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选登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多年来,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一直受到贵刊的良好教益,可谓良师益友。贵刊刊发的统计数据、政策法规方面的文章,对我了解全国刊物(科技期刊)的全貌及对全国科技期刊的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贵刊刊发的编辑专业方面的论文也对不断提高自己、掌握新的理论、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帮助极大,从而为在我的办刊过程中,我们所办刊物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尤其是规范化、标准化方面的论文,对我们编辑部人员素质的提高、刊物质量的提高作用很大。贵刊已成为我们办刊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师与参谋。   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越办越好。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编辑部 刘晓昱 2000-09-24 150040 哈尔滨市哈平路138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如果让我给贵刊打分,我打100分。理由是:   ①贵刊作为我国的核心期刊,始终坚持“以质定稿”,而不是“以人定稿”。②贵刊把作者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以诚相待,审稿态度严谨、认真、细致。③编辑排版水平高。   贵刊对我写作帮助很大。我对贵刊刊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文章都看得较透彻。如贵刊2000年第2期的《关于“变相一稿多投”问题的通讯》、《杜绝转引参考文献的一种方法》、第4期的《力戒文章冗长,力求语言精练》等,我经过认真的研究后,分别写成了《“一稿多投”与“一稿多登”辨析》、《杜绝“虚假参考文献”的办法》、《图书馆学论文写作十忌》三篇文章。   贵刊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只希望越办越好,如果能改目前的钉装为线装或无线装,将会更加完美。 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 蒋鸿标 2000-09-21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感谢您对本文稿的精心加工和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您对稿件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认真学习。作为一位年轻编辑,第一次向贵刊投稿,经两次修改后得以发表,本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增强了自信心,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在编辑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争取多出论文。 《南通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缪宏建 2000-09-09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我认为贵刊办得很好,在同类刊物中是办得最好的刊物。贵刊为科技期刊编辑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发表文章的园地,同时也对本人和其他编辑同仁提高编辑理论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兽类学报》编辑部 温得启 2000-09-21 810001 青海省西宁市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该刊物经常刊登有关期刊编辑学研究成果,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规范化的探讨,以及期刊发展前沿动态方面的论文。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工作者,我要经常地给自己“充电”,接受业务上的继续教育,该刊就成为我的首选目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工作人员对于投向该刊物的稿件是认真负责的,处理是及时的。发行和读者工作是到位的。该刊在整体上给人一股馨秀的感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期刊社 张传喜 2000-09-20 430079 武汉市珞喻路129号  相似文献   

2.
请维护本刊作者的著作权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说明:   1. 近接一位作者反映(见下文),他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表的一文未经许可被某学报摘录发表。为此,该作者向该学报主编去信,要求在该刊上发更正通知并道歉,按规定支付稿酬。   2. 本刊认为作者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按照著作权法以及“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凡转载、摘录他人作品或进行复制者,应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标明出处,给予著作权人应得的报酬。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主编:   在翻阅期刊时,偶尔发现在《××××学报》2000年第10期P1341(转P1346)上刊载的一篇文章《从EI谈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是由本人(周宗锡)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第4期上公开发表的同名论文缩写而成。但贵刊在刊载此文时采取了以下几点很不妥的做法:   1. 贵刊事先没有征得本人的同意即擅自摘录发表,侵犯了著作权人保护作品完整的权利和发表的权利。   2. 文章在贵刊发表时,即没有署作者的姓名,也没有说明该文摘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和期刊的权利。   3. 文章摘录发表后,既没有将发表之事通知作者本人,也没有给作者支付稿酬。   4. 在贵刊的目录中将此文归入简讯栏也是很不妥当的。   为此,本人要求贵刊:   1. 尽快在贵刊上发一个更正通知,说明情况并向作者道歉。   2. 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作者稿酬。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周宗锡 2001-03-30   710072 西安市 E-mail: nwpuj@nwpu.edu.cn   CC: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刊经验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等编辑学期刊上每年共刊出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有关的文章近千篇(不包括增刊),从编辑学理论、编辑工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学术争鸣到有关标准、法规、期刊网站、名人名刊介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各种办刊经验,而且能获得许多相关信息,受到极大的鞭策和启迪。本文着重介绍了《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在稿源开发、选题策划、组稿、审稿、作者和编辑队伍建设以及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取经”历程,同时介绍和探讨了这些期刊的网上检索等利用途径;还给《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深刻影响着期刊的质量,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是创办精品期刊的重要保障。结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的编辑素质培养情况,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来信选登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各位老师好!我是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赵国惠。刚刚收到贵刊老师关于我拙作《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探析》的审稿意见,读毕,大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感激和敬佩之情涌动,按捺不住提笔的冲动。  相似文献   

6.
