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报道的主题“浅、散”,力度不够是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练好经济报道的“硬功”。练好经济报道的“硬功”,进入“角色”是首要的。经济建设是长期任务,经济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一个主要内容也非一日之计,这就迫切要求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经济版的阅读率,发挥其宣传作用,就必须强化其服务性。经多年《应城日报》经济版新闻编辑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其服务性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精心选头条,为读者报道经济动态。头条新闻是一个版面的“车头”,在编辑经济版新闻时,首先要围绕当前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来选稿,把那些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强的稿件选为头条。为保证头条新闻的稿源,我们向通讯员约稿,鼓励记者到基层采写,同时组织头条经济新闻大赛活动,鼓励记者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爱看经济报道的人多了起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得怎么样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东南亚为何会发生金融动荡?对我国及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如何?……这些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事实的报道──经济报道──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但是要让大多数外行人对他们不太熟悉的经济报道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易事。要搞好经济报道,关键是要把经济报道写“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就是一位把经济报道写“活”了的记者。詹国枢极力倡导新闻的“第二种翻译”,他曾说过:“我写经济报道,力求做到八个字: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我认…  相似文献   

4.
搞经济宣传,既要随时明确认识宣传什么,还要经常考虑怎样宣传。要解决“宣传什么”的问题,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党的政策,体会政策的精神实质;另方面要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从丰富的群众实践当中寻找报道主题。“怎样宣传”,即怎样把经济宣传工作做得更好的问题。它同“宣传什么”既有某些联系,像:扩大报道面、题材的选择、取舍材料的角度,等等;同时,它又有其特定的内容,这是新闻  相似文献   

5.
编辑三问     
编辑工作是报纸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类题材的报道要经过编辑统筹安排,才能充分反映办报的意图。新闻是客观的,但对新闻如何处理,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报业发展赋予编辑更多的“内容”。编辑已不再是纯粹为他人作嫁衣,你还要为记者出点子,参与报社重大报道和策划,从“幕后”走上了“前台”,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个合格的编辑,不妨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一问:自己编排的版面有没有错这实质上是个把关问题,也是编辑工作最起码的要求。编辑把关,主要应把好五个关:政治关、政策关、策略关、事实关、…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是反映一切经济活动以及与一切经济活动相关联的报道.经济报道,决不是就事论事.一篇优秀的经济新闻,能使读者透过事实受到深刻的启迪,这就需要强化记者经济新闻的“创优”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经济活动历来就是人们的最基本的活动.因此,经济宣传理所当然地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的重点.我们的记者,采写任何一条经济新闻,都是有目的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然而,经济报道不能局限于传递事实,而且在于通过实事传递思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已经被多数报社领导人所认识。但是,从提高认识到转化为实际行动,还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一要把重视新闻摄影的观念纳入办报方针,使所有编辑记者们头脑里打上深深的烙印。为此,我们报社确定了自己的办报方针,即:“转变观念,真实报道,图文并重,微笑办报”。这16个字,统统都和新闻摄影有关。“转变观念”,是报纸改革的总开关,也包括转变轻视摄影这样一种旧观念。“真实报道”,要解决“可信”。现在的报道(包括摄影新闻)都含假、浅、深三个层次。假报道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台编辑从广义上讲包括总编辑到各类节目的编辑、记者、通联和资料工作人员。编辑有 4项职能:组织报道、编发稿件、调研学习和培养通讯员。  组织报道。电台围绕党在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宣传计划,拟定报道提纲,组织编辑、记者及重点通讯员采编稿件,全面地实施报道计划。  编发稿件。根据电台的宣传计划,选取编发记者、通讯员的来稿选稿的标准是:一要有思想性,内容要符合党的中心工作部署。二要科学性,既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及其客观规律,又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三要突出“新”,角度新、立意…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喉舌,要想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这一喉舌作用,就必须把提高新闻队伍素质、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看成是一项战略任务而给予高度重视。在我们的中青年记者、编辑队伍中,已经有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过硬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但是,由于近年来新闻队伍发展太快,培养教育工作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11.
时效性是新闻的专业术语,它的含意有两层:一层是新闻要及时,意指新闻根据一旦成立——有了新闻由头,即予以报道;另一层是新闻要讲究宣传策略,意指根据宣传目的或现实的需要,寻求最好的社会报道效果,该压稿时必须压稿,不能一味求快。这两方面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已潜移默化为记者和编辑的自觉行动,做得较好。现在,笔者在此要说的是另一种时效性——策划编排。  相似文献   

