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山  黄颖 《辽宁教育》2001,(8):119-12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性质?   生: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比有没有性质?比的性质又会是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相似文献   

2.
(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读诗·写诗·个性作文(板书课题)师:所谓“读诗”,是将我们在初三时学过的一首诗《蒹葭》再重读一下;所谓“写诗”,是在读诗的基础上,把这首四言古诗改写为现代白话新诗;所谓“个性作文”,是指我们每个同学在改写的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3.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性质?生: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比有没有性质?比的性质又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一师什么叫压力?生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师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生1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生2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师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生没有了.师如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同学们用课桌上的小方桌模型、细沙、钩码等器材,小组合作,用"控制变量"法来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探究.……师你们是怎样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的?生实验分两步:首先将小方桌四脚朝下放在细沙上,再将小方桌桌面朝下平放在细沙上.观察两种情况中,小方桌在细沙中陷入的深度,比较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其次,将小方桌四脚朝下放在细沙上,依次将钩码放在桌面上.观察小方桌在细沙中陷入的深度,比较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这时老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同时动态显示这一  相似文献   

5.
张中华 《中学生电脑》2007,(3):I0003-I0004
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感到奇怪吧?喝酒、足球赛、相交直线,风牛马不相及,怎么扯到了一起?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解决下面提出的一些问题,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相及”的。先来看生活中遇到的这样两个问题:问题一有一天,爸爸邀请朋友来家里喝酒,一桌共10人。爸爸提议:“今天喝酒,我们每两个人都要碰一次杯。”我在旁边暗自思考:这要碰多少次杯呢?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克和千克师:请同学们拿起你的数学书像老师这样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觉?生:很轻。师:请同学们再把文具盒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生:好像比书重一些。师:请同学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文具盒再仔细感觉一下,有什么发现?生:书轻一些,文具盒重一  相似文献   

7.
时间:高三语文总复习阶段师:过去我们鉴赏了不少的古代诗词,曾概括了诗词鉴赏“三部曲”,还记得吗?生:记得。1.投入感情,解读大意。2.体验感情,进入意境。3.升华感情,拓深意蕴。师:还记得很清楚。那么,从“三部曲”可见,读诗就是要解读一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8.
师:请大家阅读短文《“始作俑者”辩诬》,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始作俑者”辩诬“始作俑者”一词出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译成现代文就是“孔子说:‘最早发明陪葬木偶的人,他没有子孙吧?’”显然,老夫子对以木偶陪葬极其不满,甚至顿足捶胸地诅咒发明这种东西的人断子绝孙。由此“始作俑者”被后世用来指称“带头做坏事的人”。但是,用木偶陪葬真是一件坏事吗?众所周知,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往往用活人殉葬。从有据可查的考古资料看,商代人殉制度就已盛行,此后历朝历代这种恶习绵延不绝。公元…  相似文献   

9.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这么多知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我们应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整理  相似文献   

10.
一、导入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 生:一分钟等于60秒。生:课堂上一分钟是很短的。师:一分钟有60秒。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它。生:齐读课题:“4.一分钟的价值”。师:先让我们来试一下。看同学们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请第1、2组同学轻声朗读这篇课文。请第3组同学做口算(出示口算题10道)。请第4组同学抄写生字词(课文中的生字词) (老师看马表,生分别读、算、写) 师:一分钟过去了,你们觉得它长不长? 生:不长,一会儿就过去了。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一分钟做了多少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kg)和克 (g)之间的进率 ,并能进行简单换算。2 初步认识秤及称物品的重量。3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数据的意识。教学重点 :称物品的重量。教学学具 :台秤、弹簧秤、电子秤、健康秤、实物投影、课件、各种物品。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体验、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物品的重量 ,现在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下面由 1号小组长组织在小组内交流。大组汇报。刚才同学们说物品重量时 ,都说出了哪些重量单位 ?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用什么来表示物体有多重 ?教师相机板书 :…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六册新教材发下来后,师生进行了读。下面是教师在课下与几位学生对《孤独之旅》的话交流,愿以此与同仁共同探讨该文及语文教学。师:同学们读了此文,读出了什么?有那些感悟呢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吧。生1:我读出了小说节选的主旨:它通过对杜小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生2:我认为该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种有趣的现象,是什么现象呢?请看录像。(录像内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反冲现象) 师:为什么会有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呢?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运动起来的呢?下面,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吧! (点评:录像导入,激起了同学们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 师:我们年级每学期都开展“亲近文学,走进经典”阅读活动.现在,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读过哪些名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分享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哦!大家在阅读名著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呢? (生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真有妙招.今天,我们就一起上一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课,学习由读节选到读整本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图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案例:螺旋桨、摩天轮、时钟等)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物体的运动,请观察大屏幕,这些是什么运动呢? 生:旋转. 师:是的,这些物体都在做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旋转,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想一想,这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生1:他们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生2: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 生3:他们旋转时绕了一个圆圈.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一下子看出这么多特点来,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运动吗? 生1:电风扇. 生2:风车. 生3:转笔.(同学们笑.师追问:能演示一下吗?学生演示).  相似文献   

16.
张老师(以下简称师),打扰您了,我们(陈健、刘勇、王林等同学,以下简称生)想问您一些问题.师 没关系,有哪些问题,同学们提吧!生 张老师,我们学习等比性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师 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等比性质成立的条件;二是灵活应用等比性质解题;三是学会用参数法解证数学问题.生 等比性质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师 等比性质成立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几个比的值相等;二是各个比的后项之和不能为零.第二个条件容易忽视,而使解题出现错误,希望同学们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物体有几部分。 师:好!张强到前面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的上衣,看看这件上衣可分成哪几部分? 生:张强的上衣由“衣领、衣身和衣袖”三部分组成。衣领和衣袖颜色相同,衣身上有口袋,颜色和袖子不同。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第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齐):蝉.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 (生举手.) 师:那就你来写一下课题.还有谁的字也写得好?不敢举手了吗? (生举手.) 师:好,你俩比比看. (生先后上黑板写课题.) 师:好,请回.哪个课题写得好? 生:右边的.  相似文献   

19.
杨慧  于俊丽 《辽宁教育》2002,(1):105-106
(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这道题,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课堂实录: 一、激活经验 师:认识圆吗?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怎样的图形才是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