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不同地理来源和个体水平的研究结果,筛选出107个西藏地方白菜型油菜品种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白菜型油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PCR扩增结果,计算遗传距离,对107份白菜型油菜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建立UPGMA系统树,并结合形态观察结果,对白菜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分类研究,将其分为三大类,11小类,并论述了各类的品种组成及其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2份来自西藏不同地区的白菜型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聚类法可将22份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品种的地域性同聚类结果无密切相关性;10对SSR引物在22份供试材料中共获得50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45条是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0%,平均每对SSR引物检测出5条带,4.5条带为多态性;琼吉与扎囊野油菜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相似系数为0.51;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3.
西藏白菜型油菜资源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调查搜集获得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327个,其中南方油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var.oleifera)304份,北方小油菜(B.campestris L.)23份,发现西藏白菜型油菜的表型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远远超出以往文献记述,并讨论了白菜型油菜的种质资源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西藏油菜品种资源特征特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藏各地(市)搜集的526份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植株形态特征、植株高度,分枝习性,叶片形状,花瓣类型、种子颜色、大小,角果爆烈习性观察研究,可分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野生型,其中,白菜类型占试验材料的658%,芥菜类型占21.9%,甘蓝类型占11.5%,野生类型占0.8%,按生育期,各类型分早、中、晚熟品种,种植的白菜型品种中熟种占83.5%,芥菜类型品种中熟种上47.6%,晚熟种占48.4%,甘蓝类型属晚熟品种,野生类型为极晚熟品种,西藏的油菜中熟性是典型的生态特点,是长期适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和耕作制度而形成的,同时,分析了一些有育种价值的珍遗特性,产量性状,品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都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发现中利用西藏油菜含油量高,角果长,籽粒多,籽粒颜色,对寒、旱、瘠的抗性高度适应等独特必状,对品种改良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西藏油菜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对原产西藏的107个白菜型品种、50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随同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重建了西藏油菜的系统发生树。RAPD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白菜型油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指数,位于0.8063-0.9817之间,平均值为0.9467,芥菜型油菜具有相对较低的相似性指数,位于0.5912-0.9888之间,平均值为0.9566;白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0.0174-0.2153,平均值为0.05718,芥菜型油菜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113-0.5256,平均值为0.04468,无呈现出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大,遗传变异丰富的特点。并根据RAPD分析和实地考察结果,提出西藏高原是我国油菜起源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西藏油菜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田间试验,用Shannon-Winener,Greerberg多样性指数和Pielal均匀度指数分析了西藏油菜的品种,表型,生境,垂直分布,地理分布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西藏油菜的品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较高,但不同生境,不同垂直高度及不同的地理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海拔3500-4200米的西藏中西部地区集中了西藏93.81%的油菜品种,在海拔3500米以下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品种数量渐趋增多,在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品种数量逐渐减少,表现出西藏油菜品种丰富的多样性和相对集中性,同时,提出西藏中西部地可能是我国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起源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西藏芥菜型油菜抗旱性育种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本研究试种了引自印度的9份芥菜型油菜,并对其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通过对9份印度芥菜型油菜叶片抗旱性数据与对照品种叶片数据的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出三个抗旱性比较强的品种:JM018、J0009、Kranti。  相似文献   

8.
对2005、2006两年度,西藏的11个油菜品种(品系)进行两年的区试比较试验,综合分析品种在林芝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丰产性。结果表明,11个油菜品种中,单株实际产量最高的是山南农科所提供的甘蓝型油菜品种96014-2,(10.4g),其次是94081-1(9.2g),96014-2产量最高,与994031-2、青油46号、藏油3号(对照品种)、蜀8号差异达到极显著;芥菜型油菜品种94081-1、90(12)-4,产量都超过品种年河1号,两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丰产性表现也较突出。据两年的观察比较,自治区农科所提供的蜀油8号的适应性及丰产性最差;两年的试验结果还表明,白菜型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平均约为95天,芥菜型油菜为96天左右,甘蓝型油菜最长,为104天。  相似文献   

9.
选用314份西藏白菜型油有,对基叶形状、苔茎叶抱茎状,萼片宽度,花瓣类型,种子大小、子粒颜色等型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西藏白菜型油菜的表型性状分化类型丰富多样,已超出以往文献的记述。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印度芥菜型抗寒性油菜在西藏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抗寒性评价,以期能为西藏芥菜型油菜抗寒性育种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从而对引自印度的11份芥菜型油菜和1份西藏当地芥菜型油菜(对照)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11份材料与西藏当地油菜做对比,得出各材料对低温的适应性能表现出一定差异,虽然总体上都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各生理生化指标所反映的结果不尽一致。对亩产量在175kg以上的材料,以单一指标所反映抗寒特性频率排序,发现抗寒性最强是RM-110,其次为RK-05-1和PRB-2004,再次为JMWR-941,最弱的是RH-9902。  相似文献   

