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能够用其创造性的劳动 ,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在 2 1世纪的学习化社会中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这四点是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点。我们的创造教育显然也应该建立在这四个基点上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突飞猛进的环境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设计教育也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在范式选择上应该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要越出式样与形式设计教育的层次,把重心定位在概念设计的层面上,集中培养学生设计创造思维能力,全面构筑学生“如何去学”的设计学科方法论,使之能够真正肩负起新世纪的设计使命。  相似文献   

3.
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适合学生的教学"逐渐成为一个人们呼唤的教学理念。这种呼唤意味着人的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教育民主化的深入发展。要让教学适合学生,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具有教育情怀,具备教学的艺术。站在实践者的立场上,我们应该清楚教学适合学生的标准,还应该清楚教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学适合学生的方法。由于真理具有相对性,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合学生的教学"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在以下两种意义上成立,其一是对权威式的教育的反动,其二是对因材施教思想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由一分一秒、一朝一夕组成。在孩子上学的最初六年里,这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今天,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师生终身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师生一起在语文的课堂幸福成长。 精神的对话 精神需要精神的浇灌。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人应当立刻离开教师队伍。当然不光是微笑,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教育更要触及…  相似文献   

5.
感恩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学会感恩;老师教育、培养我们成才,我们要学会感恩;国家让贫困的学生读上书,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不但要能够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有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要能够将班级管理好。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更应该如此,因为小学教育是每个学生的起点教育。在小学阶段,良好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搞好班级管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起点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理念。然而,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话题,本文就对此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计琳  李立基 《上海教育》2010,(11):10-13
●对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就站在每个家长选择教育的背后,站在我们学生选择教育的背后。既然社会需要“国际化人才”,教育就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创造相应的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有责任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建设上海的教育,同时为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做好排头兵。教育国际化也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国际化不仅是要让上海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而且要让我们的老百姓有能力在全球生活,能够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能够深入到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第二十九条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领导者提起教育服务,我们教师就有了身份危机,教师是服务者,教师要和学生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共同学习,理论上能行,现实中似乎做不到。我认为,教师与其他服务行业服务人员相比,除了提供教育服务产品这一不同之外,另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教师应该而且能够成为学生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么教学生?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的层面上,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实质就是文化教育。语文教学,实质应该就是习惯教学。  相似文献   

10.
思考 每个学生都有他灵气的一面,教育如何能够发现、激活、培养学生特有的灵气呢?我们应该创新我们的校园生活。全新的校园生活,应该是理念革新、制度创新、工作出新,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优秀意志品质的重要使命。但长时间以来,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学生的不够重视,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一直没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为我们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如何更好的开展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成为了我们应该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田茂江 《贵州教育》2014,(13):19-21
正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搞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除了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们常说"成人容易、做人难"、"要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一、培养不忘本的人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忘本,起码要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小学生要知道父母生日;初中生要知道父母爱好、要穿多大的鞋、喜欢吃什么等;要知道  相似文献   

13.
周静 《中小学电教》2011,(7):124-124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追溯到教育的本质,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一节课想要传达给学生怎样的信息?老师和学生能够得到什么?是我们应该经常要问自己的问题。市教委的教研员到我们学校进行调研,不但要看教案、要听课,还要参与我们的备课、研讨活动,是一次严肃、全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实践和动手能力,违背青少年成长规律,给教育对象的接受过程加载了负担。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更应该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我们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在我们的正确教育下,学生应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我们要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品德与丰富的情感,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我在实际的工作中,正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一、心智语文教学的缘起(一)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教育要立人,立人要从"心"开始。《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说:教育就是使人"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这些话都强调了教育就是心灵的转向。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心智的建构上,教学要向心灵最深处的漫溯,让深刻的教学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教学的过程就是心智转换和建构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背景介绍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教师要善于激起和诱发青少年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青少年学生善感的心灵,让青少年学生真正地感动,使学生"多情善感"。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该从生物学的特点出发,认真发挥教材中的情感道德教育的教育点,寻找知识教育与情感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情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中讲授的应该是学生在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语文课堂应该是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多媒体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能够体现语文的形体,但是很难触及语文的灵魂。语文一旦失去想象的翅膀,就只能够成为一面镜子,不会自己独立思考,只会反射其他物体和语言,只会成为一个个复读机。成功的语文教育应当是让人们学会独立思考和文学欣赏。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清醒地认识其利弊。  相似文献   

18.
胡伟妹 《成才之路》2009,(24):64-65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引言课堂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育在课堂进行.如果我们数学教师能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深刻,更加有趣和生动,将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把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知识与问题讲解进行得很顺利,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大理想.让我们深刻一点思考一下.他们的课总觉得有些平淡,不够沉稳,缺乏深刻.表面上的顺顺利利却是平平淡淡.一节课,犹如一段生活,在课堂上,我们应该要学生体现酸甜苦辣.在上课的一开始,我们应该为学生所期待,上课的开始就是甜蜜的开始,应该总是充满甜味.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加入  相似文献   

20.
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看成"人",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它充分体现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学生看成有"生命"的主体,教育和教学都应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就在于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还给学生属于自己的一切,让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自由自在的发挥。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会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