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蹲的目的是为上挺创造冲击外力,即杠铃与人的共同惯性外力和杠铃的惯性力,从而为发力冲举杠铃奠定基础。预蹲在上挺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重视,也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著,为运动员正确地理解并掌握预蹲技术起到了指导作用。笔者通过观察及研究,只就上挺预蹲中两肘部位的选择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预蹲中的惯性力及其效应》一文中,曾提到,杠铃惯性力的效应将引起杠铃的振动,并产生弹性力。目前,能看到不少优秀选手均较好地从预蹲中创造出杠铃振动的惯性力,并能充分利用这种振动及其弹性力,成功地上挺杠铃。如90公斤级马文广就是运用较好的一个。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的挺举成绩,本文从力学角度探索杠铃振动的运动形式和它的力学特性,以获取如何利用杠铃振动的  相似文献   

3.
对举重"双屈式"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对上挺前预蹲动作的评价有的同志提出,预蹲是上挺成败的关键,认为预蹲动作做不好,上挺就很难成功。对于这点,我认为,预蹲的确是上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能不能就说预蹲是上挺成败的关键呢?正确的预蹲作用在于保证较合理地发挥腿部伸膝的力量,使杠铃沿着较正确的上升路线运动,以达到所需的高度。但是光做到这点还不一定能使上挺成功,即是它对上挺的成败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或称之为关键作用)。往往有这种情况:运动员预蹲较准确,杠铃上升的路线也好,杠铃也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但上挺还是失败了,原因是支撑不好,缺乏合理的积极的支撑姿势和足够的支撑力量。上挺本来就是由预蹲和分腿支撑两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完整动作。预蹲好可以为支撑创造良好条件,但预蹲  相似文献   

5.
举重上挺动作是由预备姿势、预蹲、上挺发力、支撑与起立四部分组成。上挺是将置于锁骨上的杠铃通过预蹲和借助于上挺发力,使杠铃举过头顶至两臂伸直支撑的动作。  相似文献   

6.
上挺动作是完整挺举技术的关键环节。在重大比赛中,运动员下蹲翻、起立都完成得很轻松,最后上挺时,却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显然,失败的主要因素是上挺技术不正确,而决非腿力不足。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对上挺技术加以剖析,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横杠的弹力,为教练员改进技术与训练提供依据,并求教于识者斧正。上挺预备姿势的基本要求是使身体与杠铃获得最佳平衡正确的上挺预备姿势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预蹲时使身体与杠铃获得最佳平衡,为充分利用内力与外力创造最有利的前  相似文献   

7.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动作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调查法对国内外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挺举上挺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挺的关键所在是预蹲动作,在预蹲过程中应保持身体重心与杠铃重心垂直向下运动,而且要迅速地由预蹲中的制动转为上挺发力。制动是预蹲与发力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制动时应做到尽快地由预蹲的退让性工作转化为发力阶段的克制性工作,这是上挺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举重比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不少举重运动员在挺举中能将大重量的杠铃很协调地提至胸上并轻松地从下蹲中站起,但往往在上挺成功的边缘(分腿支撑的瞬间)突然失败;然而,也有这样的运动员,从下蹲中站起时非常吃力,但却能以良好的上挺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出人意料地将沉重的杠铃稳固地举起。上述两种现象,反映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上挺效果。这里关键在于上挺预蹲动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挺举上挺生理机制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就挺举上挺预蹲生理机制和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及有意识加速预蹲,或适度地控制杠铃的下落平稳预蹲,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挺举技术意见。  相似文献   

10.
箭步式上挺和下蹲式上挺是上挺的两种方式,国内对这两种上挺方式的争议较大,文章从动力学特征方面对箭步挺和下蹲挺进行比较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中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下蹲挺下蹲撑铃点低,人体重心下蹲撑铃较为迅速,杠铃上升距离短,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小,但是下蹲挺撑铃的前后稳定及平衡角小,稳定性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动作失败,下蹲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长,起立距离也较长,消耗的能量多、箭步挺反之。  相似文献   

