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002年7月31日,香港女影星陈宝莲在上海的寓所跳楼自杀,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与陈自杀有关的消息以及陈生前的风流韵事一次又一次连篇累牍地出现在香港大大小小的报纸和杂志的封面上。在媒体竞争激烈的香港,发生这样一件能够高度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各报刊记者自然不会放过。8月8日,香港《壹周刊》在封面醒目地刊出了陈宝莲遗体的照片,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遗体照片,肯定是在陈宝莲跳楼逝世后,尸体未经处理时拍摄的。陈宝莲的面部伤势不重,仍然保持完整的容貌,可是从照片上看出,用白布包裹的遗体,显然在坠楼时…  相似文献   

2.
论病态传媒的角色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到2002年间,可谓是香港、台湾乃至内地媒体的多事之年。璩美凤性爱光碟事件、东周刊事件、台湾政界绯闻案、陈宝莲遗照风波……事件层出不穷、风波一浪高似一浪。一时间,“传媒操守与读者口味”、“传媒怎么了”、“媒体的庸俗化倾向”、“媒体的道德底线与惩罚”都成为学术界、公众的热点话题,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媒介的职业道德和媒介的伦理上。本文借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试图以此探讨病态传媒的症结所在及其对策。一、大众媒介的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1.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的内涵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  相似文献   

3.
最近陕西省某地发生森林大火,在救火过程中有9名干部群众遇难。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有家媒体用了这样一幅图片:某殉职干部的妻子拿着一只亡夫被烧得焦黑的手站在那里。图片说明是“某某的妻子已欲哭无泪”。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就是:可怕,太可怕了,让人不寒而栗。可以想象,记者是想通过照片反映殉职干部牺牲的惨烈,从文字稿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未曾想到媒体会把状况如此具体化,真是“图不惊人死不休”啊!这让我想起去年香港艺人陈宝莲自杀事件。她跳楼自杀后,有香港媒体收买殡仪馆工作人员,拍摄并刊登了她死后的照片。这件事在香港引起…  相似文献   

4.
最近媒体上又有沸沸扬扬的“郭晶晶耍大牌’,新闻,是说世界杯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获得亚军的郭晶晶,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耍大牌”,忙着为一件小玉器穿绳,忽视记者的提问。随后她又在一次答问中称加拿大选手哈特莉为“胖子”,引起媒体哗然。记者感叹:“冠军易得,做人难学。”  相似文献   

5.
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帆船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抵达中国,花费了近11年的时间。可以说十多年前特拉诺瓦造船厂,100多位工人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竟“锤”、“凿”出全球媒体的一次盛宴。在仿古船访问上海的活动中,负责新闻组织工作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原计划邀请50家左右的媒体,但媒体记者报名踊跃,  相似文献   

6.
采访汽车行业的记者,或者汽车媒体的记者,统称“汽车记者”。上海的“汽车记者”颜光明新近出书了——他的作品集《轮上风流》。这本书里有些文章虽然过去在报刊上零星看到  相似文献   

7.
有报道说 ,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 ,1998年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 ,目的是让记者们宣传该市的改革开放成就 ,也就是市长的“政绩”。可一位香港记者对慕引导他们看的“成就”偏偏视而不见 ,却紧紧盯住了慕市长穿的一身“行头” ,衬衫、领带、西服、皮鞋……全是世界名牌 ,少说也值几万港元。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的市长 ,能穿得起?这位记者在香港一家报纸上报道了这件事 ,其潜台词不言而喻———沈阳市市长是个贪官。不久后 ,果然东窗事发。这篇报道赞扬了香港记者好敏锐的眼力。但笔者认为 ,关键不在于记者的眼力 ,更在于老总的魄力。…  相似文献   

8.
SMG的改革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的主题是“内地与香港:传媒的现状与前瞻”。非常凑巧.我刚刚从香港回来,SMG在香港设立了集团在境外的第一个记者站.在香港期间拜访了香港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广播处以及香港的一些媒体同行,进行了一些交流。我相信这是CEPA协定签订以后,上海媒体和香港同行交流的一个尝试,希望得到香港媒体同行的支持与关注。  相似文献   

9.
朱彦 《今传媒》2004,(Z1):31-32
国内一家著名的体育专业媒体,却在去年接连不断成为有关部门“封杀”的对象,惹祸上身的原因很简单:这家媒体太喜欢“捅漏子”了。从年初风云突起的“足坛扫黑”,到后来的“欧洲选帅”,这家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冲在了最前面。有关部门原本有很多不欲为人知的隐私机密,却被这家媒体一件接一件地抖落出来。而乐此不疲的并非只此一家。于是,当事者在一次次地“愤然辟谣”之余,言语间又总是带着一丝无奈——  “你们简直成了狗仔队了!”  听起来有点儿夸张,但这恰恰是当今中国体育新闻报道风格趋向的真实写照。在国内新闻界风气最…  相似文献   

10.
丁四川 《青年记者》2009,(21):19-20
最近,中国新闻网“洛阳一记者采访时被打被拘禁长达8小时”的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该报道称,“10月18日,洛阳一媒体记者因拍摄社会新闻被警方带上手铐、限制人身自由长达8个多小时,身上多处受伤。”  相似文献   

