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皖系军阀是北洋军阀集团分裂后的三个主要派系之一,本文拟对它的兴衰和特点作一简述。一皖系军阀是在北洋军阀集团的分裂过程中兴起的。 1916年6月6日,北洋军阀总头子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中死去,结束了可耻的一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成了许多派系,其中最主要的有皖系、直系和奉系。当时实力最强的是段祺瑞和冯国璋。段在袁世凯窃国后长期担任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  相似文献   

2.
遗产数额巨大 袁世凯留下多少遗产?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上午10时死去.临终令夏寿田执笔,记录对袁克定的"口述遗训":  相似文献   

3.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4.
赵焰 《老年教育》2010,(6):16-16
1916年5月22日,袁世凯发布申令,撤销承认帝位案。在宣布撤销帝制、恢复共和后,袁世凯全力转向和谈。  相似文献   

5.
答:北方军阀政权,始为袁世凯独握。袁世凯死后,政权变幻于皖系、直系、奉系之间。北方政权的更迭反映了英美日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权益的胜负格局。下面对北洋军阀政权的更迭作简单介紹: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3月——1916年6月) 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重新出山,掌握了清廷军政全权。他以此一面要挟清帝退位,一面胁迫革命派妥协,于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规定,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但唐就任后意见多与袁不和,而袁世凯又深忌这一政权的“民主共和”招牌,力图复行专制。6月15日,他不经内阁总理付署,擅委王芝祥为宣抚使,命往南京遣散起义民  相似文献   

6.
最近,阅读了大型档案资料汇集《护法运动》一书[1]。该书展示了上百万字的珍贵档案资料,其中相当一部分(包括孙中山的部分文稿)为首次全文公开发表。该书的出版,提供了许息新资料和信息,对于深入研究1917~1918年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该书展示的大量档案资料,探讨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与唐继尧的关系,并从中引伸出一些必要的思考,供进一步研究参考。一、孙中山要护法唐继尧要靖国1916年6月,袁世凯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经过袁世凯篡夺政权、复辟帝制的事实教育,孙中山开始认识倒,过去几年托付不得其…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常德县龙潭庵中学杨明森问) 答:袁世凯称“中华帝国皇帝”的日期是1916年元旦。1915年12月12日他接受“推戴书”,12月13日受“百官朝贺”,但这两个日子不能算他称帝的开始之日。他本来在12月31日下令从明年元旦起改为“洪宪”元年,并准备于元旦登基”。然而1916年元旦未能“登基大典”,其后又先后决定于2月6日、2月9日及2月20日举行,也因“外交之困难”、“滇战之发生”而落空。不过,袁世凯  相似文献   

8.
1916年6月冯国璋召集南京会议失败后,由于袁世凯的嘱托、倪嗣冲的鼓动和部属的劝说,张勋邀请南京会议代表至徐州召开徐州会议,目的在于缓解袁世凯的退位压力。但随着袁世凯的猝死,会议宗旨随之改为固结北洋团体,拟定十条要纲。此次会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张勋与徐州的地位由此得到提升,复辟问题渐趋公开化,北洋政局由此进入了集体领导时期。  相似文献   

9.
答:现将我们所了解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的经过简要答复如下: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死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7月间,新内阁改任范源濂为教育总长。这时期胡仁源辞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职务,范源濂决定请蔡元培回国主持北大校政,他于8月26日通过驻法公使馆转交蔡元培的电报说:  相似文献   

10.
瀛涛 《学习之友》2006,(12):42-45
1916年6月1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带着他83天的皇帝梦,郁郁而死。此时,前教育总长蔡元培因报国无门,正在法国游学。国会内的一些浙江籍议员发电报给他。请他速速回国,就任浙江督军。蔡元培说他回国可以,但决不做官。  相似文献   

