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玲玲,丁玲玲,一串串金钟花摇开了黄嘴巴;呜哩哇,呜哩哇,一朵朵牵牛花吹起了蓝琐呐;呢(呢(喝(,呢l呢(哪(,一丝丝细雨为着白牡丹洗桑拿;沙沙沙,沙沙沙,一阵阵微风给红玫瑰美容理发。啊,花的世界,花的天下,你把香的歌声撒遍千山万水。,花的世界,花的天下,你把美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用的是哭和笑作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后来,听着妈妈的摇篮曲和亲切的话语渐渐长大。忽然有一天,会说“妈妈、爸爸、吃、要”之类的话了,在亲朋惊喜的目光中和热情的鼓励下,话说得越来越完整,表达的意思越来越清晰,在不知不觉中,最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了。这期间并没有教师教,如果说有,那不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青海教育》2008,(3):63-63
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是立足于学生还是教师?毫无疑问,应该立足于学生,即学生学得是否主动、是否有效。换句话说,评价课堂教学的最直接也是最终的指向是看学生,而不是只看教学设计和教师的表现。如果教学设计十分新颖和精巧,教师表现淋漓尽致,可学生听得莫名其妙、云里雾里,那也不能算好课。反之,在教师看来,某个教学设计并不新颖,而学生看来,却是新颖的,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学得非常投入,这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力量     
特级教师黄瑞夷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曾谈到,上师范时,他受班主任的鼓励,为了考取艺术高校,把自己关进画室,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一度废寝忘食。四年下来,原本极好的眼力近视了,而且经常流鼻血,身体变得非常虚弱。当时,他自己对此毫不在乎,还在心里盘算着,哪一天考上了艺术系甚至成了画家,这一段经历里,就会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传奇可以与他人分享。比如。冬季里他早晨进画室,夜里两点多钟才回宿舍,这时才发现自己一周没有洗澡了,于是就在山区寒冷的冬夜洗着冷水澡……就这样,师范的四年中,他几乎将所有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到画家梦中,直到毕业三年后依然痴心不改。然而,绘画的技艺却并不见有大的长进。于是,他又四处求教。  相似文献   

5.
万能的复信     
《科学启蒙》2013,(6):56-56
弗兰西斯。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来访和来信,使他应接不暇,无法工作。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设计印制了一种“万能的复信”,信上说:“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赴宴作讲演,参加会议,赠送相片,充当证人,担任主席,为您治病,为您的事业效劳,充当编辑,接受采访,阅读您的文稿,写一本书,发表广播讲话,作一次报告,接受名誉地位,在电视中露面……”  相似文献   

6.
手镯的故事     
和朋友们坐很久的公车,去南锣鼓巷,吃饭。 扭着头和苏苏说话,瞥到对面靠窗坐着的男生正看向窗外。苏低头摆弄手机的时候,我看到他抱着书包睡着了,右侧的脸很沉静,头发极短,露出整个鬓角、下巴、后颈,白皙干净,左耳插着耳机,白色的。天色渐暗,他被包裹在一团暗的影子里,但还是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胳膊是胳膊,脸是脸,还有手上的那本书,线装的,很厚。  相似文献   

7.
《当代职校生》2007,(12):6-12
堂叔三十出头,头脑灵活,精力旺盛,在城里与别人合伙开了一家较大的汽修店。他十年前当过兵,在部队里学会驾驶和汽修,退伍之后,便一直从事汽修行业。堂叔说,他生活的乐趣不在于自己做老板,而在于对汽修技术的精益求精,在于把所遇到的故障一一排除,看到修好的汽车重新意气风发地奔驰在路上,是他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他名义上是老板,实际上却仍然在做员工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手     
童年的我们被呵护着,一双温柔白皙的手,带来无私的母爱。恍然间,那双手已经不再温柔了,甚至有些粗糙,但那双手依然给我们带来温暖。世界上有种最无私的爱,那就是母爱,无论沧海桑田,还是天涯海角,母爱永远难以割断。记忆深处的那一双手,总是母亲的手。  相似文献   

