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是华东师大历史系谢天佑教授的绝笔,按谢先生拟定的提纲应写21节,而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只有10节,1988年4月25日晚谢先生突然中风,次日凌晨竟与世长辞,遗下了这部未写完的书。 这是一本读史札记式的书,书中每个章节都可以独立成篇,但各个章节又都紧扣臣民心理这一主题。心态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法国,以后传入欧美。中国的史书自古以来就有为人物立传的传统,但是古人信天命、今人信规律,一些历史学家嘴上说“人定胜天”、“人民创造历史”,心里却总认为人在冥冥之中受到某神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由于孔孟之道与君主统治相结合,产生和发展了专制主义.忠君思想就是专制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制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个突出表现.这种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深的影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虽然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例如对形成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或者当外族和外国入侵时,在客观上也起过一些进步作用,但总的来说,它是封建统治者镇压和统治劳动人民的一个理论工具,是束缚臣民的一个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3.
论明代洪武年间的封建专制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洪武年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高度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局面。本文着重分析洪武年间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并进而阐述和探索其作用与影响。一历史发展到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日益强化。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统治机构之完备,皇权地位之崇高,都无出朱元璋之上者。洪武年间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以往历朝专制统治的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活于明末清初畿南容城、晚年徙居河南辉县的重要思想家孙奇逢(1584-1675),目睹专制统治者竭泽而渔、置民水火于不顾的残暴统治,身历满清从龙诸贵圈占京畿民田、流亡他乡、几度断炊的生活打击,深切同情人民的生活遭遇,痛心汉民族的历史败辱,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专制主义者的残暴与无耻,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成书的《书经近指》中,愤怒地发出了“从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有德  相似文献   

5.
布丹、霍布斯、卢梭等人的主权理论都只承认一个单一的最高权力, 一个没有限制和边界的主权权威, 这在事实上构成对所谓臣民或公民的绝对统治的权威, 它本质上是专制主义的。复合共和制对于权威的设计体现了一种分立、制约的权威状态, 摧毁了主权的单一、无上的神话, 使得自由和社会基本正义可以获得政治、法律上的最大的保障! 而这种保障是相对的, 它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 同样的这种多中心的权威格局也给社会协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钱国旗:今天我们交流讨论的主题是“秦汉文化政策的转型”。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奠基性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国家、民族的大一统和制度、政策的大统一。伴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选择哪一种统治思想进行思想统治,  相似文献   

7.
裁判亮分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当时的俄国被白色恐怖笼罩,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民的自由,人们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小说塑造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顽固维持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8.
明代专制主义皇权高度强化,其主要标志是宦官擅政.而王振则足宦官擅政的第一人。本文试从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和王振擅政的联系来分析明代宦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王振擅政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一、宦官擅政是明代强化专制主义皇权之所必然中国封建社会如从秦汉算起,到明初已延续了近一千六百年。在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帝王都注意加强专制主义以维护统治。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向。明朝建立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一方面严禁外戚、大臣专权,尤其是明太祖诛胡惟庸,罢丞相制后,进一步堵绝了大臣专权的道路,从形式上解决了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其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程度高于历代皇朝。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对汉唐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元朝野蛮统治的时代背景中入手,首先探讨野蛮时代的社会心理﹙包含造成冤案的司法心理﹚,从而揭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创作心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关汉卿有着立于历史责任的心理高度也就创作出撼动历史的悲剧永远不朽的《窦娥冤》。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在几年前做的一节公开课。 【教学内容】 《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一课,主要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创立大明王朝,并怎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明朝统治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期,是我国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贞观法制的推行,维护和巩固了唐初的政治统治,社会经济有了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作为最高统治唐太宗的法治思想,对贞观法律的制定与推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立法、司法和守法之风中可见太宗礼法合一,依礼制法的法律思想体系。在唐太宗礼法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唐律》保障了“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我国封建专制主义刑法的规范,为以后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专制主义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专制主义不仅无情地摧残了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与学说,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遭到破坏,而且排斥和打击了儒学许多优秀的东西,扭曲了处于“一尊”地位的儒学。专制主义统治渗透到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思维模式也受到专制主义的影响。专制主义今天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下的思维方式仍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依然是阻碍文化发展的消极因素。要振兴民族文化,必须予以彻底肃清。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水平普遍不高,作为民主政治文化主要特质的参政意识的缺失或不足是影响民众张扬公民精神的重要因素。而内化于民众集体无意识深处的臣民意识、家长制、官本位,这三位一体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传统是制约参政意识和公民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公民文化的培育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瓦解这些专制遗毒,从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史记》的五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历史编纂方法,而且是司马迁民族思想的形象反映。它记事起于黄帝,表现了司马迁各民族皆为黄帝子孙的民族大一统思想。《史记》的体制结构象征着历史的大一统方向。《史记》结构上的尊汉倾向及其等列天子臣民的体例安排,是司马迁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它表达了一种正当合理的要求,即便是犯罪嫌疑人也理所当然应该享有一些基本权利。我国曾长期经受专制主义的统治,封建的刑法观念与刑事司法制度对我国现代刑法思想观念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所以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司法创新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和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共有历史地图6幅、历史图片41幅(其中彩图4幅)、文字史料14则(其中图表4则)。【例1】材料一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本节教材由两小节构成:(一)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讲述清政府在政治、军事、思想上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情况;(二)清朝的腐朽统治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叙述清朝统治的腐败以及由此而激起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着重介绍了白莲教大起义和苗民起义的情况.白莲教大起义是本课教材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历史必修、选修教材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晚清时期的不断弱化都未直接表述。这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上的盲点。2011年全国卷第31题,"考查的是对当时历史趋势的认识,而不是东南互保问题……这道题看似超越范围,但答案的要求仅设定在‘清政  相似文献   

19.
宦官专权的心理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从政治体制的大框架下去研究和论述.已是众多论者述及颇多的。但是,却很少有人考虑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君主的心理特征、宦官的生理特征和变态心理以及官僚士大夫的心理状态等所带来的导致宦官专权的心理性因素。实际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但宦官专权的原动力却来自宦官自身特殊的生理机制。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20.
《历史无情》是现代作家师陀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我们从性别视角,站在性别立场审视师陀作为男性作家所塑造的男女形象时,作品中人物形象因性别差异所显示的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异常突出,正如美国妇女运动代言人凯特.米利特所言,两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