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感恩意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90后"一代,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活动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与其自身性格、当下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解读,我们也可以看到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感恩意识是近年来社会舆论中谈论比较多的一个内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问题也时时引起社会议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对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有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来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十分薄弱。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部分青少年的心态都较为叛逆,好胜心和自我意识也比较强,这些心态特征使得他们在感恩意识方面较为短缺。受经济发展、应试教育、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当前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据此提出了感恩教育实施策略,包括将感恩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多举办一些感恩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原因,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龚顺梅 《考试周刊》2011,(58):236-237
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对所拥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通过多年的实践,作者总结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有益经验:以身作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加强家固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超 《教育探索》2006,(10):106-107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某方面道德素质难免有欠缺,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感恩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此从感恩的涵义入手,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对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赢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快乐生活的基本情感,针对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比较淡薄,有必要通过多方教育和策略,帮助孩子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积极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黄洁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103-105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部分贫困生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经济资助,但同时在贫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文章分别从个人、家庭、高校和社会方面分析造成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高校要通过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关怀、宣传感恩文化、打造感恩教育平台、改善贫困生资助工作、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来促进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境界和素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高校应通过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等几个途径,强化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意识,提升他们做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袁娅玲 《考试周刊》2007,1(52):127-12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人生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的心使人感动。新时期的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知恩图报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情感和行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社会背景的,也有教育上的。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多种多样,主要是在德育课程中增加感恩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增加感恩教育元素。  相似文献   

15.
感恩意识及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蕴涵了丰富的感恩资源:孝为报父母恩,忠为报君报国恩,信为报友恩,义为报天下恩。感恩意识在当今许多人尤其是在学生中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感恩意识的缺失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优秀传统文化被遗弃的结果。现代社会需要感恩,但不能把感恩意识扩大化。当前的感恩教育应基于三个层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人类应当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人应该有相互感恩之心;在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不同的主体应有不同的感恩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加强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遗漏的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文章对当前高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状、危害及加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对当前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中学生不知感恩,不会感恩,感恩意识的缺乏,这些都让人们深感忧虑。坚持感恩教育,使中学生在增长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拥有一份感恩情怀。本文从具体事例入手,对感思缺失的原因和实施感恩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由于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公民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并向学生身上蔓延,使小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培育"感恩文化",以净化与熏陶他们的心灵世界,端正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何使他们心存爱心、孝心与感恩之心,学会共处、学会宽容等,成了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大学生不可缺乏的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人的本质属性,是协调社会关系的坐标,是一种做人的责任.然而,作为即将成才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随处可见,并已造成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如何给他们补上“感恩“这一课,已成为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相互尊重、愉悦自我、人际和谐。我们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情感,高效地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