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礼奏鸣曲     
前情提要 感冒的Paul在医院巧遇了做胎检的Sabrina,尴尬的二人第一次共同为还未出世的孩子奔波。而这样的经历也让二人重新审视了彼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茨威格的《里昂的婚礼》选取法国革命史册中血腥的一页——里昂暴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从死神嘴边夺得的奇特的新婚之夜的故事,以对比手法来讴歌了普通市民的人性美,读后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陈巴尔虎蒙古人过去的旧式婚礼是由父母一手包办,新郎新娘互不认识,甚至有的一次面都没见过。旧式婚礼的一大特点是禁止在同姓氏内部通婚,但不限制在姑舅亲之间的结合。在陈巴尔虎蒙古人的众多礼俗中,传统婚俗是其中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和精彩的一个。本文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陈巴尔虎婚庆风俗。  相似文献   

5.
A Wedding(婚礼)Invitation
You're invited to the wedding of Carrie and Henry at St. John's Church, on Saturday,January 24th at 3:30p.m. and dinner at the Blue Sky Restaurant, at 6:00p.m.  相似文献   

6.
崭新的婚礼     
“如果那是幸运,那也不是我希望艾琳得到的那种幸运。”老实说,当我们的艾琳告诉我她准备结婚时,我的心情并不好。唉,我知道他是个翩翩少年或是诸如此类的人,但我还是极力表现出些许热情,使得她不会问我他怎么了,也不会继续缠着我,说她不算年轻,可以嫁人了。这些天,我感到身心非常疲倦,以至于一个孩子转身扑向我时,我被弄得筋疲力尽。不管怎样,既然我自已不到20岁就结婚了,那么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她再等  相似文献   

7.
《考试》2010,(5)
我们参加了一个熟人的儿子的婚礼。由于我们都不认识那个年轻人和他的新娘,所以我们决定送给他们一个实用的全家礼——灭  相似文献   

8.
9.
Freda 《海外英语》2007,(3):24-25
When I was reading in bed last Friday night, my phone rang.“Hello, this is Freda.”“Hi, Freda, this is Fiona.”Fiona is one of my best friends. She is a plain-looking(长相普通的) girl but has very unique (特别的) individuality.  相似文献   

10.
11.
12.
巢湖门歌《三生箩》,虽然歌词简单,但却包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通过考察《三生箩》在巢湖人婚姻仪式中的作用及其符号意义,对于深入了解当地人的婚姻礼仪的文化内涵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外英语》2003,(12):20
亚美尼亚:人们放飞两只白鸽,以示爱情和幸福。新娘穿着红色丝绸的服装,头戴装饰有羽毛的纸翼。人们还可向新娘投掷硬币。比利时:新娘可以将其姓名绣在手帕上,在婚礼举行日随身带上它。婚礼后将手帕装入镜框保存,直到家里的另外一个姑娘结婚。百慕大:百慕大岛民在他们的多层婚礼蛋糕的顶层插上一株小树苗,新婚夫妇要将这株树苗种在家中,这样他们可以目睹树苗伴随着他们的婚姻一起长大。  相似文献   

14.
Reception Redux 回归派 人们越来越有复古情节,在自己的婚礼上请来乐队演奏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曲目,或是更加关注环保,讲究起原生态式的婚嫁了.  相似文献   

15.
在彝族婚礼中,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音乐就没有热闹特别的彝家婚礼。彝族婚礼中的不同音乐,表现了婚礼中的不同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在场人的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16.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年的封建制度而中国传统婚礼服,开始中西合璧以至于普遍西化。国人认识到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并重新审视自身,开始崇尚西洋文明。新青年追求自由自主的新式婚姻,人们抛弃的不单单是凤冠霞帔,而是陈腐的婚姻制度,接受的不单单是白色的婚纱,而是新思想,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河湟汉族迎娶中的婚礼歌主要包括哭嫁歌、劝嫁歌、拜堂歌、禳床歌等,这些歌随着迎娶时的每个仪式的出现而出现。从内容层面分析,这些且歌且谣的歌极具文学价值;在具体的婚礼语境中考察,这些亦吟亦白的歌又有很高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鄂尔多斯婚礼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阴山地区的鄂尔多斯婚礼以其生动优美的婚礼祝词、内容丰富的民俗风情、热烈浓郁的英雄崇拜和虔诚古老的宗教信仰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婚礼过程歌舞相伴,传递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透过热闹纷呈的婚礼画面可感知蒙古民族精神世界之丰富,民族性格之豪爽。  相似文献   

20.
青庐,又称百子帐,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生活习俗,因其名寓意多子多福,被唐人广泛应用于婚礼中。青庐在唐前期作为新人共度良宵的洞房,后期则演变为举行撒帐等婚礼仪式的喜帐。青庐在唐人婚礼中功能的变化说明了唐代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