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作文.本人从引导学生开掘作文材料的“源头活水”的角度去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去责备学生作文材料雷同、材料老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反问一下自己,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学生作文的选材作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指导?是的,学生的作文确实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求真实、随意编造、选材雷同的现象,存在着缺少新意、缺乏时代感、让人望而生“腻”的材料陈旧的弊端.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纠正和引导。学生就会懂得什么样的材料才是好材料,应该怎样选材,如何根据作文要求去选取合适的材料。下面我以记叙文为例.谈谈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选材指导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作文的阅读材料,其中心往往是多角度的。这就给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先从多角度提炼出材料的中心,然后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角度去组织材料,完成作文。所以,多角度地提炼中心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怎样多角度地提炼出作文的中心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作为作文的阅读材料,其中心往往是多角度的。这就给学生作文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先从多角度提炼出材料的中心,然后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角度去组织材料,完成作文。所以,多角度地提炼中心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那么,怎样多角度地提炼出作文的中心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6.
郑文聪 《广西教育》2008,(34):45-45
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训练当作“沉重的大山”,主要是他们找不到作文材料,没有去看、去听、去思考周围的生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材料。‘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鱼离不开水,因此,作文也离不开生活。”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作文,作为学生的一项比较独特的作业,是他的所有作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可是有创新、有新意的作文却为数不多。由此我从眼光求新、材料求新、角度求新、布局求新及立意求新五方面去研究,引导学生作文“求新”,改变了学生作文目前所存在的现状,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按教材规定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设计一个个套子引导学生往里钻,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个性被掩盖,写出来的文章或无话可说,或千人一面,或胡编滥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所以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应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打开学生习作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9.
陈静 《教师》2011,(7):82-83
目前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按教材规定的"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设计一个个"套子"引导学生往里钻,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个性被掩盖,写出来的文章或无话可说,或千人一面,或胡编滥造。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所以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应依托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从沉重的"书包"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回到社会生活中去,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打开学生习作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通过观察积累生活,通过单项训练积累技巧。要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靠教师的多方“激励”。用“积累”与“激励”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习作,必将会使作文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材料作文这一命题的作文要求学生读懂材料的基础上,从多角度自行立意,题目自拟。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这种给材料作文的写作呢?  相似文献   

12.
向社君  向晓霞 《教师》2014,(7):41-42
正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作文教学的关键是作文观念的改变。作文观念,指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学生作文不只是一次作业,不只是学生一个人的事,也不只是写给老师,让老师这个唯一的读者去评判。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体验和认识生活,并激励学生以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去创造生活。因此,只有创新作文观念,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境,诱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  相似文献   

13.
一、片段作文训练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人说:"作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无需刻意地去搬去套。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想象……让学生从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采撷朵朵生活浪花,从而获得丰富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用心去指导,点亮他们写作的火花。那么,如何去指导中年级学生写作文呢?我认为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用心去指导,悉心地培养,不断地加强训练,在作文教学上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作教学,要引领学生去感悟、体会、观察生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但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知识、思想、语言、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上,在于平时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材料积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鲍志鑫 《考试周刊》2010,(36):83-8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作文训练的基础,而阅读教学的材料等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原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多角度激趣入手,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娜 《辅导员》2010,(12):53-53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作文的源泉就是生活,引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学生写作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材料,学会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训练学生定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笔记下来,形成作文素材库。  相似文献   

19.
黄承斌 《现代语文》2008,(8):129-130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中考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尽管如此,学生们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却一直困绕着教师的作文教学。而在日常写作练习中,学生又常常为不会选材而苦恼,我们语文教师也常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单一、陈旧、俗套而焦虑。洲此,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联想的六个方面去选择、组织材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政 《阅读与鉴赏》2011,(11):31-31
三年级学生初写作文,既存在"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问题,又存在有了材料如何表达清楚、"写通顺"、"写得较具体"的问题。教师如果不去摸索适合三年级学生作文即片段作文训练的途径与规律,是难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而且逐渐会使学生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写作文。由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三年级启蒙作文——片段作文的训练,努力探究有效提高片段作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与策略。一、取材的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