11.
《新高考》2009,(1)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相似文献   

12.
报人邵飘萍     
邵飘萍(1884—1926年),浙江金华人。1905年浙江高等学堂毕业。1912年与人合办《汉民日报》,抨击袁世凯专制独裁。1916年任《申报》《、时报》主笔,撰稿反对袁世凯。1918年创办《京报》。1919年5月3日晚,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的北大等学校的学生代表会上,他报告了山东问题和中国外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与晋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北京虽然有个中央政府,但整个中国实际上已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早在护国战争期间,西南各省的实力派,已与北京政府公开对立。袁氏之死又使内部早已矛盾重重的北洋集团失去赖以维系全局的重心人物,因而不可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央视播出的文献片《1911——再读辛亥》第六集中,“享年”一词出现了三次。这三次是:※1915年10月31日,黄兴因病逝世于上海,享年42岁。※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肉体和心理都极端痛苦的状态下死亡,享年57岁。※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59岁。三次使用“享年”竟然错了两次。  相似文献   

15.
1918年“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救国团”的成立与活动,是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当时中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留日学生救国团”乃是“五四”运动的先声.留日学生反帝爱国斗争早在一战时期已经开始.1914年日本借对德宣战之机出兵占领我国山东,1915年1月又提出以灭亡中国为目标的“二十一条”.急于称帝、为此需要得到日本支持的袁世凯不惜卖国求荣,竟于是年5月9日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激起留日学生极大愤慨,他们召开留日学生总会会议,推举当时在日留学的李大钊起草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袁世凯订立卖国条约;5、6月间,又派留学生代表团回国,集会演讲,号召国内各阶层民众行动起来.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压力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放弃帝制,不久忧惧而死,“二十一条”也因此搁置.  相似文献   

16.
1916年5月,北京政府袁世凯与冯、张、倪决定在南京召开各省代表会议,意在解决时局.袁世凯起初对南京会议的召开抱有希望,安徽巡按使倪嗣冲积极参与筹备.当冯国璋试图借会议逼袁退位,为自己赢得政治声势,议定宗旨中途有变时,倪嗣冲亲临会场,劝阻冯及各代表,主张总统暂先缓退,召集国会来解决去留问题,并寻求办法处理善后事宜.因各省代表意见不一,倪提前离会,冯意消极,会议无果而散.南京会议不仅折射出南北之间存在的分歧,也充分暴露了北洋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四目有一则历史纵横,原文如下:“1912年8月,应袁世凯的一再邀请.孙中山由沪赴京,与他共商国事。到北京后,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情假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 ,字慰庭 ,河南项城人 ,自幼不喜欢读书 ,靠投机军界而起家。袁世凯的一生 ,与安阳关系密切。190 6年 ,陆军部铁良和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彰德检阅南北新军秋操大演习。在演习中 ,段祺瑞为北军总统官 ,驻安阳城南 ;张彪为南军总统官 ,驻汤阴城北。北军与南军操练攻守之战 ,场  相似文献   

19.
1916年至1928年,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时代,这一时期,边疆形势较为安定,列强未能大片鲸吞中国领土。而在此之前的近代中国(1840—1916年)处于晚清政府和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之下,虽然形式上保持了统一,但帝国主义此间共攫取中国领土300余万平方公里。究竟是何原因造成这种怪异现象?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比1840—1916年统一政权和1916—1928年军阀割据政权之间的差异,探究产生上述现象的深刻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0.
1915年由于袁世凯专制、独裁、卖国和加紧复辟帝制,导致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力量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重新出现了大联合的趋势,1915年12月25日发动了震憾全国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宣布独立到1916年7月14日护国军政院宣布撤消,前后历经半年,终于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使“洪宪帝制”化为泡影,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当时的云南,全省不过一千三百万人,军队也很少,由于袁世凯蓄意削弱南方兵力,年年削弱南方各省军队,云南省1915年的军费比1914年削去了十万元仅有二十四万元,兵力仅有两个师、一个混成旅,加上宪兵队、警备队和驻守边防的军队,总数才两万多人。而以云南一省之人力物力向袁世凯宣战,对抗袁世凯九个师五个旅几十万军队,战线长达两千多里,竟坚持了半年之久。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这场战争顺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