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编辑部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他还一口气说了11个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2.
平保兴 《寻根》2014,(1):26-31
对我国读者来说,“普希金”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别林斯基说过:“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我国对普希金的接受肇始于他的小说的汉译。1903年,戢翼翠译的《俄国情史》是我国正式接受普希金小说的开端。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的大多数小说译成中文。长期以来,普希金的小说广为人知,而他的中文译名却鲜为人晓,也一直未有专论。  相似文献   

3.
普希金是天才诗人,又是伟大小说家。作为小说家,普希金创作了《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说。自20世纪初以来,他的小说备受中国译界的青睐。据戴天恩先生考证,20世纪普希金《上尉的女儿》有21个汉译本。那么,普希金的小说早期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在此,本文将1903年至1924年汉译的普希金小说作为研究对象,穷源溯流,从中体悟其历史特点,展示中国早期翻译普希金小说之轨迹。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在小说《驿站长》中描述了一个名叫萨姆逊·威林的驿站长的苦难生活,从而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个“小人物”的形象。这部小说通  相似文献   

5.
<正>初读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Ian Mc Ewan)《我的紫色芳香小说》(My Purple Scented Novel)这部短篇小说的题目,脑海中设想,这或许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然而,读罢小说,兀自沉思,回味良久,才豁然明了这是一个罪恶的故事,一个充满荒诞、吊诡的故事,其结局意味深长,让人唏嘘不已。小说的主人公帕克是一位小说家。小说一开篇,帕克便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讳莫如深地讲述了他自己的罪行:“你应该听说过我的朋友,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年的开始,又是新的一期出版,每当此时,作为一名编辑,总是诚惶诚恐,不知过去的一年呈现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是否合格,是否能让读者共情或者有所收获.回顾2020年的《大理文化》,小说仍是重头戏,全年"开篇作品"和"小说平台"共刊发小说19篇,约计26万字.在数不清的来稿中,我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欲望,也能看到故事背后的那一个个人物,体会到故事里的一段段感情.回顾2020年《大理文化》刊发的小说,我能记起当时编发的情况,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校对,都让我对这些小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每一次编稿、改稿都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我自认为无论在讲故事的手法还是故事本身都很好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8.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9.
三套马车在被车轮辗得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用尽气力,但是速度仍然缓慢。马车上的乘客有的打盹,有的聊天,讲一些未经雕琢的朴素的故事以排遣旅途中的寂寞。普希金那个迷人的中篇里的主人公和情节,也许就是这样从某位多话的旅伴那儿听到的。这个古色古香的家族传说,我也是听来的。当然,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流传,它不可能保持原样。有的说法已经同普希金当年听到的不一样,但是主要内容是保存下来了的。我尽是把听到的全部如实写出,不加丝毫增删。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不久,阿列克谢·亚历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是俄国文学、绘画和音乐的鼎盛时期。在那一时期,进行文学创作的有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也已开始他的文学生涯。这些诗歌和小说大师的作品至今读起来毫无陈旧之感,仍然有现实意义。他们的外国同行们对他们的反映,例如莫泊桑对屠格涅夫的文学风格的评论,至今仍然是非常新颖的:“他是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第一流的艺术大师,善于用几页的篇幅创造出完美的作品,出色地把环境加以分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可以触摸到的、扣人心弦的形象。仅用轻松、熟练的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这些形象来,以致使人难以理解,用看来如此普通的手段怎么竟能达到如此高度的现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普希金到城外去,马车迷了路。他拐到路旁一座炮垒边,去询问一个年轻军官。军官回答后,突然反问: “请恕我唐突,我想知道我幸运地在跟谁说话?”  相似文献   

12.
俄国的“荷马”和“莎士比亚”普希金走上俄罗斯文坛的时候,面临的几乎是一片荒漠。同时代的欧洲作家要比他幸运得多,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学传统可以继承:希腊人有荷马,意大利人有但丁,西班牙人有塞万提斯,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法国人有拉伯雷……然而普希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基辅罗斯时期曾有一个好的开端,产生了几部编年史和一部俄国人最引以为荣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但在鞑靼统治时期,却只有《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几部历史故事;莫斯科的俄罗斯时期,值得一提的只有伊凡雷帝和库…  相似文献   

13.
邱澎 《大理文化》2017,(12):65-66
正对我而言,小说即故事,故事即人生。许多时候故事丰富了生活。看完《野境》我突然觉得我和故事里的"五婶"一样,被一种将失控的情绪缠绕,我生活的周围也充斥着这样浓厚的氛围,因为,这个世界太喧嚣。故事的主角"五叔"想要弄张狼皮,送给他的父亲,因为拥有一张狼皮是父亲渴望已久的愿望。故事围绕着怎样得到这样一张狼皮而展开。得到"狼皮",像飙升的房价,像可以指挥方向的权杖,像投机所  相似文献   

14.
杨义农 《大理文化》2013,(2):109-111
记不得是谁说过了,生活远比小说更像小说。不错,当今的小说确实离生活太远。或者对于现在光怪陆离、气象万千的社会现实知之甚少。作家躲在自己有限的小圈子里,自鸣得意地构建着小说的象牙塔时,生活已经远离。另一种极端则是过分地追求小说的“故事化”,仅仅把小说当成一个故事来讲,全不顾小说的艺术性,且又老生常谈,讲不出什么新意来。这样,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的生平和事业能令当代及后代人惊叹不已。他们生命中的每一页都可以成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小说的素材。伟大的俄国作家、革命者、学者和政论家赫尔岑就是这样的人。在他的自传《往事与随想》的开头叙述了这样一个情节:有两个莫斯科人——亚历山大·赫尔岑和尼古拉·奥加廖夫,这一对年轻的朋友常常到麻雀山去散步。在这里,他们能够谈论那些大人在场时不得涉及的话题。虽说他们还年轻,却已知道不久前被镇压的十二月党人起义,阅读被查禁的普希金和雷列耶夫的诗,愤慨地谈论霸王和暴君了。因此,麻雀山很快便成了不单是他们散步的地方,而且正如赫尔岑自己所写的那样,是“圣山”。“有一天午饭后,我父亲说要坐车到城外去。  相似文献   

16.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17.
我的书架上摆着三十多本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作品集。我是个星新一迷,很喜欢读这些书。微型小说原是美国杂志首先创造出来的超短篇小说。若用日本文字来写,篇幅最长也不过十页稿纸。在这么短的篇幅里,既要故事完整,又要题材新颖,结尾出人意料之外,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这当然就要求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星新一至今已写了七百多篇微型小说,可以说每篇都构思新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很难找到一个家庭没有普希金选集的。普希金作品的出版形式多种多样——从文选性的选集到全集,无所不有。在苏维埃政权年代里,仅普希金的全集就出版了三十多种。1984  相似文献   

19.
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
  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
  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  相似文献   

20.
赵玫 《世界文化》2015,(2):43-45
<正>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因为是作家,便较之那些纯粹的评论家有了更为质感的思考。那或者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