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岱年先生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或"国学大师"),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哲学的"大师",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开创了"综合创新"之路:他主张逻辑是西方形式逻辑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西方逻辑、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而他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综合型"的逻辑观的基础上,他提出通过对西方逻辑和逻辑分析法的引进,而能合理地运用西方的"逻辑解析法"(概念分析法和问题分析法)于中国哲学的概念化、范畴化和系统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建立了中国哲学之固有的义理体系。但他的哲学方法论并没有把西方的"逻辑解析法"当成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而又能在中国哲学实现"逻辑化"、范畴化和理性化的同时,也在本质上保有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如名辩学)的本土特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与现代新儒学在哲学方法论上推崇直觉方法不同,马克思主义者更重视辩证法而拒斥直觉方法。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直觉方法的相关论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艾思奇笼统地以理智来排斥直觉方法,到张岱年以逻辑分析法与辩证法拒斥形上直觉,再到张申府试图在辩证法的范围内调和逻辑分析法与直觉方法,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直觉方法的认识在逐步转向深入。通过对他们的相关思想做一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此一时期对于直觉方法理解的逻辑历程,亦可进而在哲学方法观的层面检视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3.
机械论范式对自然的“客观辩证法”的反动决定了“绝对知识”的相对性和科学视野的狭隘性,进而决定了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背离;因此,要使自然科学摆脱“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使之朝向“人性化”与“绿色化”的方向生成,就必须从根本上或源头上扬弃机械论范式,转向有机论范式,也就是要实现恩格斯所谓的“科学的哲学化”或科学的“理论思维”化;其方法论进路有两条:一是彰显古希腊哲学中的素朴的有机论,二是颠倒黑格尔“颠倒的辩证法”。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对当今自然科学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密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自觉既是思政课之需,也是辩证法之要,善于以辩证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哲学辩思中审视和厘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逻辑,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擎画和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进路,不仅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然之义,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然之道。  相似文献   

5.
否定辩证法与"星丛":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及其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的辩证法集中体现了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其具体表现之一是阿多诺从“总体性”社会出发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反思。阿多诺不仅张扬着批判反思精神,同时他提供了使这一精神实现的方法——“星丛”式思维方式。“星丛”式思维内含于否定的辩证法之中,又不完全等同于否定的辩证法。在解除“概念”的封闭性方面,“星丛”式思维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哲学方法论的贡献,首先就表现在对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强调,但在一般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也存在着忽视形式逻辑、理性直觉的缺陷,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在张申府、张岱年和冯契的哲学探索中,上述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  相似文献   

7.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本体,也是通过主体的心性修养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或境界。“道”不是实体,不可言说,不可分析,只能诉诸于主体的心性直觉。通过对“道”的直觉思维来把握和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上追求,是中国传统哲学通往形上境界的特有门径和思维特质,而这种思维特质的形成,正与肇端于先秦时期的“言意之辨”有着深刻的关联。可以说“言意之辨”既是这种超越而内在的直觉思维形成的深层原因,也是其成为传统和特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8.
《庄子》“体道”在思维方式上运用直觉思维、意象思维等具体思维方法,强调主这合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使其与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创造等审美心理活动具有了同构性。“体道”不仅奠定了民族审美心理的哲学基础,而且直接孕育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和理论。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方法论在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通过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哲学进行解释,并将中国哲学生命体证的方法同西方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对新理学方法的求证,提出了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哲学方法论。正的方法就是对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运用概念思维去把握世界;负的方法则是通过直觉与体认去把握世界。这两种方法结合才是他所认为的哲学研究方法。冯友兰的哲学方法并不相互矛盾,而是一个从正到负的过程,负的方法不仅仅是对正的方法的补充,也是哲学方法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哲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儒家化哲学是儒家学从哲学视域表达和阐发化问题的思想体系。本认为,儒家化哲学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依据。“礼崩乐坏”的历史化危机和社会价值断裂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轴心期”中国“哲学的突破”是其产生的哲学认识前提,化的范畴化和“天人合一”与“中庸”化方法论的提出则是其诞生的基本标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儒学便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化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1.
思维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给建构思维辩症法哲学体系创造了十分重要有利的条件。作为哲学意义上的思维辩证法,既应该研究作为客体的思维,也应该研究作为主体的思维。在思维辩证法的体系中就应该包括思维辩证观和辩证思维论两大部分的内容。只有这样,思维辩证法才有可能与自然辩证法和社会辩证法形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12.
邵鹏 《天中学刊》2005,20(4):44-47
汤因比思想的“文明形态史观”开创了宏观综合治史之先河,标志着“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系统化和终结。该理论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也存在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文明”比较方法本身固有弱点,推崇直觉分析法中具有反理性主义因素,方法论上和“超人”理论包含有唯心主义的因素。其中包含的使命感值得学者反思并致力于行动。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美学》的主要价值在哪里?我认为,《美学》以至整个黑格尔哲学的最大价值应是方法论方面的价值,也就是黑格尔富于革命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方式的价值。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辩证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功绩在于“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当然,在哲学和美学中全面地有意识地运用辩证法并使其显示出巨大威力者,正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顶峰——黑格尔。《美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辩证法在其中闪耀着难以泯灭的光辉。而这正是我们应该拿来启迪我们灵智、滋养我们思维之树的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直觉思维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把“直觉”概念从哲学、艺术中抽取出来,放在人的一般认识思维活动乃至各种创造过程中加以讨论,把直觉思维看做是从事实到理论,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跃迁”或“突变”的一种思维方式,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直觉思维的心理机制1.直觉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不仅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于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它为任何一个正常的个体所具有,而非少数天才人物所独占。直觉思维所具有的这一普遍性特点,不但为直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的《新理学》试图以西方哲学的方式“接着讲”,发展中国本土固有的文化思想系统——宋明理学,使中国思想成为符合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哲学。他采取的方式是抹平中西方思想系统的差别,将理学视为哲学,认为需要加以区别分判的仅是科学与哲学两个学科间的差异。但是他构建的新体系由于将科学与哲学的距离拉得过近,而有将人生观科学化、将存在论知识论化的倾向,从而陷入定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包括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四个部分。可是在旧哲学里,他们把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看成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例如在康德那里,他把“本体论”称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彼岸”。他把存在的规律和思维规律相割裂。在黑格尔那里,把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都统一于逻辑学中,把现实的事物、运动和规律都归结为“绝对观念”的发展。建立了唯心主义的体系,它是本末  相似文献   

17.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哲学的根本特征。传统哲学教科书未能真正理解和传达出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本质,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历史观的统一,当成是四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共性,而不是同一理论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哲学中,它们对实践之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意义,理解的差别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本义的深入探究揭示出,马克思的新哲学从其根本特征看就是实践哲学,它既是马克思的世界观、方法论,又是马克思的辩证法、历史观,同时也是马克思怎样认识人、人的社会和人的世界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新哲学,是标志西方哲学意识发展中现代实践转向的实践哲学。实践辩证法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辩证法属性和功能,它是马克思首创的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辩证法。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辩证法的根本思维方式。它是辩证法发展史中思维方式的划时代变革,具有深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张君劢的合作化思想贯穿于他全部的现代化构想,是实现他经济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修正的民主政治”、化现代化新儒学的必经道路,也体现了他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关怀。他的合作主义有地域移植的化默契,是化选择理念与化实用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