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文批改,很久以来一直是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不可动摇的。不少学生文章一写好,从不检查、修改,有的甚至连最后一个标点符号也不写上,一交了事,让教师去修改。而教师呢?一大堆的作文本,评呀、改呀,煞费苦心,不少可由学生自己改正的错别字和病句,也要教师去修改,难怪批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结果呢?花的时间很多,可收获不大。本子发下以后,学生一看分数,就束之高阁,教师的千辛万苦就这样付之东流。这种"写作文是学生的事,评作文是教师的事"的想法和做法,是片面的,它丢掉了  相似文献   

2.
常听学生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怕作文似乎成了学生的一种慢性病,也成了教师的心头病,长治却久不愈。分析学生怕作文、认为作文难的原因,不外乎有三点:一是不想写,二是不知写什么,三是不知如何去写。三个原因中最根本的还是第一个。所谓不想写实际就是缺乏相应的写作需要或动机,学生自  相似文献   

3.
<正>标点符号是记录文字语言的辅助工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的阅读和习作中多次提到标点符号的教学和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足以说明标点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接触语文学习不久,知识有限,语感不强,在实际写话中常常发生一篇习作中不用标点符号,全文在结束时才有一个标点;或一篇文中逗号一直用到底,结尾处才用一个句号;或各种标点符号作用不明确,乱用一通……使得习作中的意  相似文献   

4.
要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根据我这几年在教学中的摸索,我认为作好下列的工作是必要的。一、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基本训练。第一,规定学生每日工整地写50—100个自己易混易错的字(照作文的错别字订正表写)。第二,规定学生按一定的格式书写。无论听课笔记、作业练习和作文,都得按规定的格式书写,不得马虎。第三,加强使用标点符号的练习。从报纸、课外书籍或课文的篇章中选一段标点符号比较齐全的,板书或油印,空出书写标点符号的格子,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标点符号的知识来研究,应当用什么标点符号和为什么要用这些标点符号。第四,不断积累词汇和加强造  相似文献   

5.
英语写作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标点符号不甚重视,不少学生甚至缺乏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识.笔者对学生在写作中常用标点符号错误进行分类、列举,并认为其原因之一是母语的影响,原因之二是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缺乏了解,当然,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缺乏条理也是原因之一.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标点符号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标点符号使用发生错误,即使文字写得再精彩,也不能算是一篇规范的好文章。英语标点符号和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尽相同,有些同学写英语短文时,总是想当然地套用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使本来不错的文章出现了一些小瑕疵,很遗憾噢。现在,把大家容易发生的标点符号的错误列举一些,提醒大家注意哟。  相似文献   

7.
“非规范”标点符号是指编入教材作为课文的作品中存在的不符合现行规范的标点符号。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大都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标点使用不符合现行《标点符号用法》,给学生学习规范的语言带来一定困扰。教师应充分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树立动态的语言规范观,教材编者也应对“非规范”标点符号作必要的修改或解释。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师、同学的影响下,学生的自改意识早就萌发了.在低年级练习造句、说话和写话的时候,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拿老师、同学说的写的与自己的进行对照比较,特别是当老师引导大家评议某一个同学的说话或造句通顺不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的时候,学生已经开始有意或无意地以这种评议为"镜子"对照自己了.  相似文献   

9.
早晨在教学楼巡视,见某班主任正与一学生僵持着,看得出,教师是一肚子火,而学生则是倔着头,将沉默进行到底。我一问,那学生硬邦邦地迸出一句:"我不上了!"我追问为什么,他似乎很委屈地说是"老师逼的"。经了解,原来是班主任昨天让他写一个二三百字的保证,今天早读时交到班主任手中的却只有短短的一两行字,说是写不出来,于是班主任就说不写就别上课。我不知道这个学生是真写不来还是找借口,只是他的那个"逼"字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0.
范敬宜 《教学随笔》2013,(Z1):20-21,92
<正>继"郁闷"之后,"浮躁"又逐渐变成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流行语。时风所至,学生读书不努力,叫浮躁;老师教学不认真,叫浮躁;医生对患者不负责任,叫浮躁;学者写论文抄袭、剽窃、找"枪手",叫浮躁;作家长期写不出好作品,叫浮躁;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叫浮躁;新闻记者猛炒、乱造、恶搞,也叫浮躁……难怪有人说:"浮躁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  相似文献   

11.
<正>三年级的作文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向上迈了比较大的一个台阶:条理要清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个跨越让很多学生感到非常不适应,感觉无从下手,内心充满困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怎么写。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逐步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一、引导积累,建立写作资料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作文起步阶段,需要建立自己独有的写作素材库。这个素材库的建立则要依赖于课内课外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把心真正融入文字里面,使自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时,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造句、日记和作文时,点标点总是漫不经心的,或表现为不会点标点,或表现为标点点得不规范。对此,我从不轻易放过,总是不怕麻烦,让学生一一点好。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多积蓄一笔财富﹃每周练字﹄活动的汇报与思考江西省黎川一中龚重雅《教学大纲》指出:要“继续培养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做到书写清晰,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又说“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可见,指导学生写好字是每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14.
杨飞 《现代语文》2006,(3):42-42
并列的书名号或者引号之间是否用顿号?历来说法不一.标点符号的用法,自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到1996年6月1日国家公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经历了三次变革,虽然在使用规则后面都增加了一个附录说明,但是都没有提到"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应该怎样停顿的问题.这样,就使得人们在运用时出现了不同的用法:有人认为应该加上顿号;有人认为加上顿号是多余的;还有人认为可以加上也可以不加,都不影响表达.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小学生的"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听、说、读,抓的还是比较紧的,写的训练却因为时间原因,很少有机会练习,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写的能力比较差。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指导小学高段学生写作呢?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关注学生的英语写作。而在学生英文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是一个大问题。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英文的标点符号,熟练地掌握英语中常用标点符号,并且正确使用他们会让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笔者就如何在英语作文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浅谈一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郑州教育博客的推广,为学生习作发展提供了契机。怎样通过郑州教育博客这个自媒体平台,让写博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习作水平呢?这一直是我思考与努力的方向。一、让写博成为阅读的后续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逐渐增多,然而真正到习作练习的时候,学生却又表达不出来,平时阅读过程中的好词佳句一个也用不上,阅读与习作练习成了"两张皮"。怎么办?为了促进阅读  相似文献   

18.
一、引导学生学会表达 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一,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语文学科具有很重要的工具性,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典型;有些文章结构清晰;还有些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可以让学生仿写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的句子,亦可以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是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作家之一.他作品中的很多标点符号常常被后人误解成不合规范的使用,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都是独具匠心、意蕴深厚的,更是合乎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现举几例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言技能中写的技能方面的一个要求是:7-9年级的学生(初中生)应“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然而,许多初中生平时不太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导致他们在书面表达时,经常出现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最终影响到自己书面表达的得分。现将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犯的错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