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一角”本名马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马远作画有一特点:画山,只画山的“一角”;画水,仅画水的“一角”。可是他作的画,总是意境深远、内涵丰富,让观众能联想到许许多多的东西。“马一角”的雅号也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
工笔是宋画的主流艺术形态,细微勾染的法度,是宋画令人惊叹的地方。在南宋四家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就有位画家对细微再细微的局部有着过人的观察和描写,他就是马远。  相似文献   

3.
在美术史中山水画之变历来被受重视,尤其南宋画风大变,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构图呈现"一角,"山水与人物结合,画面丰富多变的画风,创造了介于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之间的山水境界。南宋画院不乏妙笔丹青,缘何马远能在众多画家中确定风格,成为代表南宋画风的画家。  相似文献   

4.
正同为南宋四家,刘松年和马远画的松树风格却迥然不同。刘松年画的松树,松干虬曲向上,松枝随干附和,松针茂密繁杂,再配一巨石,将其简中求远、不求形似、形神皆备的风貌表现殆尽。马远画松法,图例二幅:图一绘有一大一小两棵松树,似一老一幼,  相似文献   

5.
正马远(1140-1225或1227),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其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光宗、宁宗年间任画院待诏。毫无疑问,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但在这座山峰上,有一家人贡献极大,那就是马远所在的马家。马远可谓出生在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父马兴祖、伯  相似文献   

6.
正周臣(?—1535),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影响,功力深厚。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画家。为了适应人们的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画家的局限,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  相似文献   

7.
韩飞燕 《考试周刊》2009,(11):53-54
对马远、夏硅的绘画作品前人一直有“残山剩水”的说法.本文试图从当时的政治环境、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理学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去探讨他们作品的构图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马远、夏珪的绘画作品前人一直有"残山剩水"的说法,本文试图从当时的政治环境、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理学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去探讨他们作品的构图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读者,更相信读者,所以特意设下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正>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丝水纹,一叶扁舟,一个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空。这叫留白,是我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象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着半点墨痕,无限意蕴却从二维纸面扩展开来。南宋画家马远与夏圭,尤擅留白。而南宋之前的山水画家,多喜事无巨细、一一描摹的全景式构  相似文献   

11.
马援南征是南方民族史上之大事,枳地虽非马援南征的主战场,但却是其极为重要的用兵之途,故在枳地存在着极为众多的有关马援南征的遗迹、逸闻等史迹,对枳地文化的生成和建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质疑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入手,着重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马原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艺术:用表达印象代替塑造人物和叙述情节;用强化叙事形式模糊故事内容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水彩画和水墨画,一个是西方外来的绘画形式,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所依赖的传统哲学思想不同,所以导致绘画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不同。然而,两者在作画媒介上都用水作为中介,所以在绘画效果上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老庄以来重神轻形的"形神"观,在魏晋人物品藻、谈玄之风的影响下,逐步与绘画理论融合,确立起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尚"神韵"的特色,独具审美趣味。六朝绘画"形神观"对后世绘画、书法、雕塑等影响遥深,可说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核心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不单纯是技巧成熟的结果,其本源在于生活情感、形象思维,其过程是作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提炼、加工和创造。绘画风格是生活体验与艺术情感、形象思维和构思的高度融合的独特硕果。  相似文献   

17.
董源与黄公望,两位都是我国早期杰出的山水画大师。董源生活在五代,其《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都是我国关术史上少见的珍品。他在艺术上的创造及主张,对后人影响颇深。宋代米芾对其推崇备至,元代赵孟颊、高克恭及“元四家”几乎都从董源那变化出来,而最能将董源的江南画派发扬光大的则非“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莫属。黄公望遵循董源以造化为师的创作道路,以笔墨精湛,苍茫秀逸,澹远宏浑的艺术风格被董其昌称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画院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并拓展出一个学董为风的时代,不但发扬光大了江南画派,而且彻底变革了南宋院体的画风。  相似文献   

18.
Drawing strategies are widely us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inferential mediation analysis that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that strategic knowledge about drawing and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types of drawings play in mathematical modelling performance. Sixty-on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reate a drawing of the situation described in a task (situational drawing) and a drawing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ed in the task (mathematical drawing) before solving modelling problems. A path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ategic knowledge about drawing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tudents’ modelling performance. This relation was mediated by the type and accuracy of the drawings that were generated. The accuracy of situational drawing was related only indirectly to performance. The accuracy of mathematical drawings, however,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students’ performance. We complemented 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 with a qualitative in-depth analysis of students’ drawing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 found in our study.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practice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源渊流长,博大精深。在绘画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文人乐意接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将绘画创作与哲学精神相结合,出现了由文人士大夫介入的简淡闲逸的绘画风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文人画)。无论卷轶之浩繁,还是阐释之精微都营造着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象。他们以孔孟儒学、老庄道学和禅宗佛学为根基,以丰厚的文学理论为素养,以广泛的艺术实践为依托,寄情与画、托物言志。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温和文雅”、“消散简远”的绘画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世说新语>题名的内涵.通过考察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世说新语"不仅准确概括了作品的文体和取材等特点,还揭示了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动机,作为作品的题名,是适当和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