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是"这个词的词性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在汉语教学实践中,汉语判断动词"是"在维吾尔语中没有具体的词与它对应,只能根据语义和语境把"是"翻译出来。拟就对汉语"是"的发展演变及其为判断动词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一探讨,以便在教学中能准确理解使用。  相似文献   

2.
学界以往的中动句研究深化了对于这种结构的认识,但是对如何界定中动结构并无统一的认识,对于中动句的谓语动词是否及物也存在争议。实际上及物与否不能作为判断动词能否构成合法中动结构的标准,对中动动词性质的判断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来分别进行;中动动词既可以是及物性的,又可以是不及物的;经过了语法化的过程,中动动词形成了"间及物性"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性是中动结构语义关系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奇怪"一词按照语义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被判断为心理动词.在确定"奇怪"为心理动词的基础上,对其重叠式"奇奇怪怪"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历时发展、句法、语义这三个角度对"奇奇怪怪"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奇奇怪怪"形成过程中的两个时期与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周文进 《文教资料》2008,22(4):38-39
判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十分重要的句子,但是,作为主要判断词的"是",它的产生年代、成熟标志是什么?这些问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经过一番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判断词"是"的成熟年代大约在两晋之交或稍前些,亦即公元四世纪前叶,助动词修饰判断词"是",这是代词"是"发展成为纯粹的判断词的最后一道防线,跨过这道防线,"是"就被视同动词而与指示代词彻底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5.
判断动词"是"的来源问题主要有"代词说""形容词说"和"副词说"。本文试图从方言的角度对江苏方言中的判断句进行分析,推测出判断动词"斗"来源于副词,以求对判断动词"是"的来源调查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课程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个课程标准在对"行为动词"进行界定或说明时,列举的"行为动词"并非纯属行为动词.这些非行为动词的真正类别主要是心理动词,其次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第三是能愿动词.为了维护课程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的权威性,增强可操作性,界定和说明需要做如下修正:(1)删除课程标准中所列的非行为动词;(2)删掉"行为动词"中的"行为"二字;(3)不界定、不说明课程标准中的动词.  相似文献   

7.
"看"类动词是日常言语中最常用的动词之一。本文将英汉中常见的"看"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其用法进行了对比,得出英汉中的"看"类动词很少存在一一对应的词汇,以及如何判断一个"看"类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8.
"上"是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语,其意义繁多、用法复杂.现代汉语中"上"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做动词时既可以做动作动词(谓语)又可以做趋向动词(补语).在山东单县话中,动词"上"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特别是出现了交互动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布龙菲尔德(1926)论述的"语序、形类、关系"这三要素在结构平面上形成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动词与动词组合后形成的句法结构关系分成六种,即:"连动、联合、偏正、述宾、述补、主谓"。"Va Vb"组合形成的"偏正"关系是其中一大类,虽然动词作状语不是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但它毕竟是动词客观存在的一种语法现象,偏正关系的形成关键要看前后两个动词之间是否具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要确定是否具有这一关系,则必须要有形式上的依据。本文将从语义学的角度来对"Va Vb"(这里讨论的Va和Vb都是双音节动词,动词重叠现象除外)形成的偏正关系的条件进行分类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语义特征上,"连连"与"一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在于广义上的连续性。语义特征上的个性体现为反复性与延续性、瞬间性与持久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在语义指向上,"连连"是后指单项副词,只能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而"一连"是后指多项副词,既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指向数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