9.
蓝色的记忆     
青春似乎是一场空梦的过场,所有的时光,都会从指缝间流失,无声无息。可就是那些生涩的心悸,羞涩的心动,执著的信念,压抑的冲动,热烈冲动的告白。懵懂的失落,年少轻狂的放肆。成为了青春的记号,记得有人曾说过:我们成年后的大部分时光,都靠年轻时的回忆来打发。也许确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60年,万象生辉,沧桑巨变,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此时此刻,冷静思考,品成败,辨得失,给教育以实事求是的评价,恐怕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好庆祝。放眼大局,追忆过去,每个不带偏见的人都能见证: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教育同祖国一起腾飞,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是平凡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卖鱼的女人     
原因 《新读写》2012,(1):62-62
挤挤挨挨中的顾客,在遍贴白色瓷砖的浅水池中相中了一条鱼,手一指,卖鱼的女人就用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探入,悄悄接近,然后一把攥住那条鱼的颈腹部,狠狠地往水泥地面上砸去。任是多么活蹦乱跳的鱼,也略微摆动一两下尾鳍,就大张着嘴,躺着不动了—一昏厥了。她就提拎着那条鱼,过秤、收钱,然后走到案台边,刮鳞、剖腹、剔骨,最后把那些分解好的条块,斩切成寸段。麻利极了,也熟练极了。 日益火暴的生意,累人,也喜人。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水池有三个。游动在里面的分别有鲤鱼、草鱼和鲢鱼。每个水池边都放着一个氧气泵,一根皎皮管弯着脖颈伸进水池,直吐气泡。池中的鱼也就特别地精神抖擞,摆尾摇鳍,游过来游过去,激溅起朵朵水花。水池后面有两个案台。原先有一个是空着的,但后来她雇用了个黄皮寡瘦、老气横秋的帮手,站在旁边的案台后面,专门负责刮洗、宰切的事务。  相似文献   

12.
我的视线     
默默的一个回头,暖潮涌动,溢满眼眸。深深的一束目光,温柔动人,渗入心头。这一刻,一瞬间的安然,定格在永远,一秒钟的凝视,铭记在心头。  相似文献   

13.
经历六十多载的峥嵘岁月,中国,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道理很简单,因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担负着振兴教育,发展教育重任的庞大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个人认为,成功的教育除了要有正确先进的理论引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股非凡的“傻劲”,换句话说,要有一股无怨无悔的责任意识,壮心不已的激情魅力,热情洋溢的奉献情怀。  相似文献   

14.
叶采尘牵着我的小手走过那条弄堂的时候,我才九岁。如今,早已过了十八。我晃荡着新借来的言情小说对叶采尘说,你看,你看,人家都写了,十七岁之前没有恋爱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嘿,你小子,终于有不完整的地方了啊。从小,叶采尘就是我们所有孩子的榜样。每当我们趿拉着自己父母的拖鞋在四合院里鬼哭狼嚎的时候,那些长辈们就会坐在清幽的树下,扯着嗓子喊,你们快回来!看人家采尘怎么不像你们一样?再不回来,打断你们的狗腿儿!  相似文献   

15.
李开敏  张魏 《小学生》2010,(1):42-42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所以,我们要善于赞扬他人,而不要轻易地批评他人。几年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在对学生教育中,责难和赞美方法不同,效果也截然不一样。在我们真诚赞扬学生时,学生也会拿出他们的真诚,自然而然显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来。经常鼓励学生,赞美学生,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堂作为师生交流的舞台,应该充满活力,令无数学子向往。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沿袭着传统教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读写水平高而听说能力差,学生每天忙于死记硬背单词和句型,苦不堪言。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索:应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而不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7.
梅萍 《中国德育》2008,(4):94-94
人生的任何目标,都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在现实的各种可能性中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的结果。主体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为性,使目标得以确立并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个体确定的目标,应该是和谐的,多样的,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既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也与个人兴趣、爱好与追求相一致;既有长远、持久的目标,也有短期的实施计划;既包括人生规划,也包括精神充实、人格完善,即身心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垄上的“相遇”。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来了凡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正在踌躇的时候,带头的一头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队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相似文献   

19.
低成本、高质量的环境与材料,通俗的解释就是投入的成本低,甚至是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而环境与材料同样能充分发挥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要立足实际,不要追求高档豪华,切忌农村城市化,而要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废旧材料的可利用价值,变废为宝,使环境与材料在教育中显现更大的新功能、新玩法,高成效。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给予     
童县城 《教育文汇》2013,(16):24-24
人们常说,老师是学生生命中重要的引领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其实,学生也给予老师很多,从学生的身上,老师也能吸收不少为人为师的营养。从教第一年,我带高一语文。面对常“惹是生非”的学生,我有些无奈,渐渐变成了“不管教师”,只顾教自己的书,随学生怎么闹,心想把一年应付过去就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