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明清徽州家谱的发达与徽商的参与密切相关。徽商参与家谱编修,一是利用家谱列传使自己名垂后代的内在精神追求得到实现;二是利用编修家谱团结族众、减少恶性竞争,将家谱作为经营手段之一;三是利用家谱编修确定商籍,保证徽商子弟顺利参加科举考试。徽商参与家谱编修的行为促进明清徽州修谱的发达,也使徽州家谱鲜明地体现了重商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徽州古街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F0002-F0002
古徽州是徽商故里,千百年来徽州本土商业活动的繁荣,徽州城镇和古村落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遍布徽州城乡各具特色的徽州古街。徽州古街是古徽州经济活跃突出表现的载体,是徽商由家乡走向全国的起点,是徽商在徽州本土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徽商精神是徽州商人在数百年的经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把徽商比作“徽骆驼”,是对徽州商帮的形象概括,集中反映了徽商的整体品格。季宇立足于徽州本土创作的三部徽商小说《新安家族》《徽商》《当铺》,在书写商界传奇中将真实历史融入虚构场景之中,勘测和开掘复杂的人性,塑造了一批饱满且迥异的徽商形象,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徽州建筑的特色不仅是徽州文化和经济繁荣的表现,也体现着徽州风俗习惯的特色,徽商妇的生存状态和徽州建筑特色有密切的关系,从徽州建筑特点探究徽商妇的高尚品德和生存状态,对了解研究徽商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7.
徽州及徽商活动地区是当年太平军与清兵争夺的地区,长期战乱造成了徽商的一蹶不振及徽州文化的衰落,论实质徽商文化与徽骆驼精神是徽州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商品和市场乃至地理环境不是徽商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徽州文化在徽商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徽商的成功铸就了徽州文化的辉煌。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徽商衰落的内在因素。经济与文化互动是徽商兴衰的一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形成独特风格建筑体系的条件,即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理环境,与徽商同步发展的徽州建筑队伍、徽商的雄厚经济势力,以及徽州与皖南的建筑规制、模式、手法、渊源、志书文献记载,徽商活动的舞台等的分析,说明徽州民居身世不可能源于东阳。  相似文献   

10.
徽商的形成     
徽州商人是指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徽商是指徽州商帮,两者是有区别的。徽商作为一种松散的商人帮伙,形成于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  相似文献   

11.
清后期徽州刻书业的衰落表现在:徽州官刻的式微、徽州本土私刻的衰微以及外埠徽州私刻的衰变.清后期徽商的衰落,造成了徽州刻书业发展的窘境,使徽州官刻、私刻以及刻工失去了资金支撑.  相似文献   

12.
徽州绅商早在明清时期已经形成,这是商、绅合流的产物。徽商通过捐纳或捐输等途径转变为绅商,并由此在地方获得权威和民众认可,而近代的绅商,往往借助商会等组织提升自己的权威。徽州绅商推动了明清徽州士绅社会的建构,特殊的绅商身份也有助于商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这一特殊的身份又强化了徽商的封建性,从而阻碍了徽商向近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论徽商经营文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徽商是一支儒商,文化品位较高,是其他商帮难以比拟的。徽商之被称为“徽骆驼”,这与受儒家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在徽商的经营观念中,主要有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名牌观念、信誉观念、法律观念、途程观念。这些大多与经商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徽商的社交文化是“立体”的,即上自天子,下至村夫,都与之相交;同时,又是“全方位”的,即与士农工贾均相与往还。徽商店堂文化既是为招徕顾客,又是为告诫店内成员。  相似文献   

14.
“无徽不成镇”是对历史上徽商辉煌的形象诠释,创造这一辉煌的是徽商对儒家思想理念的践行和高超的经营艺术,它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徽商研究: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近六十年来徽商研究的状况,综述了有关徽商起源、徽商资本积累、徽商的特色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徽商研究应该大力发掘新材料,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主动服务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明清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状况及原因。明清时期徽州绅商积极投资于徽州水利,促进了粮食生产。徽州绅商投资徽州水利的原因有:政府的倡捐,徽州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儒商的仁义观念,徽人强烈的宗族意识。徽州绅商在家乡农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徽商兴衰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徽文化对徽商兴衰的巨大影响。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选择地弘扬"徽商精神",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商界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8.
徽商道德瑕疵是徽商道德一个重要衍生物,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从内在层面制约和阻碍了徽商作为一个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浓厚的封建等级色彩、思维的保守性、通过政治寻租等方式对于封建政权的依赖性以及经营模式上的传统性,这些内发因素产生了青蛙效应、连锁效应和木桶效应,在与以犹太商人和宁波商人集团为代表的新兴商事团体的博弈中逐渐式微,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面对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商事立法应当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注重道德与法律的衔接机制的建构、保护民族工商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和内外有别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