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因此,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先生的一句话深深震撼着我: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的我,在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把这句话的含义真正落实呢?下面就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而非"虚构化""学校的教育必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在组织管理与开展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老先生在他的很多文章中提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观点。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77):108-109
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进行国民生命审美意识的培养,只有将人类的关注点从对"外"的掠夺转向对"内"的审视和修正,将教育的关注点从"教技能"转向"教做人",将审美教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上,让生命教育成为国民的集体意识,让中国国学蕴涵的生生不息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才能真正认识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必定以教育文化振兴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把传统的"要我学"被动教育模式转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教育模式,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建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师生的教与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管学生服的家长式教育,而是民主平等、交流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乐于教、善于教,学生爱于学、勤于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真正具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发展起来。新课程的理念非常重视"问题教育"。"问题教育"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0.
“常省吾身”,就是要经常反省、反思我们的教学.“省”就是反思,“身”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教材的理解等.生物学科在初中阶段容易被“边缘化”,而在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学生明天“会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常省吾身”,不断改进,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知识、技能,会学、会用,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教育才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丰艳军 《中国教师》2009,(Z2):346-347
进入新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在推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学生个人自我管理活动与班级自我管理活动,才能真正地体现既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真正做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想借用到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做到:管是为了不管。我想,自我管理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提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叶老教育思想的核心。而做到终身学习的前提,就是要求学习者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要从烟海般的读物以及瞬息万变的信息之中,迅速获取和运用所需信息,继承和发展前人科研成果,关键之一也就是要"会学习"。从积极意义来说,课堂"教学"正是为了课外"自学","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备好课和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引导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前提。本文就备课中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贾剑峰 《教书育人》2011,(20):31-33
教为了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最终是让你知道如何学习,达到不用教自己就能自学的目的。"既然,教是为了不教,教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学,而学生又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因此,教与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结伴前行的。但反思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说明了"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学习教学就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自我教育就是学生忘了在学校所学习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是指学生通过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主要是达到两个目标,即"生活教育"和"学习教育"。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应该把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自我教育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以达到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教育的制高点——自我教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教育能力,如何成功塑造为由他律转为自律呢?  相似文献   

17.
马海峰 《甘肃教育》2014,(17):80-80
正"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进而发现知识,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转变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一切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8.
品读     
<正>教育学是人学,教育学人更需要真诚。只有怀抱真诚的人,才能发现教育的真相,才能通达教育的真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在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和教师说道:第一,当你获得了教育学学位,不要太自大,我们只懂了点教育学,而不是懂得了真正的教育。第二,我们只学了点关于教书而不是育人的学问。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第三,我们学的是"教人",其实还要我们"教己"。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唯一的路径是在教别人的过程中实现教自己,即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优势扩大化教育"是我校提出的教育战略思想,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是为了使每个学生淋漓尽致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优势为突破口,全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校多年坚持特色教育,尽最大努力不  相似文献   

20.
<正>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它不仅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有可行的教学方式。简单、根本、开放的前置作业实现了"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后到"不教而教"的目标,小组研讨、全班交流、生生间的质疑、补充,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近两年的生本实验中,在一次次的听课、磨课中发现,老师们在生本课堂中存在着三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