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以前超生问题主要在农村,现在名人、富人却利用自己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优势,享受生育特权,成为新时代的  相似文献   

2.
贫困地区办教育特别需要“三个坚持”文山州教委党委书记、教委主任张呈纬文山是穷州办教育。“穷打穷的主意,穷想穷的办法”是贫困地区多年来一直努力实践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寻找答案的进程中,我们悟出:贫困地区办教育必须坚持走依靠人民群众的路子,坚持教育与经济...  相似文献   

3.
固原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全县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52.1万,占全区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是宁夏第一人口大县,其中回族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别占全县人口的42.7%和85.2%。是一个回汉杂居,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穷县。县内土地贫瘠,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恶劣,历史上就是“苦甲天下”的贫困地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固原大地,在这贫瘠而古老的黄土地上按照“建一所,成一所,发挥效益一所”的目标,一所所崭新的项目学校,拔地而起,成为全县农村…  相似文献   

4.
提高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率的一些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贫困地区女童入学率的一些做法罗承业百色地区地处广西西部,西与云南、贵州接壤,南与越南山水相连,是个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缓慢,全地区尚有143万农村人口(占农村人口44.8%)温饱问题未能解决。据1989年统计,全地区7至11周岁适龄儿童...  相似文献   

5.
贫困问题是制约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生态学衡是贫困地区的共同特征。因此,研究贫困地区人口生态问题是研究脱贫致富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贫困地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困难重重。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学校管理不够规范,辍学和失学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普遍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何动用社会力量,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是每一个贫困地区所面临的问题。淅川具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全县辖16个乡镇,513个行政村,72万人口。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淅川县在抓教育、抓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人才辈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可喜局面,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提供了可资借…  相似文献   

7.
利用来自贫困地区农户调查数据,采取列联分析和方差检验分析的方法从健康和教育两个方面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能力贫困的性别差异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在健康和教育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人口处于能力更贫困状态。但在15岁以下的未成年时期和55岁以上的老年时期,男女健康投资的差别与性别无关。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对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具有显著影响。在分析性别差异形成原因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抓师资抓管理提高教育质量陈世生信宜县成人中专是广东省山区穷县举办成人中等教育的一个典型。自1983年搬迁新校以来.我们紧紧把握成人中专的办学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办学,使学校越办越活,规模越办越大,质量越办越高,学校固定资产达到3000万元,在校生250...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文化等发展迅速,但内陆地区人口较少,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相对落后。为此,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内陆贫困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偶阅到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沉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细细揣摩,韵味十足。嚼之,眼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解开我从教13年来的最大困惑: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总觉语文课越上越难上,越上越不会上了。课上抓了朗读训练,却涉嫌不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抓重点词语品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制度因素在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已经并且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根源和新阶段中农村扶贫制度需求基础上 ,指出新阶段农村扶贫需要制度创新 ,并提出农村扶贫制度创新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边远贫困山区,微型的经济实体开发和金融开发对贫困人口增强脱贫致富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扶贫发展理念上,“创业传递组织 党员双带基金”的农业创业传递机制将二者结合,建立“让党员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推进边远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倩 《成人教育》2018,(5):75-79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举.文章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即精准发动宣传职业教育,转变贫困人口教育观念;优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精准培养帮扶对象;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职业教育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极大,但政策的支持和产业的驻入却难以让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落地生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户对产业的认知能力低和认同感缺失。如何从内因出发,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文章尝试从贫困地区农户的认知认同和意识形态入手,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帮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产业发展过程和前景,增强产业发展信心,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益联结因素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思想扶贫、智慧扶贫与产业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实现产业扶贫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突出难题.解决女童受教育问题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分析农村贫困地区女童失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女童失学问题的建议,希望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省8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985—2010年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云南省贫困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大的特点是波动性很大,明显高于非贫困地区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主导因素是因为贫困地区的投资主要是由项目带动的,因此,国家对云南省的扶贫开发应以加大对贫困地区大中型项目投资等途径来帮助贫困地区减少投资波动性,逐步实现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统一整体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因此,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口因素是牧区发展的新支撑要素,牧区有可以开发利用的丰富的人力资源,新牧区建设应该重视解决人口发展问题。内蒙古牧区人口问题是多元、复杂的,牧区人口质量较低,其消极影响日益显著,牧民家庭致贫过程复杂化,人口结构不合理阻碍牧区人地关系协调,牧区人口流动缺乏积极的、多样化的政策支持。牧区人口发展应实施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控制人口增长为辅的质、量兼顾发展战略,以促进人口非农化为主、人口适度迁移为辅的人地关系调整战略,人口脱困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并重兼顾、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自然条件恶劣及经济制度不完善等,造成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构建和谐社会,把消除贫困作为一个长期的社会目标,通过经济增长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帮助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无疑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提升贫困县区区域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当地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本文针对贫困县区当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偏差,逐一指出纠偏的方法、途径;强调摸清人力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推广新技术和突出技能培训在贫困县区开发人力资源和尽快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