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应天书院在北宋时期位居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在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的前身为后晋戚同文讲学的睢阳学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获应天书院赐额,书院日益官学化。北宋时期,应天书院位于州(府)治东,明代嘉靖年间,御史蔡叆改建社学为应天书院,在商丘县城西北隅。郑三俊于万历二十九年建宋范文正公讲院,可以看作是北宋应天书院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应天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我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今日的应天书院影响力却不如同时期的其他一些书院。重修的应天书院由于资金短缺、宣传力度不够、景点开发缺乏创新性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传承应天书院的优秀文化。应天书院的文化传承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建设具有创新性、代表性;加强与高校、其他书院的合作、开展学术文化游等。  相似文献   

3.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因其成立较早,为州县置学之始,居"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创办于五代时期的后晋。商丘虞城学者杨悫,热心教育,聚徒讲学  相似文献   

4.
位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是北宋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对于它的鼎盛一时,学成于此而后又授学于此的范仲淹功不可没。范仲淹对应天书院的改革包括慎科举、敦教育,倡导"明体之学",德行与学问并重,做人与治学结合,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打破派别藩篱,提倡门户开放。  相似文献   

5.
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河南商丘,为古黄河下游南岸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文化源头在商丘,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鼻祖现象.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导引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到了汉朝,流风所致,梁国(都商丘)经学独树一帜,其中<易>学和<礼>学代表了整个西汉儒学发展的水平.至北宋时,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建在商丘,绝非偶然为之.因此,研究商丘上古时期文明对研究黄河流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北宋百余年而繁盛不衰,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应天书院不但在宋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书院发展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应天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应天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北宋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为开启北宋理学思潮,奠定宋代学术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宋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有着特殊关系:应天书院的苦读,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的执教,又振兴了应天书院;他在应天府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他的夫人李氏,出身于应天府世家,其庞大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的贤达,给予了孤寒的范仲淹以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在应天府的交游,奠定了范仲淹的影响和地位,使他成为京东一带的文人领袖.可以说,应天府影响范仲淹的,是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氛围,而范仲淹影响应天府的,则是一种精神的感召力.这种人杰地灵的双向互动,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厚重.  相似文献   

9.
范仲淹是北宋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贤能称颂于后世。他还是一位文学家,是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之一;他的词,开创了豪放词派的先河;散文《岳阳楼记》为中国古代散文名篇。他与北宋出现在商丘的应天书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应天书院培养造就了他,也是他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振兴了应天书院,并对以后商丘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从传说时代的商丘火文化和原始部落时期的商祖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庄子文化,汉代的梁国文化,隋唐时期的木兰文化,宋代的应天书院文化,明末清初的雪苑诗社文化等,形成了很长的文化链条。商丘地域传统文化精神主要包括善于发明创造的创新精神,关注民生、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旷达精神,文人相重、互相切磋交流的团队精神,廉洁勤政、刚正不阿的清官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书院是古代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唐宋至明清时期为最盛。中国自宋朝以来就有"四大书院"一说,但究竟哪四所书院可以称得上"四大",说法不一。在笔者看来,河南商丘南湖畔"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白鹿洞书院",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在史上是有着重要地位的。还有石鼓书院、徂徕书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乃北宋名臣,因先后求学于应天书院,娶当地望族李氏为妻,执教应天书院,故与商丘渊源颇深,曾先后两次长居商丘达八年之久。尤其在为母守孝之际,面对应天书院之邀,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最终应允,凸显了儒家学者时刻心系民生的入世情怀;主掌应天书院期间,范仲淹倾力于教学事务,从教育制度革新,教学内容、方法的择取以及师德修养方面都有明显建树,应天书院也因此成为北宋书院制度践行的典范;尽管远在朝野,范仲淹依然不忘为国家前途命运分忧,上万言书于朝廷,提出诸多解救时弊之良法,其济世之策不仅为其后来政治、经济、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也给其他士林之士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3.
关于商丘地域文化的称谓,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科学的文化命名.商丘是商部落的发源地、商朝的建立地和商业的发祥地,商文化是商丘最重要的文化品牌;同时商丘是西周分封时宋国的受封地,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宋国文化是商丘在全国叫得响、人人共知的又一著名文化品牌,因此,用"商宋文化"来命名商丘的地方文化不仅恰如其分,又具有唯一性,是商丘地方文化的确切称谓.此外,宋国是以商朝后裔的身份和地位被分封的,在某种程度上,宋国是作为殷商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的,但它又发展了殷商文化,商宋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扩而大之,整个商丘地域的历史文化,都可称之为商宋文化,它们都与商宋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商宋文化发展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千百年前的书院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和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使命大约与现代的大学类似,但是,现代的书院早巳失去它最直接的功能,只能成为后人瞻仰的符号。现在,让我们追寻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去感…  相似文献   

15.
从唐至五代时期的书院来看,科举制度是促进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书院与科举联姻的主要原因包括: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封建家族维护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及书院教育家的榜样作用等。书院与科举的联姻在促进书院发展的同时也使书院演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官学,从而阉割了书院自由讲学、独立研究的办学精神,这一历史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畿辅重地河北,其书院和科举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书院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教学组织机构,必然与科举这一选才机制有着极大的关联。从书院的培养目标、分布地域、山长聘任、生徒招生、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其与科举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河北书院在丧失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也为河北科举大省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教育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临沂是南北交通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教育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临沂地区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包括府学、州学、县学、书院在内的众多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科举人才,也在地方社会教化、风气改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徐州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官方和民间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府学、州学、县学、书院等众多教育机构。众多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得徐州科举兴盛,文风盛行,对徐州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世界教育信息》2010,(5):F0002-F0002
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位于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商丘睢阳古城。商丘睢阳古城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所在地,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商丘县第二高级中学”.1998年更名为“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2005年7月被评定为“商丘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6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一所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20.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了从私学到官学,从书院到府学,再由府学升为国子监的发展过程;由于物质基础的支撑、政府的倡导与支持、教学管理科学以及教学质量优秀,最终成为北宋时期众多书院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