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古典诗词是当代流行歌词的远祖,两者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传承既有内容上的,也有形式上的。可以说,古典诗词雅致精美的语言、优美深邃的意境是当代流行歌词创作中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据《羊城晚报》消息,都说古典诗词是阳春白雪,流行歌曲是下里巴人,但这条界线近来却日益模糊化——继歌坛融入古诗词的"复古风"流行之后,不少网友反其道为之,将《爱情买卖》、《月亮之上》、《忐忑》等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成"诗经体"。国学专家表示,所谓的歌词"诗经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今流行歌坛,国人传诵百年、千年的古典诗词和歌词结缘的趋势,正在被听众所作者在创作中继承了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借鉴了古诗词的体式用语,运用了许多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写意的特点.文章将从当代歌词与古典诗词的渊源、内容形式的继承、表现手法的借鉴等方面,论述当代歌词与古典诗词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歌词集文学美与音乐美于一身,中国的歌词就应在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土壤上向前发展。在歌词的创作中正确地借鉴应用古典诗词的手法和意境,古典诗词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好的思路与风格。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古典文化元素被流行音乐歌词所吸收和利用,促成了流行音乐大众通俗艺术与传统高雅文化的融合性变革。语文教学可以利用古典诗词和流行音乐歌词的特殊关系,将诗、歌融合进行教学,实现古典诗词教学中诗与歌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琼瑶不仅是中国现当代一个重要的作家、编剧,也是一个重要的歌词创作者。其歌词作品拥有强劲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意蕴。琼瑶的歌词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引用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古典诗词常见意境、借鉴古典诗词特殊修辞手法,并以其独特的女性的视角和深婉的风格特征,创造出属于琼瑶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词人方文山,其歌词在意象、意境、韵律和辞藻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又通过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以旧换新"的题材和现代口语的叙述对古典诗词传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他的作品拓展了传统歌词的领域,运用了创新的艺术手法,将古典诗词元素注入现代歌词,用现代的手法和思维对古典诗词传统进行了现代转化。本文旨在通过方文山歌词对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来探讨其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歌手许嵩的专辑中的歌词为文本,整理和分析许嵩的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典故的化用、意象的使用以及意境的营造,理出现代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歌曲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当今流行歌坛颇为流行中国风类型的歌曲,尽管歌词的创作远不及古代诗、词、曲、赋的创作那么要求严格,但仍继承了古诗词曲赋的部分创作手法和技巧。本文简单叙述了当代歌词与古诗词的渊源,分析歌词创作从语言特点、内容形式、表达技巧和审美特点等方面对古诗词的借鉴和传承,论述古典诗词对现代歌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每次听《菊花台》,都无法自拔地陷入方文山借古典诗词营造的凄凉、幽怨的意境里。歌词中的意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月、夜、阁楼、雨、窗、菊花、北风、马蹄声,因了古典诗词的缘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已经不自觉地调用自己的古诗词储备开始欣赏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歌词大多以古典诗词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黎英海选取了古诗《登鹳雀楼》创作整理成艺术歌曲,这首歌曲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诠释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文中主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演唱分析,充分展现作品内涵与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当代流行歌坛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借助古典文化传统的力量,大量的歌词借鉴、模仿乃至套用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式,营造出古雅典丽的情致和氛围,彰显出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品格和道德理想、传统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体现出浓郁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13.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诗歌诞生的那刻起,诗与歌就开始了它们之间割不断的联系。即使在歌曲风格狂飙突进的今天,歌词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与借鉴也从未消退。继承与借鉴而催生出来的歌词,也是良莠不齐:有取其精华,成就经典的佳作;也有生搬硬套,受人诟病的劣曲。对现代歌词借鉴古典诗词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歌词创作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歌曲中不少优秀作品,其歌词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这对它艺术品格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现代歌曲的早期倡导者李叔同就是一个典范。他在1914年对美国奥德威作词作曲的通俗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曲谱小有修正,重新填词,创作了《送别》,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歌曲的经典。题名《送别》,意境以至词句参照了《西厢记》莺莺长亭送张生一折,夕阳古道无人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等句子,化入了李叔同的歌词里面。清人龚自珍的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是李叔同所赞赏的,也部分挪到歌词里而毫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合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已屡见不鲜。本文试图对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些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探讨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自"朦胧诗"之后,现代新诗由于其形体结构的芜杂混乱,语言的庸俗隐晦,离大众越来越远;而流行歌词却因其大众性、通俗性及古典诗词的引用而深得大众喜爱。无论从起源还是音乐性上看,诗和歌词关系密切,它们时合时分,但"诗"要追求歌的音乐性,"歌"要追求诗的文学性,所以,诗和歌词是可以相通相融、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乐府民歌《长相知》曲调委婉悠长,唱词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长相知》看似短小、简单,但是要想唱出词曲的意境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练习和琢磨。对于这首歌曲人们大都分析的它的歌词古典音韵美,笔者认为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歌词美还需要曲调美,钢琴伴奏在整个作品的意境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想从该曲的旋律曲调伴奏部分入手分析其中运用的作曲技法,以及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性。凸显出钢琴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钢琴伴奏的加入及表演者的演唱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解读这首古典诗词歌曲。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在对古典诗词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外,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鉴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一.全面性了解古典诗词我国的古典诗歌有两大传统:现实主义传统与浪漫主义传统。前者以《诗经》开辟,由杜甫推向了顶峰。后者由《离骚》开创,由后来的李白、辛弃疾予以发展。在初中生鉴赏诗词时要做到大概了解。另外,诗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古诗词成了流行元素,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古典诗词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沃土,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显得尤为重要。就在日常古诗教学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从意象、情韵和修辞三个方面谈一谈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发现诗之美,从小培养孩子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也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