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6,(4):92-97
本研究以对比分析假说、语言迁移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选取朝阳县高中30名高一的学生为被试进行语音调查,旨在探究朝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发现,朝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既有负迁移的影响,也有正迁移的影响,但主要体现在负迁移方面。具体表现为:朝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语音[e]、[?]和[ai];用方言语音代替英语语音;用方言语音[ei]代替英语语音[i];用方言语音[v]代替英语[w]的发音。而方言母语语音的正迁移使得朝阳本地学生英语[v]的发音更地道一些。针对朝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在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必要对比普通话及方言音位和英语音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将重点放在困难音位上,以纠正方言区学生的发音错误,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和英语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英语语音习得的过程中,吴方言者往往会带有方言语音的特色,给英语语音的习得带来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近年来,虽然关于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吴方言内部语音特点的看法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吴语区语音的特点并非完全一致,因此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到更小的方言地域进行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语音学、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庄河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发音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表现。研究发现,庄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起有着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为:庄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元音[ai],用方言语音j[( )]代替英语[( )]和[dr],用方言语音q[( )]代替英语[( )]和[tr],用方言语音x[( )]代替英语[( )],用方言中的元音y[i]代替英语辅音[( )]和[r]。针对庄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不仅应该重视这两种语音系统的不同之处,更应该多进行实际练习,从而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湖州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如果以对比语音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着重从元音、辅音、声调等维度探讨湖州方言的语音体系对英语语音子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那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克服方言语音的负向迁移.习得准确的目标语语音系统,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湖北方言与英语语音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湖北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本文着重从元音、辅音、声调三个角度探讨湖北方言的语音体系对英语语音子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提出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克服方言语音的负向迁移,获得正确发音,提高语音教学质量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6.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受陇南方言影响,陇南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音问题。在归纳总结陇南方言发音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陇南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异同,对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探求陇南方言对该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并提出应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语音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等理论,以大连学生为被试,通过田野调查,探究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表现,并探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解决方言语音影响的途径。研究发现:大连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主要表现为负迁移,学生往往用方言母语中的音[e]代替英语标准音[ai],用方言中的[lei]代替英语[li],用[t]代替英语的[d],用[s]代替英语的[∫],用[i]代替英语的[r],用[t’]代替英语的[t∫],用[v]代替英语的[w]。而方言语音的正迁移使得大连学生的英语[v]的发音更地道。对此,在英语语音教学和习得时,应重视大连方言和英语两种语音系统的差异,以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勤 《考试周刊》2008,(17):146-148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促进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负迁移.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论述了泗阳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迁移作用.通过对泗阳方言与英语语言在语音语调方面进行对比,找出迁移的因素,尽量减少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泗阳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川黔方言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独面谈进行语音测试的方法,旨在从英语鼻辅音习得方面探讨方言对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影响,以发现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负迁移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受陇南方言影响,陇南方言区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发音问题。在归纳总结陇南方言发音特点的基础上,对比了陇南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异同,对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探求陇南方言对该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并提出应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do的对比分析假说(CAH),以商州方言为研究对象,在母语迁移的视角内研究它对该地区学生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商州方言语音特征的描述。进而将其与英语音段音位系统的对比。找出两种语音体系的异同,从而探究商州方言影响英语语音习得的表现方面。对方言中有助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起正迁移作用的语音。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方言中阻碍或干扰英语语音习得的起负迁移作用的语音,要通过对比。提高学生对语际差异及其影响作用的理性认识,从根本上避免或克服语音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存在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因此,汉语方言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存在迁移作用,包括声母、韵母和汉语相拼规律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本文以济南、成都和萍乡方言为例,比较了它们与英语之间不同的语音系统,探究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的表现,并提出改进英语语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二语语音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方言)对二语语音习得影响很大,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语音时会把母语中的音素、声调等迁移到二语当中。基于此,利用母语迁移理论,对不同方言背景下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元音感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在英语双元音学习中因母语干扰而形成了语音感知盲点,并据此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地方言与英语音系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尽快建构较稳定的二语音系。  相似文献   

14.
方言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习得具有负面的影响作用,正视这一问题,并且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克服方言对于标准的英语语音发音的弊端,培养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英语素养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本文以陕西方言为例,致力于通过研究解决陕西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方言作为最早习得的语言对其他语言的习得有不可避免的影响。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会产生消极影响,也就是负迁移。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四川学生常常受四川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导致发音不标准而形成英语听、说的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方言和英语语音体系的特点和四川方言对英语标准发音的负迁移,针对四川学生提出改善英语发音训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尤其是学习者自身的方言是语音习得的一大主要障碍。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理论支撑,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方言的语音特征及其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只有充分了解了河西地区方言与英语语音的具体差异,才会较大程度的改变该地区英语学习者的语音面貌。  相似文献   

17.
王欣 《海外英语》2014,(11):256+266
该文通过语音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葫芦岛口音对英语清塞音习得的影响,及造成影响的原因。研究发现:葫芦岛口音对英语清塞音的习得主要表现为负迁移,学生习惯用方音中相似的音代替英语语音,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发音。因此,在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葫芦岛口音与英语语音之间的差别,努力克服由方言语音造成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比较汉中方言与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并分析汉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所产生的负迁移,以及提出针对汉中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应对策略,以促使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克服方言的干扰,习得标准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9.
标准的英语发音和对英语语音的识别能力对英语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英语语音若基础薄弱,就会直接对日常英语交际和英语听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语音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很多因素会导致英语学习者事半功倍。这其中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方言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本文以河南方言为例,分析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造成的障碍和障碍形成的原因,同时对在英语语音教学中如何克服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迁移作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它有许多和普通话相同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迥然不同的地方.由于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客家学生在英语语音系统学习中往往存在各种偏误.本文从语言迁移理论着手,着重从辅音、元音、声调等角度探讨客家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