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我国镁产业价值链变迁及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镁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作为镁资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如何在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研究我国的镁产业发展规律,并以此推动我国铗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为发展主线,以产业价值链为判断标准,对全球及我国镁产业在生命周期中产业价值链的变迁及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后发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后建立产业竞争优势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镁产业是我国可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产业,但面临着低价出口初加工产品又高价进口深加工产品的尴尬局面,从政策层面探讨如何推进我国镁产业的结构升级和价值链提升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系统动力学,剖析政策对镁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建立镁产业升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剖析单一政策、政策组合对镁产业升级的影响,对政策的阶跃效应、脉冲效应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镁产业升级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本书从理论基础、政策工具和政策过程三个方面建构了公共科技政策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和研究框架。理论基础方面,本书以纠正市场失灵、防范政府失灵、弥补系统失灵、修正伦理失范为基础构建公共科技政策的理论原点,论述了公共科技政策消除四个失灵或失范的基本路径。政策工具方面,本书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以此为分析对象,详细研究科技计划、科技规划、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4.
政策诱导性产能过剩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有重要意义,但却时常出现国家鼓励扶持的产业,很快以产能严重过剩收场,形成“扶持—过剩—抑制”的怪圈.本文分析了政策失灵的成因,是国家层面被误导的决策失误被地方政府放大,对企业形成扭曲的激励机制,造成政策诱导性产能过剩.规避政策失灵,需要改善决策机制,包括智囊独立、证据支持、政策评估等.最后探讨了合意产业政策内容,提出重点要构建商务和服务网络、产业领域聚焦、改善商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王晓云  丁四保 《软科学》2006,20(1):60-64
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政策失灵和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协调政策失灵这两类政策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认为由于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区域利益的驱使导致了第一类政策失灵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暂时处于区域均衡拐点以左,以及各区域间经济差异较大和利益关系没有理顺的原因,导致了第二类政策失灵。  相似文献   

6.
李洪江  鲍晓燕 《软科学》2012,26(4):58-62
创业投资产业具有市场不完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技术创新外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导致市场失灵。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方法。美国、以色列的引导基金绩效显著,德国、新西兰的引导基金绩效则差强人意。这种绩效差异是由于支持方式、制度体系、产业发展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的研究可为我国引导基金的运行、管理和政策设计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出现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技术体系复杂导致供给困难,技术开发时间长、风险高。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加强对策,包括:依托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现象,通过组织创新克服组织失灵现象,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企业集群供给产业共性技术,对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模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8.
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一直存在于我国科研体系中。本文运用准公共品理论,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的"准公共品"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具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组织失灵三大特征。为促使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需要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公益性技术研究与开发,从而在从理论上阐释了地方综合科研机构存在与发展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政策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区域技术创新各个环节中的“市场失灵”出发,致力于政府相关区域技术创新政策选择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市场和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基于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的区域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框架下,进一步以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市场失灵”的假定为基本的分析依据,并参照新熊彼特学派的技术创新理论,以技术创新中的各个创新过程为分析对象,对各个技术创新环节中的“市场失灵”进行判断和分析,由此导出政府相应的政策工具选择。以此为依据,分析得出一个政府应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政策框架。最后,本文结合深圳、无锡、宁波、东莞这四个“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现有的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本文分析得出的政策框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范旭  刘伟 《科学学研究》2020,38(7):1176-1184
本文以建国70年来国家层面的138份半导体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发现:(1)建国以来半导体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和导向战略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在具体政策方面对促进半导体基础研究的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关注度不足。(2)政策变迁的过程中,逐步向供给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为主,需求面政策工具稳步增加的格局发展,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多种政策工具组合。(3)在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方面,政府日益重视环境面政策工具,供给面政策工具中信息服务方面做得不够,需求面政策工具使用频次相对较少。中美贸易冲突下的现实选择:一是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创新链政策工具体系;二是平衡和改进政策工具在半导体产业各环节的使用;三是优化政策工具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