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威特 《教育》2015,(2):8
出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一位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使用德语、法语等六国语言: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讲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本书详细地记载了小卡尔的成长历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2010,(7):73-73
卡尔·威特把对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是培养天才的教育方法,但对育儿过程中的家长也会有很多启发。很多中国父母在读完整的译本时会相对吃力,但通过国秀华老师的解读,这本经典教育名著变得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3.
卡尔·威特是一个富有独特见解的乡村牧师。在他的见解中,最令人赞佩的就是他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最大化发展。正是由于卡尔·威特对儿子小威特实施了全面化教育,使儿子7岁半时就已远近驰名,成为“本地教育史上的惊人事件”。  相似文献   

4.
李叙 《师道》2007,(6):54-55
塞德尔兹博士的自由王国1914年,美国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他的父亲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鲍里斯·塞德尔兹师从于美国心理学教育之父詹姆斯博士。史料显示,最早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的价值,并向人们推荐的正是詹姆斯博士。作为他的爱徒,塞德尔兹深深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的儿子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  相似文献   

5.
卡尔·威特是一个富有独特见解的乡村牧师。在他的见解中,最令人赞佩的就是他的教育理论。他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最大化发展。正是由于卡尔·威特对儿子小威特实施了全面化教育,才使儿子7岁半时就已远近驰名,成为“本地教育史上的惊人事件”。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08,(5):21-21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卡尔·威特是德国一名牧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慧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小卡尔,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他于1818年写下《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在今天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在此书的作者,德国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老)卡尔·威特生活的十九世纪,他把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编就的该书却不被当时的人们认可和接受。是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岁月流逝,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逐渐显现出光  相似文献   

8.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在今天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在此书的作者——德国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老)卡尔·威特生活的十九世纪,他把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编就的该书却不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是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岁月的流逝,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逐渐显现出光  相似文献   

9.
儿子开始上小学时,一本赏识教育方面的书正在家长中流行。我仔细读过这本书,也很欣赏那位家长的做法,况且我的确为自己聪颖早慧的儿子感到自豪。所以"儿子,你是最好的"简直成了我那时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0.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在今天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在此书的作者,德国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老)卡尔·威特生活的19世纪,这本将自己教育儿子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记录下来编就的著作却不被人认可和接受。金子总会发光,随着岁月流逝,卡尔·威特的教育思想逐渐显现出光芒。重新审视其教育思想内涵,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及为人父母者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卡尔·威特在其父亲老威特的精心教育下,8岁就能通晓德、法、意、拉丁等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强调孩子的早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也有“三岁看老”这一说法。狼孩的故事也说明人的某些潜能如果没被及时开发出来,以后只能是劳而无功了,正所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对于学生记忆力的培养也是越早越好,特别是在语文的教学中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书名:《卡尔·威特的教育》作者:[德]卡尔·威特翻译:刘恒新出版社:京华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8月第2版装帧:平装页数:257页定价:19.80元简介:卡尔·威特出生于1800年7月,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  相似文献   

14.
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卡尔·威特是德国一名牧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为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这里,笔者想通过介绍国外较有影响的五种家庭教育思想,不只想唤起更多国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更主要的是想为热心致力于家庭教育的家长们提供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有效的方法。(一)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研究和论述家庭教育的思想及其作用时,大多数人会提到卡尔·威特。不仅因为卡尔·威特是近代较早重视家庭教育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而且因为后世家庭教育的提倡者和受益者们或多或少借鉴了其思想精华。卡尔·威特是德国一位乡村牧师,在教育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当他还没有孩子时,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不是为了研究教育,笔者绝不会硬着头皮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这本书目前颇为流行。历时24天,记下1225条感悟和发现,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卡尔·威特扯了一个弥天大谎。老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个牧师,他“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并且把孩子14岁以前的成长经历写成了“杂乱无章”的书,这就是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的全部成就。这个“低智儿”就是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用句俗语,父子二人正是“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的,儿子的成就同时就是父亲的成就,两者都只因为同一个事实:儿子由弱智成为了…  相似文献   

17.
李白相传李白到七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的事慎重,故此一拖多年没有定名。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  相似文献   

18.
在儿子眼中,我是个"五五开"的妈妈:在语言和文字方面有些天赋,却不精烹饪,不擅手工,而且天生是个路痴。家里有这样一个笨妈妈,造就了儿子在某些方面的特异功能。没有孩子之前,在饮食上,我一直追求简单、方便。儿子出生后,我的厨艺毫无长进,依然以炖、煮为主,对煎、炸、烹、炒一知半解。一次,儿子从学校回来,点名要吃油炸花生米。这还不简单,我取出花生米,倒油下锅,  相似文献   

19.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作了探讨。我认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除大学教育要进一步改革办学体制外,全社会应更加关注中小学教育,努力做到"创新从娃娃抓起",还给孩子们一个有神话、有幻想、天真而活泼的童年,保留和培植他们的一份求知欲和创造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