11.
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9份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含油量、芥酸、硫代葡萄糖甙和油酸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平均含油量44.49%,明显高于周边省份和我国油菜种子平均含油量;削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平均硫代葡萄糖甙含量48.95μmol/g,芥酸含量20.75%,油酸含量为10.79%,均低于周边省份种子硫代葡萄糖甙、芥酸和油酸含量;2)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无论在水平分布上,还是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其中:优异品质的种质资源在水平分布上,主要集中在28-31°N×89-93°E之间;在垂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海拔3550~4000m之间;3)发现了6份含油量50%以上的野生油菜种质资源,5份低硫代葡萄糖甙的种质资源,3份低芥酸材料,1份油酸含量接近50%的高油酸材料,为油菜生产和育种提供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西藏油菜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⑴播种到出苗;⑵出苗到现蕾;⑶现蕾到初花;⑷初花到终花;⑸终花到成熟。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了春油菜生育期与各生育阶段的关系,发现了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生育期主要受出苗到现蕾阶段天数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西藏春油菜生育期的分布规律,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生育期缩短。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从昌都地区各县引进11份褐籽油菜在林芝市巴宜区进行适应性种植研究,分析了这11份参试材料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之间的差异,并对角果性状与产量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最短的为洛隆小油菜(88d),最长的为类乌齐油菜(117d);经济性状分析表明,类乌齐油菜的各项指标均表现为较好,其产量达到了1035.9kg/hm~2;在角果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产量与果喙长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角果性状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西藏芥菜型油菜品种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调查与搜索集获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101份,其中大叶芥油菜(Brassica juncea coss)46例份,细叶芥油菜(B.juncea var.gracilis)55份,发现西藏芥菜型油菜的表型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远远超出以往文献记述,并讨论了芥菜型油菜的种质资源特点,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青海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1)青海是我国北方春油菜主产区。主要以白菜型油菜为主,在全省20万公顷油菜种植面积中,白菜型油菜面积为14.7万公顷左右,其次是甘蓝型油菜,面积为5.3万公顷左右。总播种面积占我国北方春油菜面积的30%左右。我省白菜型油菜主要种植在海拔2700米以上山旱农区和高寒旱作农区,甘蓝型油菜主要分布在2600米以下川水地区和柴达木绿洲灌区。 (2)青海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特早熟型和早熟型油菜种质资源富集区。我省的油菜具有生育期短、抗逆性好的优…  相似文献   

16.
以41份育成烤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种质在皖南地区的农艺性状与烟叶产量产值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烤烟品种(系)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在叶部及茎围上的变异程度已经相对较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产值均与节距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围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节距和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茎围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19、0.385和-0.549,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06、0.515和-0.511。产值与叶数和节距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围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0.478和-0.625,且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62、0.434和-0.409。结合皖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本研究认为,皖南烟区在选择烟草品种时可考虑节距稍大,打顶后的株高、茎围和腰叶长度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基因型和环境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种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在7个不同地点的实验材料,分析了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对棉籽种仁率、短绒率、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等7个主要种子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效应对于所分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的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根据种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每个品种都有适宜其种植的地区.不同地点种子品质性状的表现不尽相同,同一地点不同性状之间的表现也不一致.因此,基因型和环境效应分析中应注重品种的综合表现,育种改良时应考虑其品质性状在育种目标中的权重进行品质改良和综合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棉籽短绒率与棉仁中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但与种仁油分含量和棉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利用引进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以区外1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其物候期进行了测定,同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1和B4的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可作为适宜西藏高海拔区甘蓝型油菜育种利用的优异亲本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9.
西藏油菜种质资源的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田间定株鉴定,分析了西藏原产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的抗病性,抗虫性,抗寒性,抗旱性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为今后搞好油菜的抗逆性衣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吉西肥是分布在我国西藏的一种十字花科油料作物,本文通过吉西肥细胞水平研究,并结合植株形态观察,发现吉西肥的染色体数的2n=24,与油菜栽培种不同(白菜型油菜2n=20,芥菜型油菜2n=36,甘兰型油菜2n=38);吉西肥与白芥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不同,由此推断,吉西肥既不属于白菜油菜,又区别于芥菜型油菜,可能属于芸苔族中的白芥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