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能力,是综合各项语文素养的最高要求,是语文教学成败的标杆。长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重视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忽略学生自我实践的感悟提升。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指导→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种模式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指导上,学生完成习作后由教师加以评定,就是写  相似文献   

2.
作文复习指导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形成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上。这是作文复习课的教学目的。也是我们平日作文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怎样进行语文第十册的作文复习指导呢?下面谈三点意见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五年级的作文训练提出下列要求:“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学习编拟作文提纲,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要求有中心,有条理,表达真情实感。”同时又提出“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讲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语文教材第九、十两册  相似文献   

3.
二、“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设计说明: 1、“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为指针,采用单元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单元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导读、仿读、自读、检查、写评),每个步骤再分为三个课型(自练、自改、自结),它试图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指导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五个步骤将阅读与写作、学习与测试、课内与课外、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三个课型借鉴了反刍动物消化吸收的特点,符合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玲霞 《作文》2023,(44):57-58
<正>一、为什么要研究作文教学模式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研究“作文教学模式”,似乎有悖于教育规律,其实不然,原因如下:从教学现状看。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但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多数老师既不知道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教,很少系统地上过作文指导课。很多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写作兴趣,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也有部分学校以考代写,以分代评,学生写作更没有积极性。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游离于教与学的边缘——教师感觉教写作与不教一个样,学生感觉学写作与不学一个样。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一般地说,或因对说明对象本身缺少了解,无话可写;或不知道怎么写,因而觉得枯燥乏味.为改变这种局面,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说明文写作指导课.初二第三册第四单元后的作文训练是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按空间顺序说明建设物.参考题目中要求写"一处名胜古迹".我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本地情况,把距本校约三公里的省级文物——余家牌楼作为说明对象.  相似文献   

6.
作文指导课集体性教学模式,是指在作文指导课中教师运用“动态的集体力量”,通过发挥集体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促进集体建设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如下的操作程序:活动引路→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口述作文→集体评议。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能力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都要适应语言教学改革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才能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作文写好呢?我想除了大力提倡学生多写、多练外,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写好“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是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自己先行写作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正>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害怕写英语作文,教师怕教英语写作。透过现象找本质,我们发现:"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拟订题目、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作文。按照这一模式教学和实践,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是"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其模仿能力,模仿能力强,自然写作得分较高,反之则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就必须贯彻“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通过建构学生学习主体,通过学生自强奋斗和自我修养的加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评价能力,才能最终取得教学成效。为此,我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又结合写作自身的特点,并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过程: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大多数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提高,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就必须贯彻“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通过建构学生学习主体,通过学生自强奋斗和自我修养的加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评价能力,才能最终取得教学成效.为此,我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又结合写作自身的特点,并依据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三十六字法“.……  相似文献   

11.
郭萍 《今日教育》2011,(7):87-87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四”出现了“看图写话”最基本的专项训练。这是作文教学第一次在教材内容上出现。虽为学生习作课,但它的教与学不是按照是成型的完整作文教学方法和路径就能实现的。教师教学的状态与质量,对开启学生作文大门的意义和责任重大。怎样执教这样重要又几乎没有写作任何要求的原始写作课?经过实践和研究后,我们得到这样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提出作文的范围与要求,指导学生自己拟题作文。”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里的作文训练,大多数也只指定写作范围,没有限定题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拟题”训练,这是大纲、教材及教学的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教学指导程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指导程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拍板”,学生“就范”;教师“定音”,学生“弹琴”;教师“铸模”,学生作文。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创造精神受到压抑。他们没有感情冲动,心里松池,产生不了写作欲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课型极其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不高,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而且它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进行“生活作文”教学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如下一些作文课型:一、写作方法指导课这类课要求通过读、议、评、说、写等课内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实用而有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不管是教师批,还是学生自批、互批,我们都得针对作文中的情况进行讲评。 作文讲评课的形式很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学生讲评式”上讲评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讲评式”的具体内容及步骤是: (一)讲评的前提——目标清晰。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写作练习,要学生写一个城镇的农贸市场或农村的集市。老师可提出如下要求: ①写出市场或集市的概况(10%(?)在整个作文分中的比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课上之作为,是影响作文教学效益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作文指导有效,必须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与怎么教. 教什么的问题,就作文指导课而言,教师还是需要厘清的.据笔者观课与调查,教文体知识与写作技法和教写作内容两种现象充斥在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上.这实际上是语文教师对写作指导课教学内容认识不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 ,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环节 ,又是“学以致用”的综合反映。正因如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把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 ,并不断地进行种种探索性的作文教学改革。如何高效、快速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认为 ,应按以下三步走 :一、注意积累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传统的作文课就是老师出题 ,学生作文 ,不管这道题目他想写不想写 ,有没有内容可写 ,在规定的时间内就要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不注意积累丰富的语言 ;所以 ,一写作文就抓耳挠腮 ,强拉硬凑 ,这样当然写不出好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作文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方式、方法很多 ,其中“一课一练快速作文的训练”是作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一课一练快速作文训练”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当堂命题作文”。应试教育中的“当堂命题作文”是为应试教育设计的一种作文训练模式。当堂统一命题 ,让学生当堂完成 ,这种训练很适合应试。但是 ,这种训练方法不符合文章自然产生的程序。不要说一个普通的学生 ,就是一个专业作家 ,如果给他一个题目 ,让他马上写一篇文章 ,也未必能写出好…  相似文献   

19.
马菁 《中国教师》2006,(10):43-44
作为一名有12年教龄的语文教师,令我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作文形式的教学,即“怎么写”的问题,培养目标忽视了学生个性养成和人格发展。教师总是先提出具体的写作标准、方法、要求等,再要求学生按老师提出的方法向老师的要求靠拢,而忽视了“写什么”这个作文的源头,造成作文教学的本末倒置。于是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途径,也出现了写假话、空话、大话的不良文风,概念化、成人化、千篇一律,已是作文的普遍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写一篇作文,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重点部分写详细些,其他部分写简单些。”“这种”借物喻人”、“以物明理”的文章学生初次写作,写起来比较困难。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了一条“启发(积累借鉴)→讨论(口述见闻)→写作(说后笔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