11.
浅析挺举上挺技术中的预蹲动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本人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和观察,发现我国挺举上挺技术中的预蹲动作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基础教学或训练中人们大都认为,上挺预蹲正确姿势是上体严格保持正直、屈膝下蹲、臀部沿足跟方向垂直下降。但我认为正确预蹲动作应为上挺预蹲,在屈膝的同时相应屈髋,臀部在向下移动时稍向后移动,上体稍出现相应的倾度,这一观点已在国内外运动实践和许多研究资料中得到证实。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预蹲动作,初步探讨该预蹲动作的理论根据,旨在改进上挺预蹲动作,使挺举技术得到改善和提高。2 研究方法运用人体重心稳定平衡原理、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挺举比较落后,从1973年全国举重测验和全国举重比赛的技术统计来看,上挺的成功率较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蹲时上体前倾,杠铃重心离开身体重心,造成发力后杠铃偏前,脱离身体的支撑而失败。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  相似文献   

13.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两方面对女子举重箭步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箭步挺下蹲撑铃点高,人体重心下蹲撑铃不太迅速,杠铃上升距离长,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大。但是箭步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大,稳定性高,稍有不慎也不会导致动作失败。箭步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短,起立距离也较短,消耗的能量少。  相似文献   

14.
挺举上挺阶段的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挺举上挺阶段运动员的输出功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力阶段运动员单位杠铃重量的平均输出功率和最大瞬时输出功率对上挺时杠铃的最大速度起决定作用。本研究还确定了最大瞬时输出功率,杠铃重量与杠铃最大速度和最大升高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预蹲制动阶段的力学参数对发力阶段最大瞬时输出功率的影响,并应用功率参数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对上挺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上挺动作当前在我国举重运动员中是一个薄弱环节,此分析应当引起注意。 本文以实验为依据,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有的意见与我国传统看法不一致,或为我们以前所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例如: 一、关于上挺预蹲的角度。国内过去的提法是,预蹲时膝关节的角度约为135°(体育系通用教材《举重》);本文提到角度最小达118°除了测量方法可能有差异外,显然预蹲是低得多了。 二、本文提出,由预蹲最后的制动阶段转为上挺,转换得愈快,在肌肉中产生的运动潜能愈大,工作效率愈高。对这个问题我们国内的说法既不一致,也无科学实验的依据。国外对此问题的看法也不统一。 三、本文关于预蹲速度要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相同的问题,分析得比较为清楚。 以上各个问题对我们都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我国上挺技术落后的原因,探讨和揭示了传统预蹲概念和新概念的理论根据。建议更新预蹲概念的认识,放弃传统的预蹲概念。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和措施,改进上挺预蹲技术,使处于落后的挺举有较快地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方法研究龙清泉参加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上挺技术,结合举重技术的基本原则作分析。结果表明:预蹲阶段技术表现堪称完美,尤其是制动预蹲时间占预蹲时间的24%,制动预蹲时间为0.12 s,膝关节最低角度为108°,这是龙清泉作为该级别世界顶尖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上挺发力阶段技术表现优异,形成了火箭多级加速的发力,预蹲转化为上挺发力的时间仅为0.02 s,这也是龙清泉作为世界级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之一。但是,上挺发力阶段时间过长,说明龙清泉还"快"得不够,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支撑与起立阶段技术表现较为优异,因研究者该阶段划分方式的差异,对一些概念的模糊处理导致无法对龙清泉"快"作更为深入的比较。但该阶段也展现了"近""准"的举重技术原则要求。在第二个支撑——起立段收前腿时,杠铃晃动较大,这是龙清泉需要改进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挺举上挺动作的阶段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从上挺动作各阶段结构、特征,分析上挺动作过程中人体重心、各关节角度、身体和杠铃速度等,使上挺的动作和技术进一步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运动生1.传统“单屈式”预蹲上挺技术由于只强调预蹲时的屈膝动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力争进一步挖掘我国举重运动员的潜力,突作,要求预蹲时上体保持正直,因而无法在上挺时最大限度地发破举重上挺技术的瓶颈,为提高我国举重运动整体  相似文献   

20.
挺举在比赛中是决定比赛总成绩和名次的关键。而上挺是挺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许多队员上挺技术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好预蹲,从而影响了成绩的发挥,预蹲上送是上挺中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挺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