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胡明霞 《物理教师》2005,26(12):62-62
教材中说:对机械波来说,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教材中又说:地震波是机械波!地震波中既有横波又有纵波.当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在同一种介质(地球)中传播时,为什么速度不一样呢?事实上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一、大陆科学钻的地学意义地球内部的结构 ,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 ,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 ,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 ,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弹性波—地震波 (纵波、横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纵波 (P波 )传播速度较快 ,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而横波 (S波 )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 ,人们通过它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的记录、研究 ,来了解地球内部情况。若将收集到的地震波记录输入电脑加以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等师范学校课本《物理学》第三册第三章第二节中,有这么一段话“地震波发生后,离开震源一定距离的地方,首先感觉到水平颤动的波,是纵波;稍迟一会儿感觉到上下颤动的波,是横波。”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地震是指地壳中一部分的快速颤动。地壳中的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  相似文献   

4.
一、震源深度【例1】东日本大地震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致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400km、宽约160km的裂缝。(1)大地震发生后,某地震观测站测得地震波的纵波速度v_p=10km/s,横波速度v_s=5km/s,地震观测站T测得纵波与横波的时间差为20s,则地震观测台(T)距震源(Z)  相似文献   

5.
“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地壳中产生初始震动的地方叫震源,它垂直投影到地面上的点称为震中,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为0-7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70-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300-700千米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相各向同性介质模型,推导了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波在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除了存在常规的快纵波(qP1)和横波以外,还存在慢纵波(qP2),并且慢纵波的速度明显小于快纵波.  相似文献   

7.
王海岳 《物理教师》2002,23(6):13-13
“声源”在空气中振动时 ,一会儿压缩空气 ,使其变得“稠密” ;一会儿空气膨胀 ,变得“稀疏” ,形成一系列疏、密变化的波 ,将振动能量传送出去 .这种媒介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称为“纵波” .不过要注意 ,声波虽然一般是纵波 ,但在固体中传播时 ,也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 ,横波速度约为纵波速度的5 0 % - 6 0 % .在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 ,原因是气体或液体 (合称流体 )不能承受切力 ,因此声波在流体中传播时不可能为横波 ;但固体不仅可承受压 (张 )应力 ,也可以承受切应力 ,因此在固体中可以同时有纵波及横波 .地震波其实就…  相似文献   

8.
1 基本知识回顾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而形成的波.按介质中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间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叫横波;在一条直线上的则叫纵波.固体中既能传播横波又能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中只能传播纵波.  相似文献   

9.
例1什么是波、什么是纵波、什么是横波、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介质中各点都是竖直方向作上、下振动,而波是沿水平方向传播的.这种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叫做横波.还有一种波,例如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其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叫做纵波.横波和纵波是两种最简单的波.  相似文献   

10.
一、有关自然现象例1 台北消息:1999年9月21凌晨,台湾南投地区发生了7.6级大地震,它是由台湾中部大茅——双冬及车笼两块层受挤压,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动而形成的.已知地震波分三种:纵波(P波),速度vp=9.9 km/s;横波(S波),速度vs=4.5km/s;面波(L波),速度vI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在解答物理试题时,往往觉得很难下手,到底难在哪里?我们先来分析几道得分率较低的高考题:例1海底地壳的变动引起大地震可造成海啸,地震波可分为P波(纵波)和5波(横波),假设P波的波速为5 km/s,S波的波速为3 km/s,海啸引发的水波平均速度为150 m/s.一次海底地震中,某海岸  相似文献   

12.
1 地震声光报警器的原理1.1 制作背景地震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 ,它经常发生在人们熟睡的深夜 ,使人防不胜防。这里介绍一种适合教学和家庭使用的地震声光报警器。当地震发生时 ,它会发出响亮的警笛和照明灯光 ,使人们尽快转移到安全地方去。通常地震会产生两种波 ,一种是纵波 ,也称直线波 ,从震中产生快速传出 ,并伴有低沉的地声和奇异的地光 ,但破坏性不大 ,另一种是横波也称剪切波 ,有极大的破坏性 ,但传播较慢 ,一般浅源地震 ,横波传到地面的时间要晚几秒到几十秒 ,深源地震则可晚几十秒 ,这就给人们躲避地震灾害提供了一点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一、有关自然现象例 1 台北消息 :1 999年 9月 2 1日凌晨 ,台湾南投地区发生了 7.6级大地震 ,它是由台湾中部大茅———双冬及车笼两块层受挤压 ,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动而形成的 .已知地震波分三种 :纵波 (P波 ) ,速度vp =9.9km/s;横波(S波 ) ,速度vs =4.5km/s ;面波 (L波 ) ,速度vL <vs,在浅源地震中破坏力最大 .(1 )位于震源上方的南投地区某中学实验室内有水平摆A与竖直摆B(如图甲 ) ,地震发生时最先剧烈振动的是哪个摆 ?(2 )台中市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曲线假若如图乙所示 ,则由图可知a、b、c三种波形各对应…  相似文献   

14.
纵波是和横波不同的一种机械波,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同横波一样,介质中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振动,不会随着波的传播而前进。纵波的形成不需要介质具有切向弹性力。只需要体变弹性力即可,因此,纵波可以在固体中、液体中及气体中传播。纵波在传播时,沿传播方向介质的密度不断发生变化,对弹簧来说,纵波的传播使疏密度不断变化。该演示可以真实地观察纵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主题四地震     
《高中生地理》2005,(4):46-47
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2.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4.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深度。5.震中距: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6.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用里氏为单位。7.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8.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水库地震)。9.构造地震的发生过程:岩石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倾斜或弯曲变形,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限度时,岩层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  相似文献   

16.
现在,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产生的弹性波,地震学家能够确定地壳深处震源的位置和强度以及破裂面的走向,并可以进一步了解发生于震源的物理过程。此外,他们还运用成像技术由弹性波来推演地壳内部的三维结构。这样的地震观测具有从区域到全球的不同的空间尺度,具体依赖于地震的规模或者具体的研究目的。另外,CTBTComprehensiveTest-BanTreaty的工作计划当中还把采集地震数据列为监视核试验的一个重要手段。观测地震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一百年前,世界出现了第一台能够准确记录地面震动和地震波到达时间的…  相似文献   

17.
在选用的函授教材顾建中编《力学教程》第187页中,提出了纵波速V=k/ρ~(1/2)和横波的波速V=N/ρ~(1/2)。在此,特予以补充证明。一、波的传播形式与媒质弹性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弹性介质力学系统中,波传播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称为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的波称为纵波。横波的产生原因,是由于质点上下运动时,在附近媒质中引起切变,因而产生切胁强,使原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9月 2 1日 ,我国台湾南投地区发生 7.6级大地震 ,它是由台湾中部大茅—双冬及车笼铺两块断层受到挤压 ,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位而形成 ,台中市地震台观测并记录了地震曲线 .现就地震波引起地面水平和竖直振动原因做具体分析 .一、地震及其有关的几个概念图 1为便于分析 ,引入几个概念 ,如图 1所示 ,Z是地面下引起地震的地方 ,称为震源 ;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 N 称为震中 ;地面上某点 T (以下称观察点 )到震中的距离 L称为震中距 ;点 T到震源的距离 s称为震源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h称为震源深度 .二、地震引起地面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横波与纵波的形成及它们各自机械能的计算,得出虽然横波和纵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介质的形变不同,但这两种波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能量.并且波动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8,(9):4-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瞬间改变了几十万同胞的命运,中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八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千年不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的映秀镇,震源浅,距地表10千米左右,烈度最高达11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