12.
在采写经济报道方面,驻站记者与编辑部跑经济口的专业记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探讨一下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报道的特殊规律。要把经济报道题目放到全局中去比较,不要一叶障目,误将一般当典型驻站记者采写经济报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新闻不新,没有深度,缺少发现;二是宣传味太重,信息量太少;三是表述上深入浅出不够,可读性差。三条中最主要的还在选题上,即不少稿件放到全局范围内衡量新闻  相似文献   

13.
1.在“新”字上下功夫。新闻要“新”,但是真正做到记者、编辑采编的每一条新闻都是新的,实际上很难。也就是:让记者采访一件新近发生的事很容易,但是在新近发生的事中发现新意并加以报道却很不易。那么怎么办?我们引导记者、编辑认识这样一个道理:要善于在重复发生的事件中发现新的变动。俗话说:变动出新闻。真正的好新闻并不是只包含“新近发生”这一个概念。它还包括:报道观点的新变动,报道角度的新变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怎样搞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如何完善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随着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多种媒体的发展,报纸经济报道的职责在强调信息性、实用性的同时,更强调它的指导性、建设性。后一种职责要求经济报道向深度开拓。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搞市场经济了,经济报道相对要容易一些。哪一个企业不愿意宣传自己?哪一个单位没有宣传干部随时提供记者们想要的材料?哪一天没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发布会?领到材料的记者,只要有一把剪刀和一枝笔,就是坐在家里也能写出经济报道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经济建设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自然,经济报道就是报纸宣传的中心。要把经济宣传搞好,不仅要看经济新闻稿件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看稿件的质量。多抓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经济新闻,这是时代和人民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期望和要求。综观我们的经济报道,留给人的印象是,生产战报式的多,揭示问题的少;一般化的多,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16.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 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难”字挡住。近几年来,我们从组采这方面报道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只要记者、编辑有“三股劲”,即满腔热情采编先进典型的闯劲;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写作先进的实劲;坚定不移颂扬先进的韧劲,那么,采写工作上的“三难”是可以克服的,并且能够采编出一批受各级  相似文献   

17.
三、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几点思考(一) 从采写角度加以改进,提高可读性。美国一位科技编辑说:“科技新闻写作是一种翻译艺术。”掌握好这门“翻译”艺术,才能做到通俗有趣,这是可读性的起码要求。但要写出高质量的科技新闻也并非易事。首先要把那些抽象、怪僻、难懂的专业术语化难为易,化深为浅,要有把行话术语“翻译”成大众语言的能力。这种翻译工作一进入采访就已开始,方法是向采访对象——专家们请教,请他们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达“专业术语”。解释学术理论和技术名词。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更要多方面请教。采访什么学科就学习什么知识。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有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求教,不要怕人家说你知识面窄,更不能不懂装懂。记者一定要先把素材“消化”搞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的难点之一,也是记者获取新闻和新闻线索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新闻报道是不应该忌讳会议的,会议是个“富矿”,会议里面有“黄金”。记者要善于从“富矿”中提炼出“黄金”,把它献给读者、观众和听众。怎样从会议的“富矿”中提炼出新闻呢?这需要记者充分利用会议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去“挖会”,把埋在会议中的“黄金”挖出来。也就是要精心构思,精心写作,这叫做  相似文献   

19.
记者“写稿”,编辑“把关”,这是新闻从业人员最为平常的工作。但是,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样,记者写稿容易,写“好稿”难;同样,编辑编稿容易,“把好关”却难。编辑稿件远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勾勾抹抹、删删改改,而是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名广播新闻编辑不仅要把好有形的“文字、音响”关,更要把好无形的“政治”关。  相似文献   

20.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经济报道:新闻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新闻媒介在社会变动中的作用及其经验教训关于经济报道历史转轨与现实走向的思考党报新闻言论要加强针对性从“万里行”看批评报道的运用艺术经济宣传怎样使受众喜闻乐见坚持党性原则是搞好经济宣传的保证企业报应把宣传主焦点对准市场短新闻规律论面对“世界经济报王的思考”澳星未能升空之后走出“马王堆”关于加强改革开放舆论调控的思考试谈新闻改革的现状和今后努力方向编一个惹人喜爱的一版搞好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新闻队伍建设试论电视新闻“看”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