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让学生变厌烦上课为乐于上课,成为当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探究式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课程教学呢?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课堂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迫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或“少言堂”将会逐渐被淘汰。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去获取知识,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己去发现、探究,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为了让化学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3.
教师自古以来就担负着“传之以道,授之以渔”的任务,但作为学生如果一味地以教师所授之“渔”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便会失却自己的个性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者不应过多地把自己的所谓“方法”硬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之后,主动地去“找”,自己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探究学习的六个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的接受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经历,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句话,对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其中“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实践操作性,形成了体育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的一种“被动”教学模式。其中存在不足也是明显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思维常常受教师制约;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在讲、在做,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在执行教师的指令;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只有教师能把握,学生往往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发现?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探究发现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6.
“被动地接受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其中,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和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张贵清 《成才之路》2009,(14):23-23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例如,在教授Flash Mx软件时,为了能使学生对这个陌生的软件产生兴趣,我让同学们自己做“导演”,制作动画就是“导演”创作的“舞台剧”,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的阅读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自己去读或者自己真正思考的时间,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阅读,以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何谓任务驱动呢?任务驱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中,围绕任务展开学习,在主动探究思考中提升学习质量的一种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阅读课堂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由“接受”转为“探究”,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要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关注于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形成探索知识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己去探究无穷的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把教学的镜头和舞台给学生,站好自己的角色,是组织者,是导师,是发挥个人的智慧,设法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汲取知识充实自己,从而提升能力,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去质疑问难,同时教师也给他们设计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相互交流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促进探究的发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这样才能较好的克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死记硬背的消极学习状态。现在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它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相似文献   

13.
蔡定田 《湖南教育》2003,(13):31-32
小学科学课程,把课程性质确定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并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就决定了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逐步改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孤立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这三种学习方式的转变。1.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提出来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并非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学习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大多只能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齐步走”式的学习。这便是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在这种学…  相似文献   

14.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直接从老师或书本那儿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过来的知识,可能很快忘掉,难以成为自己的东西。”教师能否坚持这样的教学观,决定着他能否能真正地走进学生思维更深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1.腾出空间让学生主动追求成功。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假如教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学生表现欲锐减,创造性被扼杀,怎能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新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活动的程序,并做好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学生有了发展自我的空间,就会在有趣问题的引导下产生追求成功的愿望。2.主动探究,让学生获得成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教师要运用好教学的机智,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填一填、做一做…  相似文献   

16.
数学“质疑观”,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有目的地去挑战与质疑他人提出的观点和想法,能自觉地安排和组织好自己用已熟悉的知识去对新接触的内容提出质疑并展开主动思考与尝试摸索,从而去发现更多新的问题与提出更多新的想法.质疑是思维的指南针,是触发学生开启创新的导火线.只有当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独有的“质疑观”后,学生的学习才能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转入到主动去构思、主动去发掘、主动去探究的高效学习阶段,才能从逃避学习的状态转变到渴望学习、习惯学习及善于学习的深度学习领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去播撒质疑的种子,去启迪学生树立数学“质疑观”,让学生在不断地数学质疑中去收割创新的果实.  相似文献   

17.
“弹性教学与管理”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与以往我们所知“因材施教”有一定的相通性。但不同的是“因材施教”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主体是教师,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上不同手段。学生自己目的性不强,而弹性教育强调学生主动接受,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引导、压力与影响,使学生从自身到学生个体间产生一种学习的原动力与竞争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竞争式学习。  相似文献   

18.
王在勺 《考试周刊》2011,(90):50-50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与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课堂中教师一改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方式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以显现。然而在课堂教改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实效并不大,尤其是“探究”方式多流于形式,“探究”不知何时开展.从何处切人,学生会的知识,知道的问题也去探究,不仅多此一举。而且严重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更谈不上什么课堂效益。那么什么时间开展,从何处切人才是合适的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学观视“系统指导型”的课堂讲授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将知识和方法以直接陈述的形式详细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追求讲深讲透、清晰生动;学生满足于弄懂、记牢,在考试中能准确再现、机械搬用。在这里,听课被认为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中的“正餐”。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无需学生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用自己的思维去克服障碍,它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不利于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