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六、“左联”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等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文学论争的结果。在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左联理论纲领,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左联”以鲁迅为旗帜,掀起了一场左翼文艺运动。它的主要成绩在于,建立了各种研究会,主要是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出版了数十种机关刊物,热心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推动革命文艺的繁荣;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开展文艺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展开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建立中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加入了国际作家联盟,使中国的左翼文艺运动与国际进步文艺界得以相互支持和声援。  相似文献   

2.
经过了革命文学的讨论,革命文学家对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一些理论问题,原则问题,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意见渐趋于一致,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担负起左翼文坛建设并捍卫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际任务。在那文网四布,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下,鲁迅一直带领着一批革命青年,坚持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4.
关于革命与文学的思考,贯穿了鲁迅的后半生,他时而以革命为本位,时而以文学为本位,思考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对叶赛宁之死的关注是鲁迅思考文学与革命关系的一个焦点,鲁迅从叶赛宁之死中看到了诗人与革命之间难以挣脱的悲剧性宿命。鲁迅认为自己就象叶赛宁一样并不是新时代的弄潮者,他属于旧的时代,在革命中扮演的就是叶赛宁式的悲喜剧角色,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以悲剧之结束昭示革命时代的到来。通过苏联革命这面镜子来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并探寻中国新文艺的出路,是鲁迅晚年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叙事表现为启蒙与革命的双重变奏。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体现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启蒙与革命之间的亲和性与整合性。鲁迅创作现代性问题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近代启蒙与革命思潮的现代性整合;二,对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追求的整体性思考;三,对后五四时代启蒙与革命、左翼与右翼的现代性整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作人对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30三代“左翼”文学的批判。周作人以他自己的“言志”的文学、“性灵文学”、“自我表现”理论为尺度,对“左翼”文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批评。他把当时宣传革命思想、反映革命要求的文学视为“载道文学”。尤其对“左翼”文学所表现的阶级功利主义给予抨击.强调文学的诚与达。尽管周作人对“左翼”的立场和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偏激的,但就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其合理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研究虽然有一个逐渐从后期鲁迅向前期鲁迅、早期鲁迅推进的过程,但对给予了鲁迅思想与文学发生深刻影响的"童年经验"仍然重视不够。这种童年经验不仅成为终身守护鲁迅心灵的精神家园和他文学发生的原型与灵感,而且在沟通与越地远古先民的精神传承中,奠定了他热爱自由、反抗压迫的天性取向;同时在与自然、生命、农民的亲和中确立了他和底层民众(以农民为主体)的血脉相通的左翼倾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与他的“大时代”感受与认识直接相关,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他的左翼与非左翼截然对立而难以统一的观念及其笔下的社会庸俗学表现等方面。但是,鲁迅的影响是胡风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根”,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关系的认识上,他与瞿秋白、周扬是有根本差异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左翼批评家的“共识”存在相对抗的一面,这对于他的批评理论建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11.
鲁迅倡导并领潮流左翼文学,闻一多曾反对并嘲笑之。他们的这种龃龉,主要在于二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闻一多所取的是诗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艺术,鲁迅所取的是文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人生。闻一多后来所以改变文艺观乃至世界观站在被其过去指为海派者的立场上赞扬鲁迅,这原因在于他们共同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尤因闻一多经历了诸多动乱和磨难,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使他看清了当时国民党政权的腐朽和罪恶。只有在这时,鲁迅才会像太阳一样,使闻一多终于沿着太阳系的既定轨道环绕运行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文学创作,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象征主义运用等都大胆采用和借鉴外国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是坚持“拿来主义”思想的光辉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 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对“大众化”问题的歧见;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加速向“左”转,“大众化”被等同于“普罗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失。因此,五四至抗战期间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内部实际上具有一个“双重指涉”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陆学者把鲁迅加入“左联”说成是共产党视鲁迅为“同路人”、派人做鲁迅工作的结果。反鲁派则把这说成是“招降”、“投降”。以此对鲁迅大加挞伐。事实上,鲁迅之加入“左联’,有着多方面的深刻而复杂的原因,是鲁迅对1927年国民党“清党”后黑暗现实的一种反抗,是他面对日益白热化的阶级斗争形势的必然选择,也与其向往集团作战的一贯追求、重视培养文艺新人的战略眼光有关。总之,鲁迅加入“左联”是自然而然的,是对历史进步怀有热切期望,并愿意为此尽个人之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开创性特色主要表现在:小说观念的创新———"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小说本体艺术的典型化理论;多样开放的小说创作方法;小说体式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胡适是新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其五四时期在中西方文化撞击中所产生的文学观,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鲁迅与胡适对文学本质、创作方法、文学发展等方面的论述简单地比较:一是试图找出新文学发轫时的理论图景,二是探讨鲁迅与胡适的文学观的异同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兴起。郁达夫作为当时享誉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不仅在社会活动方面与左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文学思想、创作实践也呈现出明显的左翼文学特征,可以说,郁达夫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左翼倾向的作家。他真诚地接受了代表时代潮流的左翼文学的影响,努力从各个方面突破自我,表现“生的苦闷”和时代苦闷,成为忠实的“时代表现者”。同时,由于个人的文化心态的制约,郁达夫并非纯粹的左翼,其文学创作又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王元中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68-71,85
对于新诗,鲁迅起初是给予了热情支持的,他不仅亲自实践,而且还在理论上积极呐喊助威,但是他的态度后来却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在态度上的转变和他个人的性情、学养有关,但更与他对于新诗日渐深化的认识紧密相连。鲁迅和新诗的关系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种典型或曰代表。考察新诗发展过程中的这种典型或曰代表的“返古”现象,有助于我们对于新诗的一些问题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野史     
野史对鲁迅思想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鲁迅与野史的关系,是从一个新角度来研究鲁迅思想。野史使鲁迅对一切冠冕堂皇的事物持怀疑态度,养成他多疑的性格,坚定了他改革社会的志向。他在追求社会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从野史获得启发,使他有许多重要发现,他进而把这些发现升华为具有“野”的特征的思想,并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他关注野史,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改革意识,以收取启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