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桂芳 《甘肃教育》2007,(1X):55-5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好之”和“乐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个个既有诱导性又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对称》导人时,多媒体展示美丽的花园。并配合音乐:一只蜻蜓在花园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蝴蝶飞过来说:“蜻蜓姐姐,咱们可以做朋友吗?”蜻蜓说:“我是蜻蜓你是蝴蝶,你怎么称我姐姐,还要和我做朋友呢?”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俩其实就是一家子,不信就跟我去瞧一瞧,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哩”。(这时课件展示飞的过程,有美丽的孔雀,机灵的雀儿等)这样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揭示课题,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秦颖 《现代语文》2007,(6):96-9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规律创设情境,赋知识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如何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思品课的效率,我做了如下几点: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思品课有了浓厚的  相似文献   

4.
补翅膀     
蜘蛛姐姐看到蜻蜓在哭,问道:“蜻蜓姑娘,你干吗哭呀?” “我的翅膀坏了,不能飞啦。”蜻蜓又哭起来。 蜘蛛姐姐说:“我给你补吧!”蜘蛛姐姐吐出浓浓的胶液,很快把蜻蜓姑娘的翅膀补好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规律创设情境,赋知识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红蜻蜓     
我是一只蜻蜓,一只叫若若的蜻蜓。我必须是蜻蜓,否则闲闲会死去的。我去商店买了一只闹钟,为闲闲做完最后一顿早餐,还写了三封给闲闲的信。做完这些后,我变成了一只蜻蜓,一只能飞很高却不会说话的蜻蜓。我遵守诺言变成了蜻蜓,为了闲闲——我世界上唯一的亲人,我必须这么做——因为,闲闲是我唯一的妹妹。一我叫闲闲,是一个很爱哭的女孩。每次哭鼻子的时候,若若总 会刮刮我的鼻子说:“爱哭的女孩是很容易变丑的,你看看姐姐现在的样子。”说着,她就做个很 丑的鬼脸。有一次,我破涕为笑地说:“姐姐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因为你是我的妹…  相似文献   

7.
李静 《考试周刊》2014,(58):26-26
正亚里士多德曾说:"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能得到充分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那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何等的重要意义。利用电教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有利于  相似文献   

9.
韩琨 《现代语文》2009,(6):91-9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因为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情景设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静态的知识被学生动态化地吸收。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应如何创设教学的“情景”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燕子姐姐.(画面上飞出一只羽毛黑亮、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口衔课题<说说我的家>:"我是燕子姐姐,我想到你家去做客.做客前我想先了解一下你的家,可以吗?谁说得好,我就去谁家做客.")同学们,想和燕子姐姐交朋友吗?那就向燕子姐姐说说你的家吧!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能协调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愉快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在CAI教学环境下,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信息多元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对称图形”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出示课件:蜻蜓妹妹和蝴蝶姐姐...  相似文献   

13.
杨金花 《成才之路》2014,(23):20-20
正《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那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怎样生活化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低段的识字是比较枯燥的,而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根据文本,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以趣激情,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美的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内动力。那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的情境呢?一、运用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说”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 ,而在幼儿园 ,幼儿说话训练主要凭借有限的语言课教学 ,造成幼儿口语练习面窄和量不足。为了探索一条提高幼儿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尝试运用情境教学 ,按照“要说、能说、会说”逐步推进的方式 ,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一、创设幼儿有话要说的情境1.创设语境 ,重在激发兴趣。孔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 ,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为此 ,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语境。具体做法 :(1)开…  相似文献   

18.
这天清晨,天气格外晴朗,可一棵向日葵却很不开心,唉声叹气了一个上午。一只蝴蝶采完蜜,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这棵伤心的向日葵,便同情地问:“怎么了?向日葵小姐?”向日葵哭着说:“我很伤心。我想去快乐的蜻蜓王国,也想去快乐的风车世界,可我不会走也不能飞,怎么去呀?呜……”“别哭,别哭。我去过蜻蜓王国和风车世界,那里都很漂亮。我来讲给你听。蜻蜓王国里有一位可敬的蜻蜓国王,他总是把开心与子民分享,把悲伤独自承担……”蝴蝶安慰着向日葵。“可是,听你这样说,我更想去看看了。”向日葵耷拉着[皮忧郁地说。蝴蝶又热情地说:“你不用伤心,改…  相似文献   

19.
正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才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多方法,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和巧设问题等,都可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亦 在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教学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所谓兴趣教学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学生愉快、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