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顶岗实习支教是一项有利于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有利于促进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教学工作。本文通过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研究,探索顶岗实习对比普通实习的特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顶岗实习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完善办法。  相似文献   

2.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从源头上树牢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赓续传统乡土文化根脉、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同时师范生也面临乡土情怀淡薄、乡土文化教育渗透不全、乡村实践经验贫乏等困境。为了促进师范生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师范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须加强国情和理想信念教育、开发乡土教材和设置乡土课程、增强乡村教育实践,不断增强师范生乡土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激励师范生到广大乡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塑造者,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3.
顶岗实习支教既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高师实习模式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在总结我校近5年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顶岗实习支教在高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并结合教育部关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探索了基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高师院校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的构建与特点,从而达到在顶岗实习支教中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质量,同时又能促进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是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了解程度低;但对其八大举措的认同度高,认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是基础,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根本,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是关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切实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主动投身乡村教育,但他们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持观望态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应细化政策文本,落实责任主体;创建活力机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加强在校师范生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顶岗支教实习已经成为师范生毕业之前进行教育教学实习的主流趋势。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不仅能使师范生得到全面锻炼,还能支援农村基础教育。但目前顶岗支教还存在着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支教学校和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缺少有效的指导、政府部门和支教学校对顶岗支教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顶岗支教实习工程的发展,本文从师范生、学校以及政府部门三个方面出发分别提出了如下建议: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高度重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和岗后反思,加强对顶岗支教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实践导向师范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发展,顶岗实习支教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支教虽然已经践行了几年,但还属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新模式,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三方切实有效地建立协作机制,使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展。师范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农村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都起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重要议题。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而本土人才大量流失、乡土文化认同危机的存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呼吁着当代乡村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问题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共同体发展理论为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聚焦乡村教育现实需求,明确新发展理念,促进乡村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提炼乡村师范教育特色,丰富新课程体系,挖掘乡村教育在地化课程资源;构建区域内与地区间两个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联动多元师资培育力量共发展,则是地方师范院校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瓶颈及其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范生实习支教对于解决农村地区教师缺乏、师范生实习有名无实、促进农村的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意义极其重要.但目前师范生实习支教遭遇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瓶颈,主要表现为实习支教和专业发展、实习目标和支教使命、农村教育现实和吸引优秀师资之间的冲突.其突破路径为:改革师范课程,使专业课程学习前置;采取模拟实习,化解实习和支教之间的矛盾;严格驻点教师和指导教师选拔机制;进行职业价值观澄清,实行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习是师范毕业生成长为教师必须要经历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常规的教育实习在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深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实习效果受到影响.部分师范院校开始开展实习支教形式下的"顶岗实习"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一种有效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和农村支教模式,顶岗实习正逐渐为师范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实习支教作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教师教育改革。在提高教师专业培养质量,引导师范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师范生职业养成以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实习支教已成为安庆师范学院的一项常规教学活动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师资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C-UGS"协同培养模式在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焕发出新的价值和活力.但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师范生教学实践匮乏与教学技能培养需要、师范生乡土教育缺失与推进乡村振兴意识需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匮乏与师范生职业发展需要等现实矛盾.同时,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针对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以来,忻州师范学院在农村中小学大规模实施实习支教,取得了大学生欢迎、受援学校获益,地方政府支持的多赢效果,探索出一条深化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新路.2007年底,学院承担了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本文回顾忻州师院长期大规模实习支教的改革实践,探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实施关键环节和需要继续完善的内外部环境,以期为以实习支教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推进国内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如何培养师范生在未来成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教师如何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特定需求以及具有乡村从教情怀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学校的2588名师范生和337名新手教师的抽样数据,考察了当前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情怀及教学素养现状,构建了促进师范生走向高质量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结果显示,师范生尚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扎根乡村从教的情怀薄弱;接受乡村地方性教育的培养匮乏,乡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研究进而构建了融入乡村地方性的24条培养路径的职前培养项目。调查发现该融合路径得到师范生和新手教师的认同,有益于师范生的乡村地方意识、乡村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地方情感培养。由此提出重构师范生适应乡村从教的培养课程、探索设置乡村教育专业、加强入职支持、保障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顶岗支教实习是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状是具备基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心理状态不稳定,学科教学知识缺乏。因此,师范生应该认真修习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在顶岗支教实习中认真钻研教学,经常与指导教师沟通,学会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亦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根基所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和保障机制,给予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教师待遇等政策支持,还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校长的领导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师与乡村教师的互动模式,主要有“特岗计划”模式、“培训基地”模式、“置换培训”模式、“研训教一体化”模式。地方高师院校在输送特岗教师方面具有优势,可在教师教育互动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融学习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为一体的乡村教师培训新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环节:高校集中研修,“影子教师”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培训总结提升。“实习支教、置换培训”模式是一类较为复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涉及多个主体,有师范生、高校、高校指导教师、乡村教师、中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乡村学校、地方政府等个体和集体。“研训教一体化”模式旨在通过机制创新,将教研、培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职前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实习支教学生的成长贯穿于整个支教过程,探索实习支教过程中实习学生成长规律及影响其成长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实习支教简报,发现实习学生支教过程中在关注内容、情感体验、角色关系三方面的成长分别具有阶段性、变化性、双重性。重要他人、关键事件、反思机制是影响实习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从内外条件结合的角度探索促进实习学生成长的路径,为提高实习支教工作的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是巩固乡村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改革背景、改革历程,剖析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中存在的师德教育实效性不强、与乡村教育需求脱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分离等问题,提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改革的举措:培养目标定位乡村教育、课程体系服务乡村教育、实践教学融入乡村教育,以此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提升人才培养新规格,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新融合,为地方师范院校推进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必然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教育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流、乡村教育政策实践积累和变迁的政策流、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教育公平内涵深化的政治流三流耦合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发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定位是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作用,参与主体是以内部主体为主形成发展协同力,施策内容是聚焦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施策方式上偏好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可从政策议程维度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政策要素维度挖掘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实力,从政策工具维度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与师范生“城市八周实习模式”相比,师范生下乡实习支教模式有利于实习生教师意识的养成、教学技能的提高、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也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由于诸多客观条件限制,师范生下乡实习支教模式仍亟待完善。这种实习模式是教师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无论对学生发展还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师范院校自身建设发展都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