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萍  颜三忠 《亚太教育》2019,(10):50-52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明确了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这意味着合格的法律硕士必须具有职业实践能力。提升法律硕士职业实践能力必须依靠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必须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外、校内两种,其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然而不少高校在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遇到不少困难,影响着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利用政府政策指引,高校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共建、共管、共享,共同开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构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职业能力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由于过度强调职业能力中的技能要素,在法律硕士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将职业能力简单地等同于实务技能,将职业能力与理论学习相对立,将职业能力等同于高度成熟的职业能力的错误倾向。培养目标的误读对法律硕士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危害。基于CBE理论的分析框架,法律职业能力可以解析为法律态度、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经验等四个维度的能力要素。法学院的客观条件与法律硕士四种职业能力要素的匹配度,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规律性,法学院应当将培养重点放在与其现实条件匹配度较高的能力要素上。应当从适度降低人才培养目标,精简归并法律技能型课程,采取与课程性质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优化法律硕士教育,提升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所具有的高效性、先进性、综合性等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课题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级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我国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规范司法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与法律硕士入学考试融为一体,使法律硕士制度真正成为高级法律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有效制度,也就是"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获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入学考试) 法律职业素质培养(法律硕士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的法律本科教育被定位成通才教育,加之知识层次、社会阅历等因素,本科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学术训练,在实践能力上也存在欠缺之处。因此,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便压在法律硕士教育的身上。法律硕士JM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本文针对法律硕士教育的这一特点,对法律硕士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发展作一探索,以期对培养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有所裨益。一、培养模式法律硕士教…  相似文献   

6.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自在美国诞生以来,由于它的先进性和广泛适用性,已被许多国家和法学院引入与采用。此教学方法与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理念、目标和方法相契合。我国部分高校经过充分的探索、研究和论证之后,开设了诊所法律课。在法律硕士教学中引入该教学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造性应用,将其确定为当前法律硕士培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法律实际运用的能力,符合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经世致用的原则,培养出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7.
持续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不断深入落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当前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律人才需求的视角对法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建立法律职业的目标导向,以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破解"三脱节"现象,塑造法律职业人格等优化策略,以构建既可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又能突出个体专长,并且适应职业取向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9.
法律硕士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但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未得到充分落实,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和法律职业没有出现良好的联系和互动。我国法律硕士人才培养,在招生环节、过程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把握目标、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应该是未来法律硕士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主导方向。探索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规范学生日常管理等,是确保法律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针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特定的生源、教育背景,应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管理、教学创新方面不断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究其本质乃是法律职业教育,对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根本目的.我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方案仍存在定位模糊的缺陷,导致法律硕士的考核标准难以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效对接,在理论课程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学位论文考核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因而有必要重构我国法律硕士考核标准,从基本素质考核标准、基本知识考核标准和法律实务处理能力考核标准三个方面设置总体性和指导性的考核标准,并对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的考核标准做出修订.  相似文献   

12.
法律硕士教育现存问题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应当肯定法律硕士教育的职业教育性质,明确培养法律家的目标定位,努力从课程建设、导师选配、培养方式方法和论文写作等方面逐步完善法律硕士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对复合型法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法律硕士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法律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培养法律硕士研究生职业技能素质、激发法律硕士研究生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是关乎法治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但现实中二者时常相互脱离。因此,必须大力改革法律教育,以期实现二者的有机契合,即以法律硕士教育为主渠道,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方法,以法律职业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统一司法考试制度为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判例教学法"对我国法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教学法”是美国法律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具有教育面向司法现实、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特点。我国目前的法律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律教育应借鉴“判例教学法”的做法,引进和移植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因应时代需要而设置的,其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其设置既有深刻的法理基础,又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法律职业要求司法者不仅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当的社会知识和人生阅历,只有这样,法治的权威才能够建立起来。在中国法学教育历史上,对类似法律硕士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一定意义上也说明了法律硕士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课程体系建设是在职法律硕士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律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律硕士课程设置应当紧紧围绕实务性和专业化,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加强法律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协调课程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扩大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方面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制度在培养目标设置、招考、培养、就业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质量,甚至对整个法科硕士教学体制亦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究其原因,国家政策导向的失当、大陆法与英美法教育体制的混合性移植、法律硕士培养单位的利益驱动以及作为法律职业门槛的司法考试对就业压力的现实分担均扮演了重要角色。结合日本法科大学院体制经验的比较借鉴,应当在认知理念、培养类型和目标、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彰显培养单位优势特色以及配套性改革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陈宗波 《高教论坛》2009,(10):29-32
判解研究法在在职法律硕士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判解研究法决不是传统现念中的案例教学法,而是基于培养法律硕士的法律抽象认识能力、解决疑难问题能力和提高理论水平这些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判解研究法的七大分析板块中,应着力在案例精选、问题研讨和理论总结这几个关键环节上认真组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观教育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把职业观教育作为主线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基础课"彰显高职教育特色、有利于提高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项目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基础课"落实职业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