科技编辑人员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什么是学习型组织,调查了2004年参加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组织的“编辑和主编资格培训班”的81名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的现状,结合《广东农业科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等编辑部在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些经验,阐述了学习型组织是编辑继续教育的最好组织,并提出编辑部学习型组织建立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国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并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应用软件对中国知网中以“科技期刊”为关键词的高被引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来源、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国内科技期刊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5—2007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间段,《编辑学报》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主要刊载期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者主要关注期刊编辑、变革与转型、影响力提升与评价体系等议题。【结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实践为主要导向,重点探寻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和发展路径。未来研究应加强学术合作和理论探索,以问题意识为驱动,持续关注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来信选登     
尊敬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各位编辑老师:您好!又一次看到您秀丽的蓝色笔迹,无比激动!作为一名著名期刊的审稿专家,即使对我们这种边疆期刊的作者,您也始终悉心审定,亦如去年我的稿件,您又提出了满满一张纸的中肯修改意见。通过您给出的这2次修改意见,让我在感受到您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的同时满怀感激之情!您辛苦了,谢谢您!稿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网博客中看了王应宽博士发表的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信,从中得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有了一个新的网站(http://www.cjstp.cn),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中国研究传媒的杂志不少,这到新华网和人民网的传媒频道看一下就知道了,但针对学术期刊的却不多。从刚开始做编辑到现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基本上我每期都会读,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帮助我逐渐地学会了思考,自己也有幸在上面发表了两篇文章。同样做编辑,难免有时会对办刊的事情说东道西,在此结合个人的阅读感受和投稿经历,给《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提几个建议。 1 继续完善在线投稿系统 以前投稿都是邮寄纸版稿件,包括审稿意见、修改稿、清样稿等。在网络时代,这已经落后了,网络化的稿件处理和读编交流是大势所趋。期刊网络化能大大缩短发表周期,加快发表速度则会吸引更多的投稿,今天的双月刊完全可能变成月刊。网络化不仅仅是出版形式的变化,它还将带来办刊模式和思想的变化。在号召网络化办刊的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要指导大家网络化办刊,自己就要走在网络化的前头。 2 扩大稿源,吸引更多的来稿 目前来看,期刊上刊登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处在办刊一线的编辑来源,还有一些管理机构、学会专家的稿件,内容比较丰富。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国内还活跃着很多专业的科技出版公司,相对于编辑他们的视点会更加市场化,听听他们的声音对于我们办刊也会有很多的启发。这不是说学术期刊一定要市场化,全部像公司一样运作,倾听各方面的声音,有利于我们选择和创造更好的发展之路。应该指出的是,作为编辑不仅能只盯着眼前的一本或者几本期刊,我们所在的是一个科技出版的大行业,要在这个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 3 继续加强对动态事件的报道 出版界的相互交流非常的频繁(例如本人所在编辑部就有同事最近去国外交流学习),希望编辑部能多注意这方面的事情,约请相关人员撰写文章,分享他们的经验。对与科技期刊出版有关的事件也要加强报道,例如某些编辑部的特色工作,再如最近出版改革是热点可以邀请相关人员对政策进行解读,指点办刊方向。这样做也有助于期刊内容的多样化。 4 注意扩展与各方面开展合作 现在主要是每年一次的科技期刊研讨会,其中有很多好的报告值得我们学习。其他有关活动也要多方面关注,例如前一段时间科学网学术期刊圈子组织了精彩的博文大赛,其中不乏对办好学术期刊的真知灼见,如果能组织一些文章在期刊上发表应该也是不错的。《科学时报》和《科技导报》就有从博文中选择作品发表的习惯,这也是值得学习的经验。 5 建议增加“评论”、“笔谈”类栏目 增加“评论”、“笔谈”类栏目,供作者以灵活的文字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一定需要完整的摘要和参考文献,文章可长可短,要求话题新鲜,思想探索和实用操作均可。 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人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不断增加。但出版体制不完善,优秀稿件外流,个别作者论文抄袭、伪造数据,少数科技期刊唯利是图等现象也在困扰和影响中国科技和科技期刊的发展。作为科技期刊编辑没有能力彻底改变这一切,但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恪守职业道德,却是我们可以做到和做好的。 希望《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能越办越好,给编辑以希望,给读者以惊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在WoS数据库被引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我国编辑出版类期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情况,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出版科学》、《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和《中国编辑》等7种CSSCI来源期刊被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7种期刊被WoS数据库引用论文共162篇,主要分布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05篇)和《编辑学报》(45篇),其他期刊被引论文极少。对162篇论文的时间分布、被引频次、下载量、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及论文主题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调查与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探索上海学术期刊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对145种期刊2003年和2004年全年的版面进行了调查,还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以及由上海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编的《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进行了论文统计分析;同时,对123种学术期刊编辑部进行了了解。调查表明,上海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对国际化、市场化的认识和实际起步均较早。