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语义场分析为切入点,对《说文.页部》的92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共分为分类义场、构件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部分否定义场五个语义场,必要时针对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共性语义和个性语义给予分析,由此管窥语义系统中众多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复杂的语义场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说文解字·木部》421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分出同义义场、总分义场、反义义场、分类义场等若干义场,并对同一义场中的共性语义与个性语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最后归纳出《说文解字·木部》的排列是以共性语义为枢纽,形成一个个带有整体性的语义聚合体。  相似文献   

3.
名词“拐”从本义到“拐杖”义、“跛行,瘸”义的语义演变,考察了这两个语义场中“拐”与其他成员的替换消长情况两种语义演变分别涉及泛化、隐喻、转喻等机制,“拐杖”义语义场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复音化的趋势,“跛行,瘸”义语义场成员的差异体现了典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助于语义场理论,对汉语成语语义场作些探索性的论述。全文分为“狭义的成语语义场与广义的成语语义场”和“语言的成语语义场与言语的成语语义场”两部分。狭义的语义场下分等义、近义、反义、类义等子语义场;广义的语义场,指表示同类事物现象的成语间宽泛的类属关系:凡从静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语言的语义场,凡从动态的角度阐述成语语义场的属于言语的语义场。最后就成语的语义场嬗变、语义场强度、语义场文化背景等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5.
《广雅疏证》同源字的语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义素分析及语义场论来分析讨论同源字同源的语义条件及语义关系问题。认为,同源字的声近义同就是源义素相同,这是决定一组同源的语义的充要条件。源义素是同源字所由派生的原词的语义,是同源字形成的同源场的语义核心。 但同源场并非孤立存在的,原词语义同近的同源场与场形成同近义同源场。这样的场又互有同近义关系,从而形成同近义同源语义系统。同源场的系统性联系是原词语义的结构特征决定的。之所以有同源字产生,又主要是由于语言符号具有模糊性。 王念孙,早在乾嘉时代,就能有较强的系统观念,在所著《广雅疏证》中既大规模系联证明了大量同源字组,又揭示了其间语义的系统联系。实堪称近现代同源字研究内、外型两大基本方向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竹部的143个字进行语义上的归类,分出竹本身、竹的部位、竹器、行为及其他五个语义场。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分类义场与同义义场、总分义场相交织在一起。从竹部字所涉及的语义范围,我们可以看出竹这一植物在上古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对<说文解字·水部>的义位进行了初步探析,分出了同义义场、两极义场、分类义场,部分否定义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14本文献中的"窥""望"进行调查,大致梳理了这两个词在两千年的历时演变中的语义和构词能力的变化情况。希望通过它们的变化管窥整个"观看"语义场词汇的变化。"窥""望"两个词的语义在历时演变过程中游走于上位义场和下位义场之间,语义的衍生呈现出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趋势,两个词独立成词的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运用语义场理论分析了语义变化中的逆命名现象。逆命名是指在原来词语前加定语,指代原来事物的现象。逆命名是语言确切化的一种手段,是语义场内义位间语义干涉的结果。逆命名词的基本结构是原隐含义素+核心义素。逆命名具有普遍性和被动性;逆命名词与其相对立的新词相互规定,逆命名导致义位链层次的增加或义位节的延长。不同语言中语义场的划分是基本一致的,但其逆命名词是非对应的。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中与“人”有关的词构成了一个语义场,文中对这些词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这个语义场的五个类义场:士卒、臣僚、民众、方族、人牲鬼神,其下位词即所分析的词。甲骨文核心词“人”的外延应该是奴隶、战俘、自由劳动者、臣僚、平民及周边少数民族。上位词“人”在甲骨文里面可能是“民”。  相似文献   

11.
郭常红  汪淼 《考试周刊》2008,(21):62-63
本文以特里尔的聚合语义场、波尔齐希的组合语义场为主要理论依据.分析语义场中的词义聚合关系、词义组合关系在二语词汇习得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语义场理论有助于形成二语词汇习得中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语义网络.对二语词汇的"深度"和"宽度"习得能够产生双层促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思考"义动词语义场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宋代这一语义场的演变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详实地调查与描写各成员的具体情况,分析这一语义场呈现出的演变迹象及原因,为探究"思考"类语义场在整个历史中的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说“腿”     
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腿"的语义场以及其词义发展脉络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认为从语义场的角度说,"腿"包含"人腿"、"动物腿"、"器物腿"、"火腿"四个子语义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则"股"、"胫"、"脚"等共14个词曾在历代典籍中有过"腿"义。  相似文献   

14.
先秦"傍晚"语义场的成员数量较多。各个成员在语义上存在细微的差别,记录时间的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先秦"傍晚"义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不同阶段义场的成员有较大的变更。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采用部首编排法系统地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考究字源。语义场理论是西方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文章对《说文解字》中《目部》的字义进行初步探析,具体分析《目部》语义场内涵及分类。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22):150-151
聚合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由同一语义场中多项并列成分组合而成,表达某类聚合语义,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独特意义。根据聚合词语的特征,本文提出聚合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将成分义与整体义教学相结合、注意语法义教学、对比分析教学、语境教学、文化教学等。  相似文献   

17.
汉民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烹饪历史源远流长。采用语义场的理论,可将现代汉语中常见的15个"烹饪"词分为"蒸煮"、"煎炒"两类,从历时层面通过义素分析法梳理各个语义场内部的关系,揭示义场演变特点,可为汉语词汇史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凤秋 《广西教育》2013,(39):121-122
阐述语义场理论的发展,指出语义场理论具有帮助理解和把握词义与句义的功能、组合和衔接功能、增进篇章修辞的功能,提出语义场理论具有确定义素价值、确定词义价值、揭示词义普遍性和民族性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语义除具有抽象性外,还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运用语义场、义素分析等手段,就可以发现语义形象性主要保留在词的区别性义素中。这一特性在汉语中,以基础范畴发展起来的下位词最有典型性,这对应于《说文》中的部首下属词。语形是记录语义的,所以与核心义素与区别性义素相对应,形素中也有核心形素和区别性形素,而小篆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一个字的区别性形素上。  相似文献   

20.
词在语言中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语言中其他词汇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词义也往往因这样的关系而得到彰显。词汇也并非孤立地存储在大脑中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排列在语义场之中。语义场就是意义有关联的若干词出现在类似的语境中,或者说出现于同一个场(field)中。可见语义场里的词汇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范畴概念,即有某种相似的语义概念。这些有着某种语义关联的词汇之间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每一个词都处于这样的一个网络之中,也正是这种关系网,一个词与其他词在语义上得以连接。从语义场理论、语义网络以及语义类型出发,探讨英语教学中语义网络构建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并从语义类型出发,具体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学习策略。其中,探讨的七种语义网络关系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多义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搭配关系以及联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