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潮,更是一种研究方法,技术现象学则是面向技术实事的现象学研究。教育技术是教育领域的技术实事,运用技术现象学的方法考察教育技术成为必然。技术现象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也表现出体现、解释、他者、背景四种不同的人、技术与世界的关系,教育技术的应用其实质是在这四种关系之间发生现象学迁移,这给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教育研究作为质的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现象学、阐释学作为其哲学基础,秉承“朝向事情本身”的研究立场,以“体验—表达—理解”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教育主客体、教育现象、教育经验的新的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回到实事本身”和“生活世界”的理论为现象学奠定了基础。将现象学理念运用到教育领域,帮助我们走进教育发生的现场、充满丰盈实事的生活世界来重新理解教育,使教育不再枯燥、抽象。作为一种实践的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学注重研究教学的意向性、教育的生活世界和师生的“主体间性”,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教育研究作为质的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现象学、阐释学作为其哲学基础,秉承"朝向事情本身"的研究立场,以"体验--表达--理解"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力图在概念抽象的把握方式之外,寻找一种对教育主客体、教育现象、教育经验的新的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象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现象学教育学,它是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类研究试图通过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解释其中的本质意义。我们通过分析现象学方法自身的缺陷,论证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不可能是现象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另一种涵义的教育现象学,它是一门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这里教育系统被定义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网络;教育现象被界定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及其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7.
受现象学哲学思想以及北美教育现象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采取现象学态度和方法面对教育生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取向。现象学为教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思维方式。为了在教育现象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首先需要考察我国教育现象学的发展,然后回到现象学哲学的思想资源中,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和致思路径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明确教育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规范教育现象学的致思路径,提升教育现象学的理论追求。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呼唤教育研究的多元视角和范式。本文系统梳理了教育现象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聚焦,分析总结了教育现象学的贡献,归纳了教育机智生成的动态演进要素,提出教育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新兴的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结合在个性化自主学习与支持方面具有巨大潜能,也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提出研究问题”这一过程提供了更为完善的途径,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现象学自身新的生长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表达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态度"或"思维方式"。现象学作为方法首先被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象学方法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来实证论独占鳌头的局面,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多元融合的开放道路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需要有一种知识论基础作为内在结构支撑.不同研究范式规定了不同的致思理路,形成了对同一教育现象的多元研究视角.教育现象学提问方式从教育事实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地"看"教育和"问"教育的方式.教育现象学的问题意识引导研究者对教育现象的意义追问,教育现象学问题域则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研究范式.教育现象学透过对问题的表述、分析与理解,实现教育意义的重构.以实践取向为基础的教育现象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是其所是"的追问,形成一条深入"教育实事本身"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a group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Cyprus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 contextualisation of the meaning of religious education shows the extent to which social,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hape teachers’ perceptions about the entanglements between religious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s two important findings – one concerning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each school subject and their perceived relationship and the other concerning the contextualisation of this relationship in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of Cyprus. The findings also reveal important constraints and political dilemmas for the possible trajectories of ‘religiou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ypru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and policy deliberations, as well as further research on ‘religiou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specif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rpretive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IPA) to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their current secondar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STEP) in Finland.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cohort in which new teachers comprise a key group to be studied because the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Thirteen preservice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eir experiences are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lenses of generation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The findings include three phenomenological themes that are core elements of STEP: time balance, reciprocal participation and meaningfulness. These themes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made for ways to transform teacher education to make it more relevant.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哲学精神,更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全新理论。在现象学视域中,意义先于概念,存在大于本质。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宣言将教育引向体验之源,引向意义发生之处。同时,本文也展现了现象学的实践品性与教育实践性的契合。教育改革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现象学对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超越教育知识的积累,实现教育智慧的生成。教育学应摆脱传统教育的偏差,以便确立新的研究方向,用体验和智慧来探索教育之真。只有回到教育本身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此理论是教育诗意地栖居和诗意地言说的结晶,是教育智慧的自然流溢。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象学方法为现象学方法所决定,因此它超越于常规形式逻辑演绎判断之外。这种超越的实质就是要重视体验,通过采用自由想象、悬置、变更、还原、直观等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重视教育体验也就决定了教育现象学方法必须立足于教育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对教育学院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工作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 ,在学科德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加强对基础薄弱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指导 ,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培训 ,全面提高教研员的整体素质 ,更好地为基层学校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代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德的统一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国际化,德国大学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从缩短学生学习年限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学位制度,以及对专业设置改革和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产生的联动效应。同时,在课程实施方面,德国大学注重文理工学科的相互渗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加强“产学研”交流。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当代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基础化、职业化与综合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体验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新课题,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当代教育的呼唤。文章将论述体验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揭示体验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启玮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5):48-49,67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都是以宏大叙事为主的研究,其特点是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宏观问题研究多,微观问题研究少;经验性总结多,科学、系统性研究少。这种研究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初期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院校研究作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它是一种立足于单个高等学校本身的研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的引进必将给高等教育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