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虽写战争,却通篇诗情画意,富有和谐柔媚含蓄之美,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人陶醉其中。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刻画,使得《荷花淀》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 ,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 ,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 ,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 ,挖掘个人经验 ,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 ,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诗化倾向体现突出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下充溢着朦胧、飘渺的诗一般浪漫的氛围。在这部林白的代表小说中他叙述风格的散文化、诗歌化,意境氛围的诗情画意,语言的唯美飘逸一起构成了其诗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4.
以苏青《结婚十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追溯女性成长历史,结合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定的文化观念,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思想意蕴,试图解读我国女性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以战争书写诗意、以唯美塑造女性以及以清新主导语言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孙犁《荷花淀》的诗意语言。  相似文献   

6.
摘要:《伊利亚特》展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最悲壮的一页,整部史诗围绕着那些耀眼夺目的、为争夺荣誉而战的英雄而写,女性只处于这个以战争为核心的舞台边缘,所以《伊利亚特》中的女性较少为人所关注和研究。但女性却是这场战争的关键.这部战争史诗中对女性符号的诠释代表了荷马时代的女性观和性别观。  相似文献   

7.
用花的名字来命名的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既符合当时的战争文化的意识形态,又触入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其细节描写、诗意风格倍受文学批评家的青睐。茹志鹃用女性作家独有的明朗秀丽的审美直觉,采用浪漫主义田园抒情的形式,对战争文化既有反叛、又有承袭,可以说小说《百合花》是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8.
女性成长小说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所选取的两篇小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和王安忆的《富萍》是自发表以来很有影响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文本所揭示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窥见不同女性作家对女性成长关注角度的不同和对成长经验体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学史中,《百合花》的主题往往被界定为“歌颂军民鱼水情”。实际上,去除简单化和功利化的认识,《百合花》的主题有其多义性和丰富性,它表现了茹志娟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对于战争和人性的独特体验与思考。《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形象完全出自于作者的虚构,她掩盖了作品中对女性潜意识的抒写,以便于迎合20世纪50年代读者的审美期待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红高粱》是战争修辞话语的另类:其非宏大、非高调叙事,引导了关于战争的另类想象。对强悍生命的修辞书写,召唤着民族的刚健之魂,并接续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尚“力”传统。莫言的时间修辞改写了战争叙事流程。作家在战争现实之外,重建了一个关于战争的审美现场,也重建了战争修辞话语的审美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1.
艾丽丝门罗的《忘情》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主题和写作手法上均有相似性,主题上的相似性在于同是书写战争时期女性的孤独处境,差异性在于一个是隐形书写,一个是显性书写;写作手法的相似性在于留白艺术的运用,差别在于一个是服务于结构,一个是服务于内容。相似性中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两部作品相似又相异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2.
林白的两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和《北去来辞》,是作者女性书写和女性表达的代表作。细读这两部创作时间相差二十年的文本,便会发现在林白一以贯之的女性主义创作原色之下,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表达存在着清晰的差别——前者呈现出内向化,是女性自我封闭下的抗争;后者显示出外向化,是女性由自我向社会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其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私人化写作在当代文学及文化语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林白作为一个重要代表,可以说开了“个人化写作”的先河。《一个人的战争》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眼光观察世界,用女性自己的话语,从自己的身体出发去书写女性本身的生存体验和生命状态,试图建构女性自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终于摆脱了男性中心主义的压迫,女作家们纷纷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眼光观察世界,完全抵达了一种被遮蔽千年的女性真实。作为一场女人困兽式的突围,林白在90年代出场,她固执地书写着属于女性自我的"一个人的战争",激烈也更加清晰地揭示了女性的孤独处境。林白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通过对房间、镜子等意象的描写,揭示了女性在男性阴影下自闭、自恋进而转向寻求同性之爱的心理过程,展现了女性孤独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不同的审美标准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审美的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母系氏族的结束,父系氏族的建立,女性由“统治者”地位逐渐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相对应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女性的人体美、品德美、装饰美、性情美等方面来对比观照《诗经》、《楚辞》中的女性形象,清晰的了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状态下女性的审美特点以及审美意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18.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我们可以看到林白的创作由强烈的女性意识向整个人类与自然界整体生命意识的回归,这无疑是对女性写作一种精神和实践上的超越。同时,这种超越是以林白对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女性生命写作立场的坚守为前提的,因此《万物花开》与林白以前的小说相比较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马伯乐》与《龙子》都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这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使每一个中国人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对两部小说进行后殖民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战争观和她们对文化殖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后战争小说的崇高审美形态发生了新转变,主要表现在:弱化战争场景。凸现人的心灵崇高感;悲怆、凝重与复合多样的艺术基调;严正、庄重与富有力度、气势的叙述语言。但由此出现的战争场景虚化、人物描写俗化以及语言粗鄙化的趋向,同样令人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