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Read tne dialogue ana look at tne picture or tne restaurant.Who is sittingwhere?Write the name by the right seat.读下面的对话,并看插图。谁坐在哪儿?把人名写在相应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2.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师:齐读课题. 生:盘古开天地. 师: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朗读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朗读也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境界一:帮助和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有"通"才有"精",初读一篇文章,肯定有容易读错、读掉字、读不顺口的地方,只有反复读,才能把文章读顺畅,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这需要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百读不厌。如:自由读(以解决生字、新词,以及读不通顺的地方),同桌赛读(看谁用的时间短),五分钟快读赛(同一时间内谁读的遍数多),小组开火车读(看谁读的流利),在激烈的读书竞赛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4.
【教例】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圆圆的沙粒》。(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11自然段)师: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同伴们认为可能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同伴们认为不可能。从“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一句可以看出来。师: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语气来吗?(生读)师:谁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出示句式:“变珍珠,哈哈,__。”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我们要读《韩非子》?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现代化深度、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跟思想祖先们如此隔膜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还要读《韩非子》?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吧。微信上有一个段子讲,如果我们进入一个小区,遇见保安,保安会问我们:“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找谁?”  相似文献   

6.
四季书香     
在丁香花盛开的时节哪儿有地、哪儿有水,哪儿就长着青草。——沃尔特·惠特曼庆幸是在阳春三月里读《草叶集》的,读那些原本就该属于春的诗。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似乎也是它本身给了我这样的激情。一时间,蜜蜂、燕子、知更鸟、丁香、杨柳、紫罗兰全都热热闹闹地挤进了我的心房,让我忽然对眼前的  相似文献   

7.
第二课时一、激趣,整体感知1.设问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1)马良还有个名字叫什么?(引出“神笔”)马良的笔神在哪儿?马良用他的神笔都为谁画呢?(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假如》这首诗中有一个小姐姐(课件2),她非常想拥有一支像马良那样的神笔。那么,她有了神笔了吗?她会用神笔给谁画?画什么呢?(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假如》。2.通读全文(1)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小姐姐想用神笔给谁画?画什么?(2)教师引读: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谁画?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给谁画?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  相似文献   

8.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师:齐读课题。生:盘古开天地。师: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这个问题?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盘古”)师: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开天地”)[语文不用概念说话,  相似文献   

9.
我疯了,真的疯了。天气燥热难耐,我心烦得要命。爸爸本来答应我周六去看日场电影,罗伊&#183;罗杰斯的新片要上映啦,可今天就是周六,爸爸又在哪儿呢?他竟然跑去砍树了!想想吧,有谁会顶着八月的酷暑劈冬天的柴火呢?  相似文献   

10.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人的规格到底在哪儿呢?我问林中路,不,我只能读,读那些石缝中的青苔便明白了,读那一盏路边的路灯便豁·然了。远望这路灯是明亮的,到近处看却是昏暗的,人造的光明只为人所用也只为人称颂。青苔说,人只是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11.
书的缘分     
傅平凡 《江西教育》2023,(48):14-15
<正>“每本书都要读完吗?”“是专心读一本书,还是同时读一些书?”“书读不懂,要怎么办?”在语文课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多年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习惯,规定我们该读哪些书,但读书其实是一件令人放松的事,我的建议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应是一件乐事。就像看电影要关注字幕、配音、清晰度,买衣服要看设计、面料、版型,看书也要仔细对比出版社、翻译家,多参考其他读者的评论,还要摸一摸书的质感,看一看书的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对傻瓜照相机一定不陌生吧?这种照相机用起来非常简单,想拍哪儿,就拍哪儿。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使用最便捷的傻瓜照相机。我们有眼睛能看外界的任何东西,想看哪儿,就看哪儿;远的、近的全能看清楚,而用不着我们去操心。  相似文献   

13.
在考生自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考生对教材随便翻翻,或是读哪儿算哪儿,或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有的考生将课本丢置一旁,只看辅导资料、复习提要;有的考生课本看得也挺认真,可成效却不明显。那么,考生应怎样学好教材,获得更多的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呢?我想从多年从事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对傻瓜照相机一定不陌生吧?这种照相机用起来非常简单,想拍哪儿,就拍哪儿.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使用最便捷的傻瓜照相机.我们有眼睛能看外界的任何东西,想看哪儿,就看哪儿;远的、近的全能看清楚,而用不着我们去操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常规的阅读一般是指看书或读书。看书叫默读,是不出声的读;读书就不同了,读书叫朗读,是要求大声地读,有表情地读,要读得朗朗上口、抑扬顿拌、绘声绘色。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读,还要读进去,再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要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懊悔的天使     
在天使的眼里,人是极端利己自私的;作为天使,肯定比人圣洁。然而读了下文你就会知道天使也有看不准的时候。在决定谁去天堂时,主人本来是想让自己的爱犬去的,可是天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出示词语):旅行。借助拼音,谁来读读这个词。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平时都跟谁到哪儿旅行过?2.(出示句子)我是一个旅行家,到过地球上许多地方。有一个小水滴,也和小朋友们一样热爱旅行。它常常对小伙伴说——3.小水滴都会到哪儿去旅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水滴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4.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轻松、欢快)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名言集锦     
▲最终衡量一个人,不是看他在舒适和顺利的时刻站在哪儿,而是看他在受到非难和有争议的时刻站在哪儿。—马丁·路德·金 (摘自《文摘报》1994年3月15日)名言集锦 ~~  相似文献   

20.
注重引导 ,把发现问题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惟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 ,令人关注和兴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有过美好的记忆 ,鲁迅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 ?”学生迫不及待翻开书 ,认真阅读 ,寻找答案。我适时点拨 ,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完了本课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竞争状态中学习。如 ,读课文时各组竞赛或分角色读 :速读时计时比赛 ;分段时看谁分得快且正确 ;回答问题时 ,看谁思维敏捷 ,有创造性 ;背诵古诗文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