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众传媒不仅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传播资源,而且用自己的运作理念、运作方式和审美导向、评价标准影响文学,干预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文学重构价值体系,表现出对大众传媒这一强势文化力量的趋附;以功利性选择和商业化转向,表达了对大众传媒时代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2.
媒体创新与文学命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的传播离不开媒体,媒体创新扩大了文学的传播。但是文学有它的最佳表现形态与传播方式,过多地借助新兴媒体,会使文学远离原始形态而丧失独立性。在科技发达的大众传媒时代,文学命途多舛,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3.
由近代报刊形成的文化和政治批评的"公共空间",显示了现代文学发生时的社会文化状态,文学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采用适合于公共空间的话语方式生产和传播着文学。发生期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学传播方面表现出传播媒介报刊化、传播范围趋于广泛化、文学的社会功能被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学趋于精英化的存在方式和把关制度下的传播壁垒使之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逐渐式微,而与网络的邂逅与联姻,让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打开了无数个出口,网络文学在当前的传媒语境下已超越文学本身的影响力而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新媒介从文学的主体、文学类型、文学语言、叙事方式等方面对文学传播进行了演进与重构,展示出其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壮美图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传媒时代文学格局、文学生产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大众传媒时代文学审美表现上的主要特征;文学写作"欲望化"倾向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写作的"猎奇化"现象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成为学术热点的大众传媒与文学生产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当代戏曲演出对文学传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剧团原创的一些新编剧目,从诠释作品内容、宣传文人事迹、普及相关历史文化等方面,促进了文学在其他领域之中的传播。这不仅加强了文学作品本身的传播效果,更使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产生新的价值,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兼具历史积淀和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天妃娘妈传》是妈祖文化与文学传播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孤本长篇小说。从文学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天妃娘妈传》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等方面的传播情况,分析其在明万历时期未能在小说体裁上取得广泛影响的原因,以促进新时期妈祖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球化”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作为人类文化代表形态之一的文学经典,当前正面临着被冷落、瓦解的危险。当代文学接受机制,主要是指文学研究机制、文学传播机制、文学教育机制等,它肩负着继承、发扬、重建文学经典的历史重任。文学研究机制应该以整个人类文学作为思考背景,不断重建文学经典;文学传播机制应该有意引导、培育文学接受群体;文学教育机制应该强调对文学经典文本的细读。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正在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身处这样一种社会环境和传播环境,文学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势受其制约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文学趣味、文学形式和文学语言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与文学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图像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对纯文学的强烈冲击引起了文学消亡话题的重提。大众传媒以其自身的优势弥补了纯文学的不足,但同时,纯文学也对大众传媒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渗透,文学性的存在丰富了大众传媒的精神内涵。大众传媒与纯文学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中,文学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以电视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及其形成的文化对当代文学是一种“图像”对“文字”、“标准化”对“个人化”、“世俗化”对“精神化”、“强迫性”对“自主性”的高强度的挤压;面对这一挤压,有的作家、批评家作着顽强的抵抗,有的向“图象”与“世俗化”投诚,有的则既留意“文字”又关注“图像”,既寻求“精神”又留意“功利”,具有两栖色彩。  相似文献   

13.
当代文艺道德建设面临现代技术对人们传统审美意识的消解 ,经济发展对文艺价值的渗透 ,外来文艺思想对传统文艺价值的弱化这样三个主要的问题 ,正视并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重塑文艺活动者的主体性 ,正确认识经济因素及现代传媒对文艺价值的影响 ,重新认识传统文艺道德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建构起符合于当代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道德  相似文献   

14.
“京味文学”作为一种区域文学类型,在既有研究已经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拓展.其阐释路径:(一)作为历史文化的错综复杂的京味文学,(二)作为依然活跃在当下传媒中的动态现实的京味文学,(三)作为被研究者命名而成为文学史知识的知识型构的京味文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媒与文体选择具有密切的关系,以报纸期刊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变异,也带来了文体的变异。现代传媒带来的是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并行发展,因而也出现了"纯文学"与"大众文学"的区别。现代传媒语境中出现了文体的混乱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文学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逐渐打上了后现代社会的烙印。文学与影视的联姻,网络文学的崛起,文学的视觉化策略,已经成为后现代性文学的重要表征。在文学的书写与传播中,大众传媒无疑成为了后现代文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上海沦陷后,汪伪当局为统制上海文艺,主要利用了以下手段:掌握现代传播媒介,制定新闻出版法规,对文化人进行威逼利诱,筹组文学团体,渗透日本战时文化思想,策划"和平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8.
王瑜  邱慧婷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45-48,97
现代文学史观是现代文学史编写的灵魂,决定着文学史著的品格。在近年来现代文学史观的诸多建构理念中,朱德发的"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唐金海的"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关纪新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当前提出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等是其间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梳理评判这些建构理念有助于合理认知当前研究的新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治史理念研讨交流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传播媒介文化,网络统摄一切传媒的技术优势使建立其上的大众文化发展为网络大众文化。网络文学反映网络大众文化的格调、民意价值,预言着大众文化的更高发展阶段。这体现在:传播媒介的更高技术层面的平台依托、网络文学生产一接受群体的“更高大众化”、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0.
在大众传媒时代,大学文学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文学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该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革新,必须做到专业性与普适性、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培养、整体意识与当代意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