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的《中小学生守则》像真理,放到全世界都通用,太‘高、大、上’。"今年,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作为委员提案"聚焦《中小学生守则》"。她认为《中小学生守则》应易行。(2014年3月9日《光明日报》)《中小学生守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行为习惯、规则意识等的养成都离不开《中小学生守则》的指导。但当真理性质的话语充盈在《中小学生守则》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是否还能对中小学生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一直以来,《中小学  相似文献   

2.
微言     
正8月1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守则》")。新《守则》以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基础合并而成,由过去的70条共2000余字精简为300多字的9条准则,包括"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继颁布和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再次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改变学校德育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令人忧虑的是,类似的"意见""纲要""行动计划""守则"是否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客观地说,"德育是首位""德育是灵魂""德育是根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很多机构、部门、学校以及教育者个人从"德育原则、目标、内容、  相似文献   

4.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14,(15):60-61
正近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守则》增加了一条:勇于发表见解。在学生守则中鼓励学生"说出来",在我国没有前例。概括起来,这一新规定在两个方面具有超越意义。其一,超越了长期以来确定下来的常规性要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常规性要求并未过时,但止于这些显然不够。"勇于发表见解"显然有了超越,它指向了学生的思维、思想和勇气。其二,超越了一以贯之的规范性要求。中小学生需要规范,但单是规范是不行的,学生还需要抑或说更需要解放。"勇于发表见解"指向了学生个性解放,指向了学生的创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5.
要想使德育取得实效,就必须让孩子作为德育的主体参与到道德体验中去,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在进一步落实和推进新《中小学生守则》、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过程中,我校尝试着让德育回归生活。具体采取了以下两个举措——(一)摄像机进入校园——小举措大效果随机拍摄师生的在校生活,如上学、早操、课堂、课间活动、放学、学校清洁卫生……在“红领巾  相似文献   

6.
正当亿万中小学生生气勃勃地迈进新学年之际,《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颁布了。这两个《守则》是在认真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生的实际,广泛征求意见重新制订的。《守则》是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贯彻实施《守则》,是我国两亿多中小学生的一件大事。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制订和颁布《守则》,是对学生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建立革命校风的重大措施。古今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相继颁布和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再次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改变德育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令人忧虑的是,类似的"意见""纲要""大纲""规程""规范""行动计划""守则"是否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标。曾几何时,"德育是首位""德育是灵魂""德育是根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很多机构、部门、学校以及教育者个人从"德育原则、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并提出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德育新模式、新途  相似文献   

8.
《今日教育》2016,(4):2
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举措。为营造"学、用《守则》"的良好氛围,挖掘、推广创新经验和先进样本,《今日教育》将开辟"学、用《守则》在行动"专栏.开展系列宣传。具体事宜如下:1.落细、落小、落实《守则》的理论探讨;2.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贯彻落实《守则》的长效机制探索;3.中小学校、教师利用校园文化、常规管理、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家校共育六大载体,组织学生学、用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文件还是法律文件?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统称《守则》)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中国的学生《守则》,是一个教育文件;而美国的学生《守则》,更明显地为一个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10.
速览     
正《中小学生守则》修订已经启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透露,被专家和家长批判为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被删除。(摘自海都网2013年9月17日)新疆:义务教育阶段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家访制度,用真  相似文献   

11.
正当亿万中小学生生气勃勃地迈进新学年之际,《中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和《小学生守则》(试行草案)颁布了。这两个《守则》是在认真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中小学生的实际,广泛征求意见重新制订的。《守则》是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贯彻实施《守则》,是我国两亿多中小学生的一件大事。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教育部重新修订了《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36条中明确提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 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从中同学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那么,学校和学生时上网是怎么看的呢? 最近,记者专门到部分学校作了一次深入采访。  相似文献   

13.
统编教材采取双线编排体系,在强化人文精神渗透的同时,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时,教师通过与教材对话,扣准"明""暗"要素;通过与要素对话,设计"统""分"活动;通过与活动对话,彰显"师""生"地位。这样教学,将语文要素落实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助力课堂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1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唐山市古冶区教育局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主线,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激活载体,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创造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中小学生守则,中美两国各有不同。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侧重、培养目标及语言表述四个层面分析中美《中小学生守则》,以期加深人们对中美教育差异的认识,并能从中汲取有利于完善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之处。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依然有些不完善,不少内容依然引起人们争议,但我们能看到的是,这一次,《中小学生守则》在修改中,完成了从"拽着孩子跑"到"引着孩子走",从指导"圣人"到引导"普通人"的科学巨变。"道出其口,淡乎其无味。"有人说,真正的道是朴素平淡简单的,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是那些看似很平常的,就像不屑上守则的"不随地吐痰""过马路看红绿灯"等,而不是爱国爱民的大道理!  相似文献   

17.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守则》),将原版《中小学生守则》和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两个《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了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引入新时代词汇,也随之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守则》在指导和规范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看,我国学术界对《中小学生守则》的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认为,从学理上探究中美两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差异,对我国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自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以来,影响了一代人。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2004年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均简称《守则》《规范》)合二为一。◎"终于不再像领导发言"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本次修订,舆论对此热情高涨。据统计,  相似文献   

20.
1955年第一版《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公布已经过去60年,历经5次修订之后,2014年8月,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较之2004年版本,有大幅度改动.不仅取消了有辅助功能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从结构到文本,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新.《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体现了国家权力意志的变化.文章试图对2004年和2014年两版守则文本进行结构和符号分析,探讨《中小学生守则》背后蕴含的“权力-知识”关系.文章选取“爱国”、“法治”、“集体”和“不”4个典型文本符号,对《中小学生守则》的实然和应然状态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情感建立过程中,需要从作用于身体的具体行为出发,以道德养成为桥梁,才能达到情感层面的规训.第二,新版守则中对“规则意识”、“法治意识”养成的具体行为过于抽象.第三,“集体”在新版守则中的消弭,体现了权力意志对知识的调控.第四,从“不准”到“勇于”,符号表达上的变化,体现了规训方式逐步温和的趋势.《中小学生守则》作为一种权力技术,在作用于身体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中,因为权力意志的流动,符号的变化也使得学生德性和知识发生转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