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2.
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在中西诗学交流的广阔背景下,注重形式的关感力量。梁宗岱就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研究中的歪曲理解进行了纠偏,为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掘了新境界与新可能。  相似文献   

3.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法国形成,之后,通过中日诗人的努力,象征主义传入中日两国。但日本象征主义受到的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单线影响,而中国的象征主义则受到了日本象征主义诗歌影响为主的同时还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本文采取平行研究的方法,从中日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形成路径的角度去分析两国象征主义诗歌在形成过程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梁宗岱留学法国接受法国象征主义,并与后期象征主义代表诗人瓦雷里以诗互动,再加上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对新文化运动的接受和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诗学理论。本文以法国象征主义为切入点,研究梁宗岱怎样使中国新诗通向现代化的正道推进了一步 。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是发生发展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思潮,李金发是第一个有意识地把西方象征主义思想引入中国新诗领域的诗人,他的诗歌体现了中国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作的共性,而对李金发及象征派的诗作在学术认识上一直存有很大分歧,贬多褒少.象征主义诗潮的产生是与特定的时代,历史因素相联的,对其认识不能简单的加以肯定或否定.本文力图从李金发诗作入手来客观的评判以其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潮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罗曼·雅各布森少年时期便在俄罗斯象征主义、法国象征主义和德国浪漫主义的诗歌和诗学浸染下,对诗学的"形式自律"语言观心有所属;后在赫列勃尼科夫、克鲁乔内赫以及马雅可夫斯基等未来主义者的熏陶下,他又变成了一位坚定的未来主义美学的实践者和辩护者,以诗歌创作和语言诗学研究的方式加入到那个时代激进的先锋话语中。比较其前后创作的三首诗歌,不难看出他超越"象征"迎向"未来"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李国辉的新著《〈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详细还原了《风行》杂志的创刊过程,以及兰波自由诗对后来诗人的影响,围绕《风行》《瓦隆》《法兰西信使》《新左岸》等杂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展历程。形式反叛、自由精神和诗性功能,是该著作提供的探索象征主义自由诗的三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借以理解这本国内第一部象征主义期刊研究专著的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受到瓦格纳美学的影响,以威泽瓦、莫里斯、迪雅尔丹等人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者提出综合诗学的理论,他们主张综合多种文体,以表达整体的生活。综合诗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强调纯粹人性内容是艺术的本源,另一方面探索艺术门类或者文体的居间状态。这种诗学对情感和文体的特性存在误解,是一种虚构的诗学。但从文化史的角度看,综合诗学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象征主义者希望利用综合诗学在多种文体内部建造有一定封闭性的文本结构,达到远离理性和现实内容的目的。综合诗学是象征主义乌托邦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五四”新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作品进行了系统的爬梳,然后将中国现代象征主义与西方象征主义作了详细的比较。文章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催生了白话新文学,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与象征主义结下血缘。“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是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古典象征主义结合的产物,但有别于西方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西方象征主义重主观轻现实,重形式轻内容,重审美轻功利,而中国“五四”时期的象征主义却与“五四”精神相一致,重社会功利,重思想内容,基调高昂,并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世界东方独具的一种美的艺术。它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懂得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是学习书法者摄取书法艺术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书法艺术者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且对于欣赏者本身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也是颇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本体与艺术     
“本体”只是对于虚幻的影像之物的存在,任何一种特殊事物都不可能成为其它特殊事物的本体或影像。艺术在其同客观现实、艺术家、艺术欣赏者构成的“艺术宇宙”中,即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亦非艺术家的表现,同样不为艺术欣赏者的对象化。与其外三种事物一样,艺术是具有自身特殊实在性、独立性和能动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代的艺术教育,必须始终以受教者的美感成长和爱的教育为根本内容。在美感体验中,艺术作品一旦进入个体的审美视角,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便被激活,成了与欣赏者对话、交流的对象,并向欣赏者展示其生命运动的深层价值。爱的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这种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显得尤其鲜明强烈和独特有效。  相似文献   

13.
论象征     
象征就是在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使用某种意象进行意义的表现。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该手法具有良好的影响。本文将对象征的意义、发展过程以及影响象征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要阐述了绘画表现空间的产生,讨论了绘画空间的表现语言,最后着重论述了如何通过审美感受沟通艺术家、艺术作品、欣赏者之间的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的产生只是艺术活动的最初阶段,作品的价值和潜能只有在读者的接受活动中获得最终认可和升华。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鉴赏者的审美过程其实是心理上对作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书法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受书法艺术形式客观特殊性和鉴赏者的主观艺术素养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书法艺术鉴赏时的二次创作可以养成读者独立的艺术判断能力和更高境界的艺术享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象征主义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主义思潮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为中国作家开辟了新的视域,但作为一种畀质的文学思潮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历时与共时结合,吸收与反拨多元融合的复杂态势。本文着重以鲁迅、戴望舒为例,谈谈他们在各自的创作中对象征主义的艺术融合,从而代表了中国现代作家对象征诗艺的运用已经超越了单纯借鉴和模仿的层面,向更为圆熟的艺术创造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商隐不仅在写作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段,而且在象征艺术方面有许多创造。他能娴熟自如地运用整体象征手法。个性化和朦胧化是李商隐象征喻象的重要特征。李商隐诗“深情绵渺”的独特诗风和诗歌“多义性”特征的形成,都与其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有密切关系。此外,李商隐诗中的象征还与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抒情手段存在密切关系。理清这些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李商隐诗象征艺术成就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诗歌思潮的象征主义与作为艺术理论的象征主义是重合的,但又有差异。前者更强调表现手法和技巧在创作中的使用,而后者则是对其根本特征、来源(尤其是哲学基础)与分期做理性探讨。作为理论的象征主义,其根本特征是对于两个世界相互感应的思考,其来源为唯美主义和叔本华哲学,其分期伴随时空不同,逐步弥漫。中国人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主要集中于表现手法和技巧,而不是理论沉思。事实上,不管作为文学思潮还是理论流派,象征主义在中国始终都没有进入主流。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把象征主义诗的艺术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为中国新诗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胜境。文章从象征手法、音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诗歌的暗示性,还有通感的运用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戴望舒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到我国的象征诗学,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本土化与他国化的过程。其中,前者对后者在艺术探索精神上所给予的启示是第一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象征作为本体观念的普及,二是中法象征主义诗学对契合论的认同,三是纯诗主张在诗的文体学上的贡献,四是音乐性与反音乐性的纠缠与本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