11.
李剑桥 《青年记者》2006,(16):72-72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了,转行了,再也不敢以“无冕之王”自诩了。这其中,党报记者作为记者中的一员,经历了同样的阵痛,同  相似文献   

12.
黄敏 《新闻通讯》2013,(10):47-48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记者做实验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从几年前《都市快报》的“好奇实验室”到最近央视推出的“是真的吗”,“实验新闻”大有火遍全国大小媒体的势头。对此有人觉得这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的秘密武器,也有人觉得这不过是媒体低俗化的又一直接证据。作为南京晨报一名一线记者,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参与的大量实验新闻实践与写作的经验与想法,与大家交流分享。背景:反击新媒体的“新媒体式”武器如今,但凡提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早期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再到现今的微博、微信,媒体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和即时化。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地位遭遇到来自各方,尤其是新媒体的严重挑战。诸如时效性、专业性等过去的传统优势如今正悄悄变成制约其发展的劣势,并且在媒体的竞争中被逐渐放大。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4.
质疑"亲历盗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 ,央视的一位记者在一个叫做“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的栏目中 ,理直气壮地搞了一次暗访———《亲历盗墓》。为了让观众了解盗墓者究竟是怎样盗墓的 ,央视记者竟“乔装打扮 ,打入盗墓者内部” ,与盗墓者一起从西汉古墓“取出”13件西汉文物。之后 ,又将这些文物买下 ,“捐给”陕西省文物局 ,而盗墓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几乎悉数逃脱了公安机关的抓捕。对于这次“行动” ,央视评价为 :“我们的记者乔装改扮 ,打入盗墓者内部 ,历险7天7夜为您真实记录了盗墓的全过程。”而且在网站上用了《生死7日7夜 !记者深入虎穴亲历…  相似文献   

15.
陈俊 《新闻窗》2007,(4):112-113
驻站记者在远离“大本营”的情况下,到站属所在地采访报道,一方面,他没有“大本营”记者的“超脱”,必须正确把握好一个“度”,处理好与驻地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不能等同于驻地媒体记者。完全依附于当地。同时,驻站记者又不能像“大本营”记者一样“归口”分工,不能根据自身特长、兴趣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采访报道,得做1个“多面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7.
《陕西档案》2012,(3):20-20
上海音像资料馆于5月21日发布了一批拍摄于抗战时期延安的新闻影片与珍贵影像素材,其中不少影像资料是首次公布。 此次发布的延安珍贵历史影像资料拍摄于1936年至1945年问,是从60多分钟的素材中精选而成的,拍摄者包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青年摄影师哈利·邓汉姆、瑞士记者博斯哈、前苏联摄影师罗曼·卡尔曼及延安电影团、香港“青年摄影团”、“美国军事观察组”等个人与团体。  相似文献   

18.
施爱春 《传媒观察》2003,(12):16-18
这两年在北京的媒体煞是热闹,除了北京市的媒体和中央级媒体明争暗斗外,地方媒体也去藏龙卧虎的北京想安营扎寨,这不,山东人在北京折腾出一张经济观察报,海南人把海南卫视改造成旅游卫视也到了北京,广州的一哨人马办了个京华时报,湖南人也想把体坛周报在北京立个山头,而时下报界最大的热门新闻则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与上海的东方早报合作搁浅后也杀奔京城,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携手办一份新京报。在京城媒体的刀光剑影后,却有一帮高人隐身幕后,给新闻媒体的掌门人献计献策,经常“沙龙”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在京新闻媒体的老总们戏称这些人叫“媒体军师”。记者在远洋大厦二楼新华传媒工场的隔壁找到的北京泛华东方传媒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赵小兵,就是一名颇有名气的“媒体军师”,只是模样儿长得精瘦。 赵小兵,西安人,1960年生,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新闻硕士学位,后就职于深圳市新闻出版局,曾任《香港商报》驻大陆记者,现为北京泛华东方传媒顾问  相似文献   

19.
从一些采访实例考察记者的维权行为会发现,被警察扣留、绷又、报道一些特别事件的记者,以及所属媒体,多属于而胃的"市场化媒体".传统的非市场化媒体的记者,因为种种原因,一般较少面临这样的冲突.其实,因为市场竞争方式不同.市场化媒体和非市场化媒体记者不仅是采访方式有所区别,对新闻投人的热情也存在一定差别. 某全国性报纸一名年轻记者亲历过这样一件事.2007年9月,山东某煤矿发生溃水事故,181名工人被困井下,当地紧急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20.
“无冕之王”这是过去人们曾给记者戴的一顶高帽,尽管这顶高帽透着几分封建色彩,但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人们对煤体的尊敬与信任。20世纪80年代初期,媒体仿佛就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报纸、广播上说的事没有人怀疑。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成为被告已不是件稀罕事。最早的一件案件就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状告某报记者。当然,这表明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媒体就更没有理由充当法盲。毫无原则地“信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