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繁杂定位和讨论中,需要理性把握大学教师的"本真"角色。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经师"、"文化师"、"事师"和社会发展推动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传统大学教师存在细微的角色差异,但角色的基本内核与传统大学教师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充当好技艺传授和训练的技师角色外,更应该履行好"人师"职责,把育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追求。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学者,更应该能成为大师。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次改革之后,在新形势下迎来了新的变革。目前,各高校正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后续课程改革的尝试,希望能通过改革,让大学英语教学满足时代需求和学生需求。在改革过程中,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教师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本文以某工科院校为例,着重分析在工科专业为主的大学中,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承担社会责任。现代大学公共组织的社会性日益彰显,如何激发大学教师尤其是大学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构建和维护心理契约,从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调整角色认知,优化发展秩序,实现价值认同,提升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获得感,让他们在职业领域内充分实现自我,成为体验幸福、拥有更多"获得"的自由主体,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大学文化的守护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师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守护者。大学教师不同的大学精神选择对大学文化的守护和传承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以知识为志业的知识人抉择守护着大学文化,以政治为志业的政治人抉择偏离了大学文化,徘徊于知识人与政治人之间的冲突性角色知觉到了大学的本真文化精神。为守护大学文化,大学教师应该回归本位,实现知识人与政治人角色的整合性认同。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发展组织是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产物。在大学教师发展资源整合与教师发展组织专业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院校管理者和教师发展者开始探索大学教师发展组织的自我转型之路。经历了重塑组织使命、重构组织角色、重建组织愿景的蜕变,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组织逐渐从大学的边缘走向中心,并成为院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学教师角色的繁杂定位和讨论中,需要理性把握大学教师的"本真"角色。大学教师首先是"人师",其次是"经师"、"文化师"、"事师"和社会发展推动者。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传统大学教师存在细微的角色差异,但角色的基本内核与传统大学教师一致。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充当好技艺传授和训练的技师角色外,更应该履行好"人师"职责,把育人作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根本追求。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人文素质的学者,更应该能成为大师。  相似文献   

7.
大学产教融合组织创新是"产"与"教"两大主体互动中探索共性诉求和差异性,从而激发并理顺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过程。新工科建设深化是大学产教融合的组织优化过程。南方科技大学案例访谈和文档分析显示,产教融合相关机构通过组织创新适应大学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文化环境,制度企业家应对环境不兼容和收益过低的挑战推进组织创新制度化。产教融合组织创新亟需加强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与区域产业结构兼容,提升产教融合与教师评价体系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在知识经济深化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地位,创业型大学独特的组织目标、实现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组织文化,有助于其破解办学实力、人才培养、知识生产逻辑和发展路径等困境,从常规的"注重整体实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科导向的知识生产、学术突破的路径"转为"注重提高特色实力、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实践导向的知识生产、在服务地方产业中突破并提升综合实力的路径"。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应造就"学术立业"与"创新创业"的组织文化,再造有利于大学创业的制度体系,发展特色型学科、研发特色型成果,建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学术生产系统和创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的实施,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实现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各高校采用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师在新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中的扮演的角色有着显著的区别。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外语教学"5C"标准是近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我省新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晋本科院校应迎合高校教育改革趋向,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同时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还原外语工具属性,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组织承诺是组织行为学中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之一,反映了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关系,是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文章基于组织承诺理论,剖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组织承诺现状,并分析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意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教师管理方式人性化,优化教师发展平台,提高教师角色认知,完善薪酬制度以及科学设计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大学文化是"大学人"追求生命之美的文化、追求人生理想的文化、追求真理的文化、崇尚学术的文化.基于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的大学文化建设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目标;在内容上,应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并实现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坚持导向性、激励性、聚合性、继承性和学术性等大学文化建设原则.重庆文理学院的文化建设行动,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校本专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群体和办学类型,我国应用型大学与传统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技能型院校相比,在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体系和组织文化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根据办学定位,应用型大学必须整合组织目标,优化学科专业架构,变革组织体系,培育组织文化,以实现组织转型,同步提升办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基于"一带一路"背景,深度梳理和分析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维度,从理念、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提炼出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合性、贯通性和融合性特征,即将文化主体、文化本体和文化差异的整合理念;将语言、文化和社会信息贯通驾驭的知识基础;将语言基础、文化适应和交际实践融合的实践能力。从文化自信与文化交融的角度审视"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时代呼声,不仅有助于实现民族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深度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基础,而且能更好地探寻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困境。为突破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理念淡薄、跨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能力难以形成等困境,结合"一带一路"教育外交的具体实践,从认识层面整合、组织层面革新、政府层面扶持来建构民族院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视发展"高等性",有效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具有学术组织属性,应努力培育以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为内核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高职"高等性"的集中体现。发展高职"高等性",培育大学文化的关键是推动院校治理现代化,构建符合高职教育使命要求与发展内涵的现代院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角色意识对一所学校的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特征,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希望通过新的角色文化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实现高职院校的独特"大学功能"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江苏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在教育人事政策、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培训组织及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应尽快探索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及"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修订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并实施评聘分离制度,形成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及通过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从纽织文化的视角认为,必须从治校者反思教师文化、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多种途径,对组织实体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文化进行建设和重塑。  相似文献   

20.
德为师之本,无德无以为师。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与具备的品质。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其师德与育人理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高师院校期间的学习与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应树立科学的大学文化整体育人理念,重视师范生的师德培养,优化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