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汪涛 《课外阅读》2011,(10):294-294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要让学生结合意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以及时代背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连敏 《小学语文》2008,(7):12-1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无达诂”等表述都说明每一首诗都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切入点,就能更有效地解读诗歌,并且有独到的发现。本文拟从诗歌的意境、意象、语言、想象等几个基本要素入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谈谈如何对诗歌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主要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具体意象、抽象意象、动觉意象、视觉意象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意象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话都说明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不同的理解、感受反映到语言当中便会形成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语言或不同语法表达形式的差异,在于言者按照语言习惯进行交际活动时选择了不同的意象。意象与人们的认知活动有关,对外语教学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诗歌中不仅善于创造意象,而且他还写了一些意象诗。在意象诗的创作中,他遵循了意象诗的原则。通过对他的几首诗的解读不难发现,劳伦斯创造的意象对读者有强烈的吁请,使读者在品诗中渗入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情感经验,与诗人一道参与诗的创造,从而领略诗的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6.
总体说来,诗歌韵律的建构对意象的展现起到重要的烘托修饰作用。韵律以其独特的听觉效果来辅助意象视觉效果的呈现,对突出意象特征、丰富意象内涵具有关键意义。由于汉语与英语不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中英诗歌在处理韵律与意象关系上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中英诗歌在这方面的异同点所进行的细致比较和深入分析,将有利于激发读者透过诗歌韵律与意象的表层内容从更深层次去挖掘潜藏于意象之中的深远蕴含和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歌饱含丰富绮丽的意象,在英译中恰当地传达这些意象,对于保存原诗神韵.增进西方读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前人翻译李白诗歌的译文,总结在翻译中意象传达的处理方式及翻译方法和技巧.旨在为李白诗歌英译提供一定参照。  相似文献   

8.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给意象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诗歌意象在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意象的繁复及意象表达过程的艰涩是废名诗歌的两大特点。废名诗歌用了大量的具有暗示性的带有佛教玄学色彩的意象,同时在意象的表达中往往采用“禅悟”的思维将普通意象复杂化、曲折化。这样的意象“示现”方式为废名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意象空间,却也留下了很多让读者难以索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诗词之妙在于诗人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这些文化意象都承载着独特的民族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诗歌的核心在于理解诗歌中的文化意象。通过对中西方意象理论的介绍,以期让读者对文化意象有一个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12.
感悟诗歌     
朱爱武 《教育文汇》2003,(11):39-39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诗歌作品?我的理解是:既不是不加指导,信马由缰地由学生泛泛阅读。也不能是只由教师机械僵化地片面解读。诗歌是最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以最简炼的语言组合创设了所有语言艺术中最富意韵的意象。通过意象创设,或寓意,或象征,丰富的情感或深奥的哲理则自诗歌的意象中源源流淌,让读者从中体会妙不可言的情感。在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古诗中的人造意象十分丰富。有的意象有着比较固定的象征义;有的意象的象征义在不同的诗歌文本中含义不同;有的意象仅指涉事物本身,基本上没有象征义。  相似文献   

14.
古诗中的人造意象十分丰富.有的意象有着比较固定的象征义;有的意象的象征义在不同的诗歌文本中含义不同;有的意象仅指涉事物本身,基本上没有象征义.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从现象上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 语感具有个人性,阅读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感受。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不是要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标准化的一个,而是通过莎士比亚原作中的“这一个”去丰富、提升学生心目中的“这一个”。这样,学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就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提升。正如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语言在广义上是象似的,诗歌自然不会例外,而且更加依赖象似性。《歌唱自我》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隐喻在这首诗中也很重要。惠特曼在这首诗中运用概念隐喻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分析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显示"自我"意象意义包罗万象。惠特曼将"自我"同诗人自己,美国,其他美国人,神,以及自我思想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自我"这个意象的丰富的隐喻意义,显示了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在广义上是象似的,诗歌自然不会例外,而且更加依赖象似性。《歌唱自我》在美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隐喻在这首诗中也很重要。惠特曼在这首诗中运用概念隐喻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通过分析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显示"自我"意象意义包罗万象。惠特曼将"自我"同诗人自己,美国,其他美国人,神,以及自我思想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展示了"自我"这个意象的丰富的隐喻意义,显示了诗歌语言的隐喻象似性。  相似文献   

18.
狄永伟 《考试周刊》2009,(15):38-39
对于诗歌的教学,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本文针对现行诗歌教学中偏重语言的记忆与分析这一现象,提出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把体味意象作为论述的切入口,来探讨分析诗歌的教学方法。意象具有可感性,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描摹的直接形象来品味诗歌的意境。意象具有想象性,读者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把握来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情感。意象具有情感性,读者可以借助被情感化了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意象的可感性、想象性、情感性去品味诗歌,是开启诗歌教学之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一、导言 文学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读者会“各以其情而自得”。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作品的理解感受都有可能不同,甚至会由此而创造出不同的文学形象,比如鲁迅先生曾就《红楼梦》有如下评述:“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此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20.
意象,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意象结构的创造与求解两个相反的方面,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两个不同角度,去分析意象结构的生成及其意象求解,以还原意象的本真,对意象这一中国古代诗论,西方意象派诗学主张,有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