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丕尔的《语言论》不仅是为研究语言的人写的,也是为“门外汉”所写。萨丕尔没有将语言限制在纯粹的语音或者文字上,而是把语言定义为人与人之间进行观念、情绪、欲望交流的一种工具。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语言是在社会(更多的是在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族群或种群)公共经验的基础上,对个体自发自觉形成的声音进行定义和标识,从而形成的表达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菅红丽 《大观周刊》2012,(23):136-136
摘要:语言研究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客观实际地观察和描述语言行为本身,而不是制定一套规则用以指责使用语言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我们的语言理论。这应该成为我们汉字研究的原则。在六书研究中,语言学家尽可以指出汉字构形理论及方法如何复杂,却不必要求普通人都得掌握它,以免徒增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负担。采用意象思维跟辩证思维方法对六书系统进行整体观察和系统分析,用逻辑语言来确切地描述汉字六书中形转假三法的关系,会对它产生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广播是靠听觉来传播的。听觉需要使收听者的感受细胞兴奋起来,才能够通过各层级的听觉中枢引起听众的感觉。广播传播和其他媒介的传播有重叠时,就要求我们发出的信息能够产生连续的兴奋,以便吸引听者。特别是口播新闻,它要求我们在编节目的过程中和行为结构安排中,都要考虑造成持续的兴奋点。这方面,《浙江第一线》的很多节目基本上做到了。它确实能够造成连续的兴奋点,提到一个概念或者一个问题以后,经过一段论述,紧接着一个新的亮点又接上了。所以,这档节目大家爱听、好听,这跟编导者理解听觉的感受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巫传冰 《大观周刊》2012,(22):225-225,172
本文从教学语言和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了产生数学语言的原因、条件和源泉。指出:数学符号是从文字演变来的。数学语言脱胎于自然语言。但自然语言只是为数学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人们记录或表达数学思想以及探索数学未知领域的需要,才是数学语言产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传播中,编码的过程就是将意义符号化的过程。传播符号可大致划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报刊传播中,文字作为语言符号具有表述确定性、表意逻辑性的特点,长于进行推理和分析等思维活动,但是文字在信息传播中有时也陷入尴尬的境地:现实是动态的,而文字是静态的,文字很难表述所有事物运动的状态;现实是无限的,而文字是有限的,文字永远无法描绘事物的全貌和复杂的精神面貌;现实是具体的,而文字是抽象的,文字符号需要受众对其携带的信息进行还原;现实是客观的,而文字是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而主要以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6.
前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们交际的手段。人们接受语言的时候,不限于感知视觉的文字符号和听觉的声音流,而是通过它们来接受词语所负载的以观念形式存在的事物本身。从而人们彼此间传达他们头脑中所反映的东西,交流思想。对于接受者,听觉和视觉,即接受有声语言的表达与书面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文章,印在纸上的一个个字符相当于说出的一个个字音(汉语)。而有声语言的表达在字句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明暗虚实等方面可以发生无  相似文献   

7.
大家大概还记得《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一生吝啬的严监生,临终时伸着两个指头,示意众人,久久不肯咽气,直到赵氏将两个灯捻剔灭一个,他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传播出“两个灯捻费油”的信息,起到了语言起不到的作用。“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就是一种“非语言符号”。信息传播学告诉我们,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通常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非语言符号就是以人的表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体现思维的工具,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思维指的是一种用特殊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特性,也就是人脑的机能,其实质就在于它间接地或概括地反映客观世界.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语言,思维就不存在,离开了思维,语言也不存在.“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的统一体,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而语言是思维的‘外核’.”①语言和思维事实上是存在于统一体内的两个对立面,语言是这个统一体的形式部分,思维是这个统一体的内容部分.  相似文献   

9.
一个好的广播节目或是一篇优秀的广播作品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挥之不去,日久弥香。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节目中的语言与音乐、音响的结合都是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的。如中央三套广播节目曾经播出的音乐与语言类节目《感悟情歌》,在每一段  相似文献   

