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进入中国读者视野已近20年,随着"村上热"在国内的兴起,与之相关的各类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有关村上作品中文译本的优劣问题也开始被关注。藤井省三与我国著名翻译家"村上专业户"林少华之间的、有关村上作品中译本孰优孰劣的论争,其实是翻译理论、个人理念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2.
村上是崇尚美国文化,讨厌日本传统小说中那种黏黏糊糊关系的作家。他的创作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美国作家杰茨菲拉德的影响。但本质上,其内心深处多方面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村上除了关注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也优雅地传达了日本固有的﹑传统的文学精神。从日本传统文学角度对《海边的卡夫卡》及其他作品进行解读,展示村上作品中"和风"文学的特质:一物哀之美;二无常的生死观;三委婉细腻的描写手法。站在其他国家遥注日本,其实是想从更客观角度描述"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战争与暴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且他的暴力描述多与"中国"及"中国人"产生关联。通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析村上的短篇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来具体阐述并论证这种关联性,进而推论出战争对村上文学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表现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尤其集中地表现在对学生学会学习的倡导。我们曾经拥有过关于"学"的丰富积累,然而却没有很好地传承。面对新时期的知识发展情势对于人的素养的新要求,帮助学生在"学会"中获得"会学"的能力和态度,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将学习方法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小学实施有现实意义,在实施和评价方式上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Easy Know Star     
村上信五村上信五对米饭似乎有着特殊好感,一饭包罗天下美食,无论是韩式拌饭、中式炒饭、意式炒饭还是法式海鲜饭,只要是和饭字沾边的料理,村上通通来者不拒,他对于米饭的喜爱从中可见一斑。不过,爱吃饭的村上也有自己极其讨厌的食物,那就是香菜。假如碰上了和香菜味道相似的料理,村上即使能吃也会下咽困难。  相似文献   

6.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深受中国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成名作《且听风吟》,抑或是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涵盖了大量的中国因素。村上的创作原点在于他的父辈侵华战争的体验。他为了探索自身的孤独与失落的根源,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鲁迅文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村上文学的基调和风格。如果不提及中国,村上文学将无从谈起,即中国是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  相似文献   

7.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日本女性作家青山七惠所著《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有诸多日常性死亡的书写,从中体现日本"80后"青年女性对于死亡的态度。而有效的叙事策略也使得小说清晰展示了日本女性青年一代掩藏在淡漠态度下的生命冲动。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创作初期的"青春三部曲",铺垫了村上文学的基本走势与基调,我们从中可以发掘出村上在以后作品中发展壮大的种种基本元素或其雏形,本文围绕这其中的几组基本元素,深入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宋江的悲剧是政治悲剧,同时也是婚姻悲剧。首先宋江对于女性的态度并非排斥,杀惜、杀刘高之妻不能说明宋江对于女性的一般态度;其次宋江与李师师等人的交往及其行为也证明了宋江是"食色"的凡人,而非超人;宋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婚姻方面有着自己的理想,即"封妻荫子",作为妻子的角色,在宋江来看,当符合儒家伦理规范。宋江之死,在宣告政治命运终结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婚姻悲剧的酿成。  相似文献   

11.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对于陶渊明的研究,但多数是从文学角度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试图从陶渊明作品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其人生观,并由陶渊明对战争、士庶、自然及贫困生死等方面的认知来对其阐释并探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马奈1860-1870年的绘画中可以看出,马奈在坚持自身的创作理念的同时,又希望得到沙龙以及公众的肯定与赏识,由此带来绘画观念与态度之间的矛盾以及创作手法的暧昧不明.因此,对于马奈的绘画定位就应该包括两方面的综合考量:既要肯定马奈绘画的进步与创新,又要考虑其妥协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思想立场新旧杂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其散文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反思战争,控诉日寇侵略行径;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陈旧的"忠君"思想.而晚年散文大多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于人们了解晚清以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心路历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小说,因其创作时代的特殊性而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又因对抗战生活的独特书写从而具有了浓郁的诗意,呈现出孙犁对主流话语的疏离和他徘徊于政治与诗意之间的创作姿态。无论其作品行走于历史还是当下,都展现了孙犁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由杭州赴密州途中,是苏轼一生中写词密度最大的一个时期。这些词作集中反映了他当时的处境和人生态度,表现了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补外后的失意、不满和激愤之情。而这种典型的“贬谪”心态又基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7.
岑参边塞诗表现了他对盛唐边战的积极态度,本文从他对战争的肯定态度和对将帅战功的歌颂两方面考察了他对边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9.
曹植的文学创作随着他的思想变化呈现出建安前、后期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而《释愁》则是他文风转变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曹植的后期作品《释愁》来关注他的思想嬗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谈论的曹植思想主要是指他对于人生、对于理想的态度。即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避。  相似文献   

20.
择要介绍了杜甫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描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概括归纳了杜甫的主要创作成就和经验,分析了目前各种媒体语言文字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写作者在写作态度和表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联系实际陈述了杜甫的创作实践和写作态度在当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当今时代写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禀赋,对应该如何向杜甫学习以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作出了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