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媒介素养是信息化教学素养的重要构成,实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是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变革的必然要求.鉴于此,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文章在对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小学教师为概念载体,对数字媒介素养的内涵及结构做了重新界定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并深入剖析了开展中小学教师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APP模式,以期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数字媒介素养水平,推进数字媒介与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是技术赋能教学范式革新的关键角色。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关切学生个体差异化,指向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重塑课堂教学生态;促进教研合作与交流,推动教师队伍数字转型。然而,目标导向不够明晰、职前教育缺乏重视、评价指标尚未成型等诸多实践误识与价值偏倚阻滞了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应以学科特征为起点,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动力,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科、环境、资源、评价和育人五个维度构建其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3.
刘文开 《教育评论》2023,(3):115-118
教师数字素养是赋能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与能力的关键元素。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从培养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创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发展,驱动教育变革。教师数字素养攸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我国教师数字素养经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三个发展阶段,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培养体系缺少系统性、培训缺乏针对性、资源服务欠缺联动性与数字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须将数字素养课程纳入职前职后培养体系,融通校企社数字学习资源,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机制,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精准度,强化数字道德和安全,提升教师数字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是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应用能力偏低、数字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充分、缺乏利用数字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等。大幅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有助于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强化乡村学生的数字能力,消弭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加强对于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及实现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因素。明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包括强化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使其树立理性的数字观;加强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反思力度,提高其数字应用的能力;创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模式,实现乡村教师研修的数字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改革,系统体现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时代诉求、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政治要求、评价教师数字素养现实渴求、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发展需求及强化数据分析服务价值追求,对于推动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系统解决教育多维现实问题具有多重实践意义和价值。改革突出数字化赋能,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数字驾驶仓”,赋能教师评价和教育治理;突出标准引领、精准诊断、正向激励等评价功能发挥,引导教师数字素养健康发展;可视化呈现评价结果,促进教师培训精准施策靶向提升;以评价力撬动教师主动创新变革教学,服务立德树人及创新人才培养。对91.7万名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数字画像”结果表明,被测区域在教师数字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同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从教师个人和管理层面共同改进提升。实践表明,开展好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改革,正确导向是前提,理论研究是基础,技术体系是支撑,政策支持是保障,组织实施是重点,数据分析是关键,新时代教育测量评价应是教育目的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数字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涉及数字化观念、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专业发展、数字伦理与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基于中小学校实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一是促进区校优质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二是开发具身式教师数字化研修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模型和评价体系,完善教师数字化学习考核与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有效提升,以帮助农村教师应对日益严峻的数字化挑战。本研究认为,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是农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能够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走向纵深;有利于教师适应新技术、新模式,从而创新教育教学体验;有助于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农村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能够带动农村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有效弥补城乡学生间的“数字鸿沟”等。提升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提升意愿较弱、农村教师研修仍存在诸多现实桎梏、难以准确评价并表征教师数字素养等。对此,应以智慧教育平台为“桥梁”缩减城乡教师提升动力差,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提升积极性;以农村教师真实需求为“蓝本”开展循证式研修,提升研修定位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以数字徽章为“支点”,撬动农村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及表征难题。  相似文献   

9.
数字素养是新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我国东、中、西部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 179名幼儿园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与“数字化应用”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办学性质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显著;幼儿园教师年龄和教龄越高,数字素养越低;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显著低于非专业出身的幼儿园教师。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树立整体观念,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素养;加大政策支持,弥合地区与幼儿园之间的数字鸿沟;突出课程育人作用,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推广微认证与微专业,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教师素养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转变,预示着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能力有了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数字化革命发展的应然选择、教育教学新生态的实然选择、教师核心素养嬗变的必然选择。基于数字认知、成熟程度、知识边界、资源供给维度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从“驱动”到“交互”、从“抵制”到“颠覆”、从“清晰”到“模糊”、从“旧基建”到“新基建”等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现实挑战,影响到教师数字素养的生成。基于此,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应包括:重塑教师数字素养新理念,实现“道—术”相融相生;描绘教师数字素养新画像,实现“质—量”同向同行;重构教师数字素养新内容,实现“人—技”共生共长;筑牢教师数字素养新基建,实现“软—硬”统筹发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字时代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内涵包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数字化意识素养、数字化技能素养、数字化应用素养、数字化道德素养。在调查、分析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更新观念,树立数字化教育理念;终身学习,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综合谋划,建立数字素养系统培训体系;完善政策,健全数字素养管理机制;加大投入,保障数字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数字注意力素养、数字参与力素养、数字链接力素养、数字协作力素养。文章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数智时代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以及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推进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建设;完善教师数字素养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甘肃天祝县339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社会责任维度得分最高,数字化应用维度得分最低;教师年龄越小,数字素养水平越高;教龄6~10年教师素养水平最高,教龄30年以上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最低;小规模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校;小学教师职称与数字素养水平呈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探索了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主要策略:加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合理构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团队,打造数字化教学共同体;建立适合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分层培训制度;调整乡村学校编制,吸引年轻教师“下去,留住”;引入与数字化相关专业的教师,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以技术整合为特征的数字时代的到来,教师数字胜任力备受关注。结合角色理论对近十年国际颁布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文本要求教师在数字时代作为公民的教育者,要有数字思维与伦理;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具备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作为管理者,能建构与评估组织数字化的学习组织;作为专业学习者,应进行持续、合作、反思性的专业学习。未来应促进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者,在教师教育中落实数字胜任力培养学科化,并加快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的更新迭代。  相似文献   

15.
欧阳椿陶 《考试周刊》2011,(78):168-169
本研究对江西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较低,缺乏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地理教学条件差,科学研究能力弱;地理教师地位低.队伍不稳定;教师评价因素过于单一等。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均衡创造充电机会.均衡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均衡提高教师地位,均衡教学条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均衡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多重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欧盟及其成员国提出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核心要素为例,对当前数字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训练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数字素养展开研究。语文教师可以在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数字化安全、数字化评估等方面着意训练,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数字化思维及数字素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语文教育的功用,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数字化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变革了教育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信息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就是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教科文组织关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是为了使教师能够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更进一步是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教科文组织提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教师教育的补充资源,制定框架作为促进教师教育行动的工具,组织教师培训项目作为促进资源不足国家教师实践的保障。通过了解教科文组织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理念与行动,认识其优势与缺陷,我国能够借鉴有益经验,更好地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字时代下,数字胜任力正逐渐成为教师有效发挥其专业能力的“触媒”。面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不足、数字化教育技能的匮乏、数字化教育评价的缺失等困境,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是破除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瓶颈,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及对国内外职业院校数字胜任力理论框架的分析,并结合课题组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要素和10个二级要素的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内涵要素通用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的方向指引性,提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的提升策略:构建数字化培训体系,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数字化学习机会,鼓励数字协作和创新,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也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全面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教师作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力量,其数字素养的水平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从数字素养的提出及国内外发展布局出发,结合对2023年2月教育部正式对外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的解读,从国家、学校、教师三个层面6个方面对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发展进行了策略探究,以期对数字时代教师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数字素养已成为未来教师的必备特质之一,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成为影响数字化转型成效的关键所在。该文选取东中西部9405名中小学教师作为测评样本,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现状与差异所在,找出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测试题科学有效;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较高;在数字社会责任维度上表现最佳,在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维度上表现最差;东西部地区教师显著高于中部,城乡教师数字素养没有明显差异,小学教师数字素养高于中学教师,男女教师数字素养没有明显差异。基于测评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提升的突破路径: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政策引导;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测评体系;缩小教师数字鸿沟;重点提高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