在国际化方面,目前已有17种英文版期刊,正在向成为“国际性期刊”进军;已有55种学术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依据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内涵,把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准国际化期刊”,“国际性期刊”,“国际知名期刊”。然而,上海学术期刊整体上真正实现国际化尚“任重而道远”。在学术期刊走向市场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原靠拨款的期刊数的比例已下降到20.3%,而且有19个期刊经费实现完全自立(包括人员经费和办刊经费)。建议:①把学术期刊国际化纳入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迅速制订学术期刊国际化度的评价指标;②应允许不同办刊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期刊编辑部向产业化迈进;但是,拨款加创收相结合的办刊模式目前仍是大多数编辑部(占64.2%)的有效模式;学术期刊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特点,主办单位仍应增加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叶济蓉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师: 您好!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也是近年来连续不断向贵刊投稿的忠实作者。虽然屡投屡败,但我没有丧失信心。因为虽然稿子被退,但我得到您宝贵的审稿意见,同时也得到了您对我热忱的鼓励。这使我在困境中鼓足勇气,找出失败的原因,不断进行写作尝试。在此,请允许我向您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 我也是一名编辑,我要以您为榜样,认真对待每一篇论文,真心对待每一位投稿的作者。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叶济蓉 2007-10-23 350002 福建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稿件退修未回是每个编辑部遇到的普遍问题,本文通过对《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12月未修回稿件整理,结合查询工具,对其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作者无法修改、稿件处理周期过长、外刊已刊用、转投国外期刊、作者忘记修回、无法联系作者等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编辑对策。提高稿件时效性,加快退修流程,对于解决科技期刊稿件编辑中出现的退修未回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索并分析期刊编辑发表文章概况,为“编研一体”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期刊导航中农学类核心期刊(133种)为例,采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对其编辑人员在2022年及之前发表文章的数量、主体、期刊、主题及合作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33种农学类核心期刊编辑部编辑共计发表1714篇文章,最早发表年份是1986年。1986—2022年文章产出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文章产出集中于某些编辑部或编辑人员,传帮带效应明显。科研合作在小范围内存在,整体较松散。研究领域集中,编辑学是编辑科研活动的主要领域。编辑人员发文水平较高,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国内编辑学相关期刊上的发文占比较大。【结论】编辑进行科研活动的阻碍因素主要包括编辑学知识不足、专业科学科研条件不足等,应注重跨地域、跨机构、跨专业、跨领域加强合作,从编辑学及专业科学2个方向开展科研。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稿件退修未回的编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稿件退修未回是每个编辑部遇到的普遍问题,本文通过对《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12月未修回稿件整理,结合查询工具,对其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作者无法修改、稿件处理周期过长、外刊已刊用、转投国外期刊、作者忘记修回、无法联系作者等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编辑对策。提高稿件时效性,加快退修流程,对于解决科技期刊稿件编辑中出现的退修未回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CNKI数据库中选取2019-2023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24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近5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表明:在学术不端研究领域,小规模的核心作者合作团队已初步形成,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是文献的主要期刊来源,高被引文献与发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学术不端防范措施3个方面;研究趋势从对“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的研究转向对“撤稿”“撤销论文”等深层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生物生态学报》的发展历程和办刊实践。重点阐述了建立与学科发展方向相匹配的期刊导向,有效运作期刊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建立OA期刊的内容包括:①建立了全面反映本刊内容和历史的网站,②实现了《植物生态学报》从1955年创刊以来至今全文的免费下载浏览,③建立了作者、年代、关键词和卷期等多项检索功能,④构建和完善了作者投稿、修改稿件及编辑加工稿件的国际编辑规范体例和标准,⑤实现了《植物生态学报》的在线发表,网络版比印刷版提前两个月在线刊出。⑥完成了稿件的网络远程审稿和编辑体系,⑦建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老师:您好!这是我第三次收到贵刊的审稿意见,但心情依然激动,尤其是看到那誊抄的字体依然清新俊秀,心底倒有一种收到老朋友音信的亲切与安慰。希望我的回复也能给您带来同样的温暖。……再次感谢编辑部老师和外审专家的耐心指导,这也是我在编辑岗位走下去的动力之一。这篇稿子是我十年工作的心得,也是我个人成长的回顾,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正在彷徨中的青年编辑。虽然是学术论文,但在成文和修改过程中,我难抑自己内心的情感,像是从业十年的历程回顾。文章如能刊发,将是对我十年探索的无比慰藉与继续前行的莫大激励。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万方全文数据库的"引文查询"功能,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2009年的全部论文进行了被引统计。结果显示:该刊共发表论文3637篇,被引率为62.4%;20.4%的论文产生了71.8%的被引频次;前40篇高被引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期刊评价和期刊管理研究方面,其中发表3篇以上的高被引作者有任胜利、金碧辉和刘振兴等;引证文献除自身外,相关度较高的是《编辑学报》和《现代情报》;前40篇高被引论文几乎每年都在被引用,平均被引高峰期出现在论文发表后的2~5年间,其主题主要集中在"科技期刊"的"期刊评价"和"期刊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部作为学术出版机构,其核心职责是学术论文的策划、审评和编排,这些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业务性。为了提高期刊的整体出版质量,科技期刊编辑部必须加强编辑业务学习和研究。文章介绍了《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在编辑业务学习实践中,如何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材料,如何采取有效地学习方法和形式。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编辑业务学习的成效,以及以后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