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是宗教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彼岸”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此岸”世界的否定,是人们对无限的追求的体现;在制度化宗教中,“彼岸”既是宗教对信徒的承诺,也是解决其自身理论困境的手段。“彼岸”具有无限与超越、否定与批判、补偿与慰藉、神圣与终极的特点。在制度化宗教中,原本不可言说,无法言传的“彼岸”通过文字语...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此岸的众生由于迷执于“四相”和“四见”而产生了种种妄念,贪、嗔、痴、慢、疑、见等几乎占据了此岸众生精神生活的全部空间。《金刚经》旨在破除妄念,去掉妄心,恢复清净之真心。此经从破“四相”和“四见”入手,通过以真心换妄心,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使众生从缺憾的此岸到达圆满的彼岸。彼岸之众生是自觉的、觉他的,而此岸与彼岸并非相隔万里,不可逾越。  相似文献   

3.
兰本达教授把科学学习比喻为“过河”,科学教学就是教师设置好“踏脚石”,引领孩子们从河的此岸到达彼岸。这里所说的“此岸”即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初始想法),  相似文献   

4.
潘志强 《上海教育》2013,(30):44-49
追梦之旅:源于国际友谊的延续 《此岸·彼岸》,这是一个关于梦想与追梦的话题。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等待迈向的理想“彼岸”。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一般以童真来认识现实生活。他们充满幻想.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而作文则要求他们将这些感性的认识用充满理性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这正如站在此岸望着彼岸.彼岸小草青青、百花艳艳、蝴蝶翩翩。在此岸感知得到.如何由此岸达到彼岸.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番美景呢?这就需要在两岸之间架一座桥.架“桥”的重任自然落在了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个王国,它的都城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此岸”,既然的“此岸”,当然就有“彼岸”,那座城市距离都城有一天的车程,两城之间只有一条路,骑马的,赶车的,坐轿的旅客都得从这条路上往返。  相似文献   

7.
漫水桥     
正 04推荐李存刚漫水二字,让人油然想到时间;桥有两头,仿如时间史上的过去时和现在时、彼岸和此岸。作为路人,从这头去到那头,是我们必然要做的事情。但是,等我们真的到达"彼岸",却发现,曾经的"此岸"依然在视线里,只是已见遥远,已见模糊。  相似文献   

8.
作文题库     
《中文自修》2022,(17):54-60
<正>初中部分(1)[题目]请以“原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思路导航]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许多时候我们认为彼岸是遥远的。有人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到达彼岸,此岸可以了解,彼岸却无法达到。也有人说,彼岸是我们理想的一个停靠点。其实只要我们的双眼清晰,心中有理想;只要我们的感知没有被云雾所蒙蔽,积极行动,去努力追寻所向往的境界,也许此岸就是彼岸。  相似文献   

9.
柳绿花红,一切太匆匆。此岸景色宁静怡人,彼岸的风景轰轰烈烈。彼岸的人们望着此岸,充满向往。此岸的你无视身边的安宁静谧,彼岸的耀眼辉煌灼伤了你的眼……古希腊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二: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因为得不  相似文献   

10.
悲剧精神是教育的美学气质,它源发于人类的悲剧性存在。此岸—彼岸之遥、确定—不确定之难、物物—物于物之苦是教育悲剧精神产生的三个根源。“蜣螂仪式”是教育悲剧精神的经典象征。悲剧意识的淡漠和悲剧精神的削弱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享乐主义文化的泛滥,所以,人类及其教育是需要悲剧精神的。  相似文献   

11.
度过渡过二者都是动词,都有“过去”的意思。区别在于,“度过”指某段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渡过”指南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如“渡过了长江天险”,“渡过难  相似文献   

12.
在致思死亡的路径上,孔子是“由生观死”,而苏格拉底是“直面死亡”;在死亡的价值问题上,孔子是基于群体关怀的“杀身成仁”,而苏格拉底是基于个体关怀的“舍身求善”;在超越死亡的方式上,孔子是“此岸的超越”,而苏格拉底是“彼岸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三点导读     
正如诗中所言,本诗也恰如“一声长叹”! 摆渡者“一辈子了”就这样“屈伸”着胳膊,日复一日重复着这单调的劳作,迎送着那来来往往的过客,将他们从此卑渡到彼岸。日月无情,风霜催人,“缓缓移动的风景”在悄悄变化,摆渡者额上也添上了道道皱纹,但是,“船是没有岸的”,摆渡者便也只能在此岸彼岸间劳作、轮回。  相似文献   

14.
校长是一座桥,这是对校长自身素质的一个较高的要求。校长是一座桥,这是一个很妙的比喻。桥,凌驾于大江或河流之上,一端是此岸,另一端是彼岸。人来人往,通过桥到达自己的彼岸。那么,这座桥是宽是窄、能容多少人过?桥的质量是否坚固?会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如同曾经倒塌  相似文献   

15.
人生的险桥     
西班牙有一幅名画,描写人生如渡险桥,两端云雾迷蒙,人都从不可知处来,向不可知处去,这段“人生的险桥”只不过是此岸到彼岸的一段路  相似文献   

16.
岁月斑驳     
我经常把自己放置到一个安静的环境,静静地感受时光如水一般逝去。这样的时候,我喜欢回望远去的岁月,就如同我在此岸,回首遥望彼岸已经走远的风景。此岸与彼岸,隔着的是岁月。蓦地,我的心中腾起一种感觉:岁月斑驳!  相似文献   

17.
梦想在彼岸,现实在此岸,职业倦怠似乎成了当下教师的通病,疲倦感、退缩感、失落感,仿佛成了教师工作中的“三重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容易慢慢迷失方向,不知如何才能登堂入室。  相似文献   

18.
你是彼岸, 我是此岸, 而理解是连通彼岸此岸的桥梁。——题记想飞,心却倦了,年幼的我总想独立,试图挣脱父母的庇护去外面飞翔,却一次一次地跌落下来。终于,上了初中,我在离家二十余里的一个小镇读书。尽管交通不便,但从此逃离了父母没完了的唠叨,自己欣喜万分。“五一”放长假,同学们都陆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惟独我一个人在寂静的孤灯下散步。一阵大风刮过,两旁的大树摇曳起来,天地间忽明忽暗,我不禁打了个冷颤。  相似文献   

19.
桥都是活的     
一棵树长在一条小河的岸边,它的树干斜伸到河的对岸,成为一座跨过小河的桥.很多人从树干上走过,从此岸到彼岸,从彼岸到此岸.一次,一位母亲牵着一个小女孩从树干上走过.“妈妈,这桥是活的,过去我见过的桥,都是死的.”小女孩说.  相似文献   

20.
时间的风刮走了一切,只给我一个遥远的背影,若有若无,似梦似真,游荡在梦的边缘.我的村庄在时间的河里漂泊了多少年?有多少人借这条船把自己从生命的此岸渡到彼岸?又有多少欢乐和悲哀留在村庄的深处?一切都将在回忆里渐渐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