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中外文学史上自古存在着两类审美趣味较为相对的文艺作品。高雅文艺之雅与通俗文艺之俗的审美趣味本身就是相对的,但并非不可调和。雅与俗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雅俗共赏被认为是文艺作品的理想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媒体语言既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借以适合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雅与俗没有严格的界限,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雅中孕育着俗,俗中渗透着雅,和谐统一,才能形成雅俗共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文章试图从审视当今媒体语言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入手,阐述媒体语言的“雅”、“俗”关系,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元曲雅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人们称为“通俗文学”的元曲,无论是从其题材、内容和人物方面来看,还是从其风格流派、语言特色来看,都是有雅有俗,雅俗兼备的,而不仅仅只是通俗。我们应该比较地、辩证地看待元曲中的雅和俗。与诗、词比较而言,元曲显然要通俗一些,但与诗、词依然有雅有俗一样,元曲也是既有俗又有雅的。在元曲中,散曲比杂剧更雅,杂剧比散曲更俗。在杂剧中,曲词比宾白更雅,宾白比曲词更俗。但无论是散曲或是杂剧,无论是曲词或是宾白,它们也都是有雅有俗的  相似文献   

4.
张畅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1):116-118
文艺的高雅与通俗,二者的区分、变易和相对融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审美风尚的变化,使人们的审美接受观念发生了改变,致使对雅俗内涵的理解也有新的变化,雅与俗在互动的模式中转化、变易并相对融合。  相似文献   

5.
张岱小品文在题材上以俗为美,注重节令民俗、人情世相、市井艺人的描写;在艺术上融俗于雅,吸收通俗白话之长,借鉴通俗文艺的一些表现手法。张岱在生活方式上的"入俗",思想意识上的"崇俗"以及创作观念上的"尚俗",是其小品文融俗于雅审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以"文俗而雅"著称,《金岳霖先生》(以下简称《金》文)也不例外;但究竟如何而"俗",又"雅"到何处,却缺乏细致的研究。其实,"文俗而雅"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金》文的语言风格。"俗"谓语言通俗;"雅"即高雅,不同凡俗。而《金》文的语言则是平淡至极却意味隽永,不是"俗""雅"两个标签可以随便贴得住的,"平淡"和"通俗"自有不同,"隽永"与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是高雅化和通俗化的结合体,继承了传统的审美情趣,又体现了作者忧国忧世的情怀,将传统与现实巧妙结合,在大众间广泛流传,并影响深远.其言情小说的主要贡献是将中式的章回体融入到西方细节的描写中,独创了以俗为雅、雅中藏俗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渗透通俗音乐内容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通俗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通俗音乐与高雅艺术的相互联系,阐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通俗音乐文化有关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俗之为美的可能性,是俗艺术成为审美对象的关键。对俗的审美效果认识不清,根据"俗"所引起的审美主体的不同愉悦感,可将"俗"分为"为美之俗"、"为欲之俗"、"平庸之俗"三类。从俗及俗艺术引起审美主体的愉悦而言,这种愉悦只有在不涉及人的性欲之时,才会产生美的可能;从审美主体而言,只有对俗艺术背后的文化环境充分了解、认同,才会对俗艺术产生美感;从俗艺术自身发展而言,接受雅艺术的规范,适应社会普遍的文化、道德准则,为社会接受,才会产生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雅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有娱乐、审美、教育三大功能,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雅"与"俗"都是中国诗学的审美范畴,作为审美意识,"雅"与"俗"的对立是分明的。虽然尚"雅"观念在古代文人的意识里根深蒂固,但在文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雅"审美内涵自出现之日起,就与它的对立面——"俗"结下不解之缘,二者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经历了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在作品中表现为:或通俗平易,或典雅含蓄。雅俗共赏这一文学审美标准在元杂剧曲辞中的不同含义是:以俗为本,但俗能容雅,雅不伤俗。这一特色形成的原由有三,一是由作品题材内容所决定的;二是由剧作人物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三是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需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雅乐与俗乐,作为两种审美取向,如今已不限于音乐,它已扩大到艺术的其他门类乃至更大些的文化范畴。世界上的艺术门类其实本无所谓雅,也无所谓俗。雅与俗究其本质而言是自上而下排列,上一个层次对下一个层次影响要大。由于其构成成分之间有时并无非常明晰的界线,所以这种递进思想也是相对的。雅与俗不是对应的两极,是同构的“金字塔”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通俗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强劲,与之相伴随的争议也愈益激烈。那么,通俗艺术是否应当具有起码的文化品位?从中国美学兴味蕴藉传统角度,重新审视当前通俗艺术的品位提升方略,认为以赵本山作品为代表的新世纪以来的艺术作品确实存在文化品位上的缺憾。大多只是达到了"感目"层次,而很少能抵达"会心"层次,更无理由谈论"畅神"层次,因此陷入"眼热心冷"的困境。因此,要提升通俗艺术作品的文化品位、形成"俗而雅"的艺术风格,就需要借鉴、学习感兴美学的相关因素,在作品中灌注进意味深厚的兴味蕴藉,从而真正地打动观众。有兴味蕴藉的艺术才能真正动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美文化中雅与俗的分野和渗透的历史及现状,表明雅与俗的相参、交相为用,不仅符合艺术创作中的辩证法,而且对促成审美文化的下移,形成活跃的艺术氛围,实现雅俗互映的审美效应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雅与俗     
命题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艺术上,有俗与雅之分;而在生活上,也有俗与雅之别。其实,俗与雅原本相伴而生,有表现为俗的雅,也有表现为雅的俗。人们崇尚雅的美好与尊贵,鄙夷俗的浅薄与卑贱,但是又有多少人了解雅与俗的本质与真谛?对于雅与俗,你有什么看法?请以雅与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7.
硬笔书法艺术创造的高雅之美与实际应用的通俗之美,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既不能片面地强调雅,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俗,只有以雅化俗,借俗求雅,雅俗共赏,才能使硬笔书法艺术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的扬州叙事呈现出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雅为先声,俗为主调.以俗为美主要表现为讴歌世俗生活,张扬物质欲望,肯定个人诉求,彰显大众娱乐精神;以雅为美则主要体现为依托扬州城建构精神之旅的文化平台,在对历史的回溯中完成对现实的指认与批判,以沉重的社会人世的沧桑之感和无限悲哀的历史兴亡之叹取代个体放浪形骸的快意以及对人生享乐的追逐.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审美传统以及创作主体的心理需求,共同铸就扬州叙事亦俗亦雅的城市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9.
"雅"与"和"是一对相通的概念,是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特殊气质。"雅"作为中国古代诗学审美范畴,其与"和"之基本内涵存在密切联系;"和"是"雅"审美内涵形成的内在条件之一,而"雅"则是"和"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存在共通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侦探片的<防弹衣>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审美探索:一是俗中寓雅,在一个"俗"透了的故事中,植入对社会很有点警世作用的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蕴;二是亦俗亦雅,不仅警察亦俗亦雅,而且杀人凶手也亦俗亦雅,支撑着作品审美聚焦的深层的社会意蕴;三是以俗入雅,在情节的叙事策略上是把一个血淋淋的场面植入"雅"文学的叙事方式,从而营构出一个有别于时下众多侦探片不同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