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觉得学数学很费劲,致使质量检测平均成绩和合格率都达不到理想的标准。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跟班摸索,认为数学教学除了苦教苦学外,还贵在巧教巧学。教师只有在"巧"字上下工夫,才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一、巧导,激发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教师无论用多好的教学方法也没办法让学生学好课程。因此,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就必须先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且强调了巧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精心设疑.教师只有以问题精心引导,才能硬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为了提高提问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论做什么事,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课堂教学亦如此.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过:"如果孩子感到他有能力学飞翔,那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就会增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在开课伊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便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导语上下功夫.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在导语中运用四"巧".  相似文献   

4.
江水英 《学子》2014,(1):51-5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数学课堂应如何创设科学而又艺术的巧问方式,优化课堂,放飞学生思维,引导数学教学走向成功呢?一、问题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新课程指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每事问》这首诗中说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上教师提问"问得巧",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沉默"的课堂就会化静为动,高潮迭起,流淌出美妙的旋律。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那么,课堂上我们如何做"巧问"的智者呢?一、关注现状,诊断课堂问题我们抽取了语文、科学两个学科各一节课进行现状分析,数据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在课堂提  相似文献   

6.
现行课堂中普遍存在"三热与三冷"的问题,即教师热学生冷、前排热后排冷、女生热男生冷。这种状况不加改进会导致恶性循环。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从几个方面做改进: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目光要关注、尊重班级所有的学生;要量身定做一些问题;根据情况专门为男生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考虑教与学这两方面的因素。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精心设计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更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心研究学情,课堂教学在"巧"字上做文章,做到巧导入、巧设疑、巧结合、巧切入、巧板书,语文课就一定能变得更生动有趣、富于吸引力,课堂教学效率也一定能得到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曲 《初中生》2007,(33):7-8
多少同学告诉我:"老师,我总对你心存敬畏,因为你的冷."可是我却要回答说:血总是热的.那么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冷与热"开始吧.  相似文献   

9.
临近毕业,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让学生们感到身心俱疲。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和化压力为动力,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教师用故事开路:教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有多重?"有的学生说20克,还有的说50克。  相似文献   

10.
正倾听与表达是课堂的生命,"洗耳恭听"、"畅所欲言"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课堂状态,笔者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一、巧创情境敢表达于漪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要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更是应该饱含深情。带着感情教,满情深情说,所教的课、所讲的道理就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从而师生心心相印。"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凝神倾听,勇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尽量要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渲染一个适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的"问"是师生信息、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更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关键。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获得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眼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善问、巧问,使问题具有科学性更有艺术性,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冯少华 《教师》2013,(11):68-68
在课余,经常听教师们抱怨:这道题我已经给学生做了N遍、讲了N遍,为什么还出错呢?显然教师的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其原因是学生长期吃"冷饭"导致了"营养不良",因此,教师有必要把"冷饭"炒成款式各异"八宝饭",教师如能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款式各异的"八宝饭",学生会很愿意上你的课。因为这种期待的心情与无奈的接受相比,学习效果肯定大相径庭。如何能让学生感到有新鲜感呢?就需要教师善用"变脸"去"重复着昨天的  相似文献   

13.
厨师要善于调味,裁缝要巧于剪裁,画师要善于渲染,教师要善于诱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为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可见"导"是多么的重要。叶老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怎样多方设法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呢?现结合多年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 1.教师主导性的内涵 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自己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关键在于引导与促成这两个转化.我国教学理论专家胡克英先生认为:"教学工作的本质是引导这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巧在转化,妙在开窍.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然,一堂课的前三分钟情况已决定了这堂课成功的一半,其中教师的导入能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震撼,是优秀教师的乐而不疲的追求。笔者从三个角度谈谈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一是凭三寸巧舌"聊"近师生间的距离,二是竖耳聆"听"融进创设的情境,三是寥寥数笔"画"出学习的欲望。由此"学讲方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才能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丰富学生学习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温志旺 《辅导员》2011,(5):27-28
千万别小看我们的这双手,它不仅能劳动、能创造,还能帮助我们掌握难对付的数学呢!一、巧学"数的组成"一年级学生学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时,常采用"对数"的游戏。如"5"的组成,教师伸出一个手指,说:"我出1",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进行问题探究的课堂,是高效达标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真正交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徜徉探究空间,谋求自由发现;巧借问题情境,自主破解问题;践行自我评价,体验成功愉悦。一、徜徉探究空间,谋求自由发现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中不只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根据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的特点等因素,应用多样化的语言可以强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在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引导、美的体验,创造美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