10.
拟社会互动:重新审视电视与受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理峰 《现代传播》2001,(6):127-128
一、电视语言:传受互动的符号中介 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它是人际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苏姗·朗格把人类的传播符号分为推理性符号(语言符号)和表象性符号(非语言符号)两大类;并认为,语言可以表达感觉世界中的一切现实存在,也可以表达那些无法感觉的无形观念。但是,语言并非万能的表达工具,它无法忠实地完成情感表现的任务。于是,服务于情感表现的另一种符号──即与推理性符号相对的表象性符号应运而生。 在电视传播中,传播者运用的是电视语言符号系统,这是电视传播传受关系产生的基础。电视…  相似文献   

11.
杨溟 《青年记者》2020,(10):54-57
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降临》讲述了一位语言学家和一位物理学家临危受命,与突降地球的外星生物沟通、避免一场人类危机的故事.地外文明、机器人、基因变异、多重宇宙等在伦理层面的纠结与冲突,是主流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常见主题.《降临》的理论基础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语言相对论.他指出语言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改变当事人对世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施拉姆说:“仔细地注意一下,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或不理发、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在符号学之父索绪尔的研究中,符号事实上被他划分为两大类,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报纸传播信息可以通过语言符号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编辑符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的编辑符号,通常指编辑记号,如校改符号。一类是较为复杂的编辑符号,这类符号大…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一种专门诉诸人们听觉的声音综合艺术。可以这样概述:话语的表意加上各种声音的处理,再经过无线电技术的录制和传播,便构成了广播剧。因而,声音在广播剧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的地位,是任何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广播剧中,人的语言是作为一种声音符号而存在的,同书面语言不同。可以说:没有声音便没有广播剧。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大观周刊》2011,(13):99-100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视文化思维模式来找到不同语言的结构理据性,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来分析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句法构造特点的差异,尤其是英汉句子语序上的不同,以显示英汉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刘萍 《青年记者》2004,(3):38-38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一种符号系统,而语言恰恰是反映一个城市明程度的外部特征之一。2008年,奥运海上项目将在青岛举行,对于青岛的新闻人来说都面临着语言上的挑战——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学好用好我们自己的标准语言——普通话。  相似文献   

16.
应天常 《现代传播》2001,(2):130-132
巴金先生在他的《真话集》里说到一件令他心酸的事情:他的小孙女打碎了一件物品,大人要她认错,孩子流着泪说:“我……通过这件事……深刻地认识到……”巴金先生说,听一个小学生也这么样说话感到“很难过、很悲凉”。 他也许想到,打上阶级斗争印记的陈词滥调竟可以传宗接代。 在中国,语言一直被看作是整合全民思想和行动的手段──赋予特定内涵的语汇概念成为亿万人的“思维工具”,这就比较容易将不同的思维纳入同一条思想轨道,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很高明的。但是这也是利弊互见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文件语言、…  相似文献   

17.
彭曙光 《中国广播》2005,(10):32-34
人们运用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因而,发话者就不能不考虑受话者的感受。语用学家把这些语言交际双方不得不考虑的说话的环境因素称之为“社会人文语境”。他们认为,人的言语交际行为不仅无法摆脱社会人文网络的影响,而且它与社会人文语境的关系似乎比语言符号系统来得更加密切,可见,人们不可能“为所欲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把人们的心理层次划分为意识与潜意识,并将它们的关系作了一个比喻:潜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像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像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位,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潜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与此相联系,我们可以把语言划分为意识状态下的语言和潜意识状态下的语言(简称意识语言和潜意识语言)。  相似文献   

19.
“一字之师”:编辑应当追求的美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40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编辑人的世界》如是说:“编辑在手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展开创造性的合作过程。作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努力写出一本最好的书,编辑的责任是帮助作者达到这个目标。”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对出版工作如此定性:“社会主义的出版工作,是出版者和译著者共同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在论及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时,学界一直保持着“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一“口径”,一般不越“雷池”。  相似文献   

20.
靳文杰 《大观周刊》2012,(14):18-19
语言是一种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但是语言是如何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呢,我们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通常我们会以为抽象思维是靠语言建立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想的形式。但是,常识是需要清洗的。思维和语言并不是共生共存的,也不是简单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通过意识焦点的照亮将思想和语言建立起联系的,这种在人脑中建立起来的“音”与“义”的联系使得“音”通过刺激在大脑中唤起了南这个“音”建立起来的“义”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的沟通了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