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出神话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是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从单元整组教学的角度思考,整组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3.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根据单元主题和本课特点,我设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  相似文献   

4.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陆蠡是现代散文家,这一篇是他的代表作。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鉴赏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5.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于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和同事们经历了艰难的磨课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一丝不苟唯一融为一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赞叹惊奇议论的意思。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1课。 教学理念《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描写形象,如果仅仅在理解课文内容、情节上下功夫显然是不行的。依据本文特点及语文教学当以发展学生语言为己任的学科目标,本设计采取以语言带动内容的总体策略,强化语言形式与内容的感悟,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注重情境朗读、想象说写和情感体验,努力实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9.
<正>神话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无论是逐日的夸父,还是射下太阳的后羿,都是为了整个民族在奋斗,故神话的推广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语文教学在关注内容的同时更应担负起关注人文关怀的重任。一、从教材中窥探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1.精准定位教材中的神话故事统观统编本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及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多次出现神话故事,且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教学用书和许多参考资料均将本课的目标定位在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和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上。然而,我在反复研读文本时,文末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一句中的"思乡"二字让我  相似文献   

12.
《将相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一篇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弄清课文的来龙去脉和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本课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通过感悟文中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品质直至对人物正确评价,充分理解“和为贵”的思想基础是本课教学要实现的又一重要目标。因此,本课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设计:  相似文献   

13.
唐玲 《广西教育》2005,(7A):47-49
【总评】2004年5月全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北海市举行,唐玲老师执教《四季脚步》一课参赛荣获一等奖。本课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借一年级学生授课。唐老师执教本课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刻悠久的神话给予学生远古而来的精神滋养,充分体现以文化人的立意。单元整体意识下的神话教学如何优化改进?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为例,从神话单元整体设计、分课时教学与教学转向三个层面,探索神话单元学习与文化传承相融共生的新路径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本文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重要一课。教师在新课改和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重构教材,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堂的两种价值取向,我们更要谁?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会呈现不同的课型。目前有两种教学价值取向的课堂,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去理性思考。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为例,在教学取向上作讨论,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以听说读写来读课文——读懂为取向我听过不少节关于《秋天的雨》这篇选文的公开课或示范课。教学中,老师围绕着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初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是继第二册《社戏》后的第二篇鲁迅小说,本课教材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来看,应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中,本课教材应完成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教材和在本单元中鲁迅的另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所反映出来的共同的反封建的主题,以及理解和掌握它和本单元中另一篇讲读课文《有的人》所采用的相同的对比写作手法。针对以上分析,设计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母鸡》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传统教材。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结合教材内容及教学实践,就本课教学做如下设想,愿与大家探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章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熟悉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了解课文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