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吕雪芬 《文教资料》2008,(27):23-24
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深受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描述了一系列的爱情悲剧,其中保罗与米莉安之间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莫瑞尔夫人的影响、时代的局限、相同的性格缺陷、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爱情观四个方面来分析保罗与米莉安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力作。主人公保罗内心有着顽固的男性中心意识,这也导致了他与初恋情人米丽亚姆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析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20世纪之前人类的爱情悲剧:神话式的自然的爱情、宗教化的纯洁的爱情和大工业时代极端"理性"化的爱情悲剧之后,劳伦斯认识到传统的人类自以为美好的"爱情"文化,实际上是制造现代人爱情悲剧的根源。所以在对传统文化厌恶、失望、愤怒中,他写下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颠覆传统"爱情"观念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4.
《儿子与情人》是20世纪最具创新意义的小说之一。小说讲述了莫莱尔先生、莫莱尔夫人、保罗、米丽安和克拉拉几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描写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文章以贯穿整个小说的具有悲剧色彩的“爱”为视角,分析保罗和三个女人之间的不一样的爱:保罗和莫莱尔夫人之间不正常的爱,保罗和米丽安之间纯粹精神的爱,克拉拉对保罗纯粹肉体的爱。  相似文献   

5.
通过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男主人公保罗的人格分析,说明保罗是受畸形母爱和残缺家庭影响而发生人格分裂,成为理想爱情殉难者与残缺家庭牺牲品。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许多弊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英国才子劳伦斯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对主人公保罗扭曲性心理的探索和对由此导致的爱情悲剧的展开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弊病。从传统意义解析小说情节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理论的相互验证,发现劳伦斯与弗氏共同地强调人,重视人的本性。论文作者用反传统的全新视觉解读主人公三个形态的畸爱令人欣慰之处,看到所处社会时代与弗氏和劳伦斯不谋而合,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D.H.Lawrence在其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描述了主人公保罗与三位不同女性之间的爱情关系。在这三段不同的关系中,保罗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以及其如何逐渐摆脱这些畸形的爱。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和控制,爱的真谛就是灵与肉的结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20世纪美国作家福克纳优秀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福克纳虚构的小镇杰弗生.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上家道中落的贵族后裔艾米丽为了追求美好爱情而谋杀情人的悲惨人生.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艾米丽的悲剧人生和心理扭曲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9.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0):138-139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相似文献   

10.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具有精巧的结构和情节,被誉为现代小说技巧与日本传统美的成功结合的特例。"动机"和"犯忌"都是小说的技巧。本文以三岛由纪夫最后的巨著《丰饶之海》第一部《春雪》为例,试析作者如何运用动机和犯忌的因素,表现动人心魄的、凄美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他者”概念与赛义德的文化抵抗理论,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权力与荣耀》对后殖民的叙述主要体现为“他者”身份的倒置和反教背景下意识形态抵抗的隐喻。小说颠覆了传统的“他者”形象,同时真实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后殖民时代面临的现实和作为“非殖民化运动”重要部分的文化抵抗。  相似文献   

12.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一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小说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那跌宕起伏的爱情悲剧无时不在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论文以雅克·拉康的原乐伦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僭越理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希斯克里夫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塑造了程先生这一痴情男形象。他对爱情专一,终生未娶,最终还是换不来王琦瑶的真爱。文章首先从个人命运和心路历程着眼,对程先生的情感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然后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造成其爱情悲剧的缘由,进而探寻人类该如何存在以及悲剧的拯救。  相似文献   

17.
周汝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对高鹗的辱骂和文革后不久撰写的《〈红楼梦〉"全璧"的背后》诬陷高鹗,全部越过了学术的界限。他辱骂诬陷高鹗背后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龙门红学"湘云嫁宝玉"扫清道路。将周汝昌与高鹗的红学观加以比较,在神瑛侍者、顽石与转世贾宝玉的仙凡关系上,在对"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理解上,周汝昌远离曹雪芹,而高鹗接近曹雪芹。在对曹雪芹《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的理解上,高鹗续书比较成功地描写了这个悲剧,周汝昌却改悲剧为喜剧。对宝玉"情极之毒"这个性格特点,高鹗续书基本写出来了,周汝昌则完全背离了这个特点。对社会上流传的"湘云嫁宝玉"的本子,高鹗、周汝昌两人鉴别真假的水平也有霄壤之别。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揭示歌德笔下维特这一人物的信仰体系,来反观他与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维特的爱情实际上维特信仰的栖居之所,从而使我们对维特的"信仰悲剧"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着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相似文献   

20.
《伤逝》与《寒夜》两部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更是相仿。如果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考查,那么汪文宣、曾树生就是涓生、子君生活到40年代的身影。本文从对两部作品整体性观照中,探究造成主人公婚恋悲剧的深层原因,拨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迷雾,揭示人性中的“自利”是